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
小编已经提前发布了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各科试题及答案解析!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试题资料答案汇总在QQ群:701681864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诗仙李白的明星效应真不是盖的,南京很多地名和特产,因他而名传千古。要是放在今天,直播带货能力绝对秒杀顶尖网红。金陵凤凰台,因李白的一首诗而名垂古今。但是,凤凰台到底长什么样,是一座高台还是一座高楼?人们不得而知。
凤凰台的具体位置,也有多种说法,甚至在今天的南京出现了多个凤凰台,这不免令人遗憾。本文试从古诗、古籍、古画、古地图等记载中,结合今天的实地探访及卫星地图,来找说说凤凰台的形制和位置。诗仙李白留在古诗里的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唐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在四十多岁时写的这首诗,使得金陵城凤凰台一时间成为网红打卡地,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来到凤凰台打卡,追思怀古。光唐宋年间,写金陵凤凰台的诗词就达上百首。这其中,以杨万里的《登凤凰台》尤其最合诗仙之作。《登凤凰台》宋 杨万里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杨万里是在李白登台440多年后的1191年,追随诗仙的脚步来到凤凰台的。从杨万里的诗里看,这时的凤凰台应该是荒凉、冷寂的。不然也不会'春风掌管拂蛛煤',到处都结了蜘蛛网,布满灰尘。杨万里是被贬到南京为官的,他此时登临凤凰台的心情,与李白有点相似。到了清朝,下江南的乾隆皇帝,也跑到金陵凤凰台,学李白写了一首《登凤凰楼再依李白凤凰台韵》。乾隆站在这里,想到的不是吴宫花草和自己的抱负,他想到的是他的祖先开业之艰难,和自己守成的决心。所以,每个诗人眼里的凤凰台,其实是不一样的。那么,历史现实中的凤凰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凤凰台形制考1.先有台还是先有凤凰来?《宋书》 记载 :'文帝元嘉十四年三月丙申 ,大鸟二集秣陵民王顗园中李树上 ,大如 孔雀 ,头足小高 ,毛羽鲜明 ,文采五色 ,声音诣从 ,众鸟如山鸡者随之 ,如行三十步顷 ,东南飞去 。 扬州刺史 、彭城王义康以闻。 改鸟所集永昌里日凤凰里 。'《淮南子》中说 :'凤凰之翔 ,至德也 。 '自古,人们就认为凤凰只出现在圣明之主统治下的国度,凤凰的出现是歌颂帝王仁德、太平之治的祥瑞。南朝宋文帝统治的元嘉年间,是南朝社会经济的繁华时期,史称'元嘉之治'。彭城王刘义康为了拍皇帝马屁,把城西南的永昌里改名凤凰里。这,是金陵凤凰台来历的最早记载。但是,李白的诗中写的是'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是,先在江边有一座高台,后有凤凰来这里,凤凰飞走了,只留下江边的凤凰台。这一来,就出现了两种说法,史书记载是先有凤凰来,这一带才改名凤凰里。李白却说先有台,后有凤凰来。难道是诗仙搞错了?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宋书》在说到这一段历史时,只说到了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未提到有关凤凰台的记载,更没有提到建造凤凰台之事。南朝实行里坊制,永昌里只是一片居民区。宋书的作者沈约是南朝梁人,距南朝宋的时间很近,按说如果真有凤凰台,或者真的建了一座凤凰台,他不应该吝啬笔墨才对。东晋建康城布局图也有史书中,明确提到了建凤凰台之说,如《景定建康志》中就记载,'保宁禅寺,在城内饮虹桥南保宁坊内。吴大帝赤乌四年,为西竺康僧会建寺名建初。晋宋有凤翔集于此山,因建凤凰台于寺侧。'但是,《景定建康志》这本书成书时间较晚,是南宋时期写的,其中难免有猜测和道听途说之嫌。2.凤凰台是楼是山还是高台?南京文化学者刘宗意考证,南朝虽然没有建凤凰台的记载,但应该有一座凤凰楼。依据是,南朝梁时期的一位僧人慧皎所著《高僧传》中,有'于秣陵界凤凰楼西起寺 ,……今陶后渚白塔寺即其处也 '的记载, 旧志引《宫苑记》说 :'凤凰楼在凤台山上 ,宋元嘉中筑 '。风台山在哪里呢?宋代《方舆胜览》记载,'风台山在建康府城南二里,保宁寺是也。'根据宋代地图,保宁寺在城西南,旁边就是凤凰台。由此可见,凤凰楼与凤凰台在位置上来看,相距较近。凤凰楼会不会就是凤凰台呢?可能性似乎不大,从古人的用字习惯来看,台和楼的区分还是明显的,楼一般是比台更正式一些的建筑。