中国空间站还没建好,欧洲空间局就派三位宇航员前来合作训练了
神舟12号宇宙飞船带着三名宇航员顺利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宇航员还顺利地进行了出舱活动,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报道,根据欧洲空间局和中国航天局在2015年达成的合作协议,双方将持续互派航天员进行训练,欧洲的航天员未来将会在中国的空间站上工作生活。
目前,来自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宇航员,除了每天要继续锻炼身体素质之外,还要学习中文,因为在中国的空间站里,操作系统都是中文,和中国航天员的交流,也将使用汉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意大利的女宇航员萨曼莎,今年四十四岁,空军飞行员出身,拥有航天工程学位,精通意法德俄英中五门外语(有采访她在中国接受培训的报导,一嘴播音级的中文),自2014年第一次上国际空间站之后积累了大量的航天小时,更是于2020年成为第一位轮值国际空间站站长的欧洲女性。这是一位资历,学术,经验和体力都在巅峰状态的资深航天员,是意大利的国宝级人物,也是欧洲派往国际空间站的绝对主力。她有可能成为第一批进入中国空间站的欧洲宇航员。
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中国对空间站开放的态度是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的。与美国利益优先、在航天等科技领域排斥异己的政策不同,中国对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一直持开放态度,与俄罗斯以及欧洲等有相当科学实力的国家也保持着密切学术交流。中国向全球开放了空间科学实验的项目申请,包括欧洲在内有二十多个国家提出申请,相信未来会有很多外国科学实验会在中国空间站上实施。国际空间站在2025年之后可能退役,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太空中唯一的空间站。虽然美国在国际空间站上高人一等,但并没有垄断性的优势,没法强迫欧空局不与中国合作。
中国在空间站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突破,将普及到经济,科技,政治等所有层面。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开放平等合作的战略,一定能够胜过美国冷战思维下的封闭体系。在过去几周,美国试图在G7峰会和北约峰会上拉拢盟友,构建反华联盟。从G7峰会和北约峰会的公报就能看出,大部分欧洲国家并不愿意与中国全面对抗,而是希望与中国对话与合作。
今明两年我国还将进行多次和空间站相关的航天发射。从2021年6月到2022年4月,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将先后有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两批次、共6名航天员入驻空间站,开展关键技术的验证工作。如果前面的技术验证没大问题,2022年5月神舟十四号升空,迎接“问天号”和“梦天号”实验舱,完成实验舱的安装和初步调试。2022年11月,神舟十五号到达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进行为期10天的轮换交接;其后神舟十四号返回,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驻留空间站,正式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任务。
未来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空间站将成为世界新闻的焦点。我们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在敲响美国封锁中国政策的丧钟。历史会证明,美国那套冷战思维已经彻底过时,必然会被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所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