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式到99式,中国坦克发展史,59式的一路魔改?


59式中型坦克,被军迷们称为“59式歼星舰”是中国最知名、最为传奇的坦克,是中国装备的国产第一代主战坦克,拥有几十种改进和衍生型号,截至目前仍能在各种新闻报道上看到它的身影。

59式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参考苏联T-54A中型坦克仿制并大量装备的一种中型坦克,于1959年开始列装。在中国坦克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59式在装备部队后不久便远落后于国外,当年贫穷落后的中国受限于技术、经济原因无法研制新型坦克,但是咱们坦克工业并没有停滞不前,通过不断改进、打磨59式,逐渐吃透其中的技术,这才有了“五对轮”数不清的各种魔改版本,中国军工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研发,积累经验,为后来中国坦克追上世界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针对南方丘陵山地、水网地形的研发了62式轻坦克。

该坦克是在59式的基础上改进的,实际上是59式的缩小版,整体重量更轻,主炮改为了85毫米。该型坦克曾参加过对越还击作战,据说由于防护薄弱,战损率高,所以并没有过多的改进。

也是从这里开始,中国坦克发展可以分为主战坦克和水陆、轻坦克两条发展线,这次咱们先说主战坦克线。
20世纪60年代末,在掌握了59式坦克技术后,中国在59式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研发了69式坦克,并逐渐形成了69式坦克车族。69式基础型装备100毫米滑膛炮,和其他型号一样,基础款并没有大规模列装。后来改进型69-2型是出口产品,曾出口到多个国家,两伊战争时,中国就曾向两伊出口过69式坦克,但是据说伊拉克的69式在后来的海湾战争中损失惨重,导致69式被给了差评。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引进西方坦克技术,在69-2型基础上研发了69-3型,正式名称改为79式坦克。

这个型号的坦克装备105毫米主炮,并使用西方引进的火控系统,是中国比较少见的应用西方技术的坦克,曾参加过国庆35周年阅兵。

59式、62式、69式、79式都属于“五对轮”科技树,因此外观上都比较相似,都有典型的“五对负重轮”。如果不仔细看容易认错,如果出现错误,希望大家能够指出。
在“5对轮”系列积累了大量经验后,中国已经有能力自主设计一款全新的新一代坦克。1980年“第二代坦克”列入研制计划,1981年确定了总体设计方案,列入解放军重点武器装备计划,命名为“80式主战坦克”,80式坦克是中国第二代坦克的基础型,由此往后展开可以叫做“6对轮”科技树。


而这款坦克并没有批量装备,而是发展成为两个系列,基本型号发展为外贸坦克系列,进一步改进则是自用型的88式主战坦克。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88式坦克改进型的基础上,中国又研制了96式主战坦克,并继续研发了能达到第三代坦克标准的96A型,现在已经大规模列装,是目前装甲部队的主力之一,与99A形成高低搭配。

虽然96式已经达到第三代坦克的性能,但是它确实是第二代坦克升级改进而来,是80式系列的最后一个型号。

在研发96式的同时,中国也启动了新型“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发,该坦克被命名为“ztz-99”也就是大家熟知的99式主战坦克。

曾被误传为“98式”的其实就是99式的基础型,在99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规模改进,就有了更先进的99A型主战坦克,并大规模列装,该型号已经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下面来说一下“外贸系列”
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方工业在80式的基础上研发了85式坦克,属于外贸坦克系列,1992年85-Ⅱ坦克定型并交付巴基斯坦。

北方工业又在85-Ⅱ坦克基础上研发了90-Ⅱ

后来在90-Ⅱ基础上又研发了MBT-2000主战坦克,经过近10年的研发,MBT-2000于2000年最后设计定型,在国际坦克竞标中表现不俗,先后获得了巴基斯坦、摩洛哥、缅甸、秘鲁(意向)的订单 。

2009年,北方工业又在MBT-2000的基础上研发新的主战坦克,并于2012年首次亮相法国巴黎的欧洲防务展,这就是咱们大家熟知vt-4主战坦克。


其实中国出口数量最多的还是“五对轮”系列的坦克,59式的各种魔改很多也都是出口型号,下一期,咱就把“59式”单独拎出来,聊一聊59式的魔改史,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