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骑射为何优于步射?

2023-09-21 20:55 作者:朱世巍  | 我要投稿

骑射为何优于步射?

这是一个当代人很难理解的问题。尤其是当代有步弓射经验的人还挺多。有骑射经验的人相对要稀少的多。

我个人弓射经验有一点但不算很丰富(还有一些枪械射击经验和射猎经验)。综合相关文字记录,也和一些优秀弓射手有过交流接触(包括参加过国际骑射比赛的蒙古人)。就此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其实也谈过很多次了,在b站也发了很多视频。今天稍微再总结一下)

首先,古代骑射手通常具有丰富的追猎动物经验。也就是说,他们都有很强的动态射击经验。无论飞禽还是走兽,都是快速运动的。能射中飞奔或飞翔动物的骑射手,射人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毕竟人的速度比动物要慢,而且目标更大。而且古代步兵多拘于阵型,几乎是静止不动的。对骑射手来说,这些步兵简直就是呆靶子。

相对来说,步弓手的训练多局限于靶场。主要射固定目标。他们的射击经验,尤其是射击活动目标的经验,远不能与射猎活物的骑射手相比。

(经常有人将固定靶标命中率与动态目标命中率混为一谈。其实是天差地别的)

另外,还要考虑到作战距离和“射击校正”。和现代射击一样,古代弓射一般也不会首发命中,而需要多次射击以校正射击方位。

举例说。骑兵和步兵,彼此相距100米。这一般也是骑兵开始冲击的距离。

马的冲击速度一般是每秒10米以上。不妨设定为12米。从100米开始冲击,逼近到10米的极限距离,只需要8秒钟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骑射手和步弓手,一般只有三次射击机会。

假设80米双方发出第一箭,基本来说都不大可能命中。约50米第二箭,也不会有很高命中率。

但相对来说,在50-80米,要射击每秒12米的高速运动目标,肯定要难于射中静止不动的目标。

所以基本判断,在中远距离,骑射手的命中率依然要略高于步弓手。

但决胜是在超近距离。约10米左右。

当骑射手从100米冲到10米之际,他已经通过前两次射击进行了校正,第三次射击又是在10米这样的超近距离,如果又富于动态射击经验,几乎不会失手。尤其是,步弓手在这数秒内,方位几乎是不动的。射击静态目标,校正很容易。

而对步弓手来说,面对以每秒12米快速移动的目标,校正是很困难的。

(尤其是骑兵往往会采用不规则运动轨迹,要预测其轨迹进行校正极为困难。所谓提前量的掌握很困难)

还要考虑到心理因素。

对骑射手来说,从100米冲到和步射手只有10米的距离,没有多大心理压力。射完以后,即使没有命中,他也可以策马迅速脱离目标。

而对步射手来说,如果在中远距离没有命中(实际上,命中的可能性非常小),看到敌人骑马冲到10米近的距离,必然极为恐慌。因为即使骑射手没有射中你。这么近的距离,骑兵也可以直接拿出冷兵器来冲杀你,甚至直接撞击你。

所以,步射手不大可能极近距离射击。多数情况下,一旦中远距离射击失效,射手会选择逃跑。但他也不可能逃过骑射手的追杀。

唐代规定步射手在30米距离就要放弃射击,转而使用冷兵器。否则就会来不及应付对方的冷兵突击。

而骑射手没有这方面的限制。他们可以轻松冲到10米才发出致命一箭,然后高速脱离对方的冷兵杀阵。

换言之,在90米这段距离内,步弓手一般只有中远距离的两次射击机会,而往往没有第三次近距离射击机会。

中远距离,即使是稳定状态下,想命中都非常困难。要破甲就更难。

而10米左右的骑射,不仅命中率奇高,破甲也更容易。

(还是那句话:射击学的诀窍,想提高命中率,最好的办法就是靠近了射。远距离无法击穿的盔甲,近距离或许就能击穿)

另外还要考虑阵型因素。

多数情况下,步兵无法预测骑兵从具体什么方位来攻。于是就要四面展开,队形往往拉得很稀疏。

而骑兵一般是集中攻击(步兵阵型的某个局部或侧翼)。局部弓射密度往往可以压倒步兵。

请参阅我的b站视频系列。


骑射为何优于步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