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使课堂:孩子的心理教育,启蒙在12岁前

2022-08-01 10:17 作者:医患有道  | 我要投稿

一.孩子0岁-3岁依恋期

孩子在一岁内,每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再受到熟悉的抚养人的拥抱、爱抚,烦躁的婴儿可以立即安静下来;这种依恋和安全感经常得到满足,婴儿就会出现愉快、轻松的感受,相反,婴儿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


所以,专家建议,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应该保证1-2个固定的抚养人,而不应该总在变换照看者。当然,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



 

 

二.孩子3岁-6岁要“说不”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百般迁就。


随着年龄增长,3岁孩子哭闹,是一种意向的表达。例如:你带他去商场,看见好玩的东西非要得到,父母不买就大吵大闹。。。父母对于这种“不达目标不摆休”的心态,要意识地进行“说不”的教育。开始对孩子说”不“,可能是痛哭一场。可是若你等孩子12岁后才说“不”,他不再是在地上打滚,他会离家出走,服毒自杀或是跳楼来威胁父母。



 

 

三.孩子6岁-12岁“模仿期”

幼小时的耳濡目染决定人的观念。这段时间的孩子已经步入学校,与家人以外的其他人有集体生活,接触更多成年人。


12岁的孩子,开始有自我个性,要有被认同感;有崇拜的对象:长辈,学长,老师或是娱乐圈的偶像。一般而言,人的长相大多取自遗传,但人的性格和人的观念则取决于父母的言谈举止。除了父母,他遇上的成年人都是他人生的心理导师,他会复制成年人的各种观念,行为与态度。



 

 

一个孩子的成长,看上都是父母提供用的及吃的,其实整个社会很多人都参与这孩子的成长。成年人给了孩子什么,长大后,孩子就回报给成年人什么。


 

 

 

要预防孩子各类的心理问题,前提是要了解成长过程中,是否认知合理、情绪有否稳定、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心理教育指导就是运用心理学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青少年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天使课堂:孩子的心理教育,启蒙在12岁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