如果是要建这么一座规格的凤凰楼,史书中应该会有记载才是。而且,从古人一些关于凤凰台的绘画作品来看,凤凰台确实不是一座楼。下面这张图,是明朝文伯仁画的《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凤凰台,从图中看凤凰台就是一座土台。明朝文伯仁《金陵四十八景》之凤凰台循着这个思路,我们继续深扒,既然是先有台后有凤凰来,史书中又没有关于建筑凤凰台的记载,那么,凤凰台会不会是自然形成的呢?我们把视线移到地图上,《南朝都建康图》中,凤凰台所在的城西南片区,距离凤凰台不远处还有另外一座台,叫雨花台。雨花台是南京城南地区的制高点,已有3000多年历史。史书记载,雨花台三国时叫石子岗,南朝梁武帝时期,因有高僧在此讲法,落花如雨,改名叫雨花台。我曾经按照《南朝都建康图》等地图的标示,多次在南京城南一带找寻凤凰台的位置,其疑似位置正好也算一座高高的山岗。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对于'台'的解释是'其四方独出而高者,谓之台。'也许,'台'正是南朝时期人们对这类地形的称呼。凤凰台,很可能是一座天然形成的小山岗。此处,我们可以做个小结: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人报告说看到一只凤凰,落在建康城永昌里居民王顗家园中的李树上,人们把这个好消息报告给了朝廷,朝廷觉得是祥瑞,就把永昌里改名为凤凰里。凤凰里靠近江边的一个小山岗,被命名为凤凰台。后来,有人又在凤凰台旁建了一座楼,叫凤凰楼。凤凰台位置考解决了凤凰台的形制,我们来探寻凤凰台的位置。南宋《景定建康志》记载:'保宁禅寺,在城内饮虹桥南保宁坊内。吴大帝赤乌四年,为西竺康僧会建寺名建初。晋宋有凤翔集于此山,因建凤凰台于寺侧。'宋代《方舆胜览》记载:'凤台山在建康府城南二里余,保宁寺是也'。据此,凤凰台应在城南凤台山的保宁寺旁边。陈沂所著《金陵古今图考》中,收录的南京城历朝地图,也印证了这一点。从南朝时期的《南朝都建康图》开始,出现凤凰台,此后经唐、南唐、宋、元、直到明朝地图,都有凤凰台的标注。这些地图中,凤凰台的一侧正是保宁寺(各时期名称不一样)。(南朝都建康图考)(南唐江宁府图考)(宋建康府图考)(元集庆路图考)根据《南朝都建康城图考》,凤凰台位于两寺之间,西边是瓦官寺,东边是祗园寺。祗园寺就是后来的保宁寺。据此,只要确定瓦官寺和保宁寺地址,就可以基本确定凤凰台位置。瓦官寺,据《梁高僧传》载:'释慧力,未知何许人。晋永和中,来游京师,常乞蔬食,苦行头陀修福。至晋兴宁中,启乞陶处为瓦官寺。明《》载:'上瓦官寺者即晋施陶官地,为瓦官故址。又凤凰台右,据山临城。'明朝时,瓦官寺荒废,一半成为骁骑卫仓,另一半成了魏国公徐达的私人园地。到了清朝咸丰年间,瓦官寺毁于战火。光绪年间在此基础上修建了妙悟庵。现在南京博物馆藏有一对南唐时期的石烛擎,就是汪伪时期在妙悟庵出土的。如今,在原妙悟庵旧址,又新建有瓦官寺。但是规模很小,远不及当初瓦官寺十分之一。新复建的瓦官寺,就在城南靠近集庆门的花露北岗。保宁寺,建于东吴赤乌4年,位置也在瓦官寺一带,期间寺名多有改动,南宋建炎三年成为赵构的行宫,从此寺庙被废。前些年,考古人员在南京城南老门西一带,发现了一处面积达3000多平米的唐代遗址,被认为可能是瓦官寺或者保宁寺遗址。根据上述记载,我们可以对比《南朝都建康城图考》,在今天的南京城地图上,把凤凰台位置确定如下:这一带正好是今花露岗一带,花露岗如今被称为南京城最后一片活化石。名字叫岗,恰如其分,这里是一个小山坡,比周围其他地方略高出一些,新建的瓦官寺就在山岗上。花露岗重建的瓦官寺更具体一点说,古金陵凤凰台应是今天花露北岗一带,靠近今天南京三十四中与瓦官寺(重建)附近。大体位置如下图所示:卫星图标注凤凰台位置如今的花露岗这里应该就是当年的凤凰台了。如今,这里还有凤游寺、来凤里、来凤街等相关地名。花露岗一带,不仅是古金陵凤凰台所在。杜牧那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也在这附近。小结杨万里诗中说,'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凤凰台或许一直就默默地矗立在那里,千百年依然。李白登临的凤凰台,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处天然形成的高岗,这里临江又是制高点,可以远眺江景,又能俯瞰建康城,所以是一处登高远眺的好地方。因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降落于此,统治者将这里的永昌里改名凤凰里,此处的高岗也就成了凤凰台。因凤凰台属于寺庙的一部分,僧人们在凤凰台又建了凤凰楼,这些都是寺院的操作而不是官方建设,所以在官方史书中没有记载。凤凰台今天依然存在,只是随着时间流逝,长江也改变了位置,原先临江的凤凰台,早就与城区连成一片,原本就不算高的山岗,因为临近城墙,周围又有很多建筑,早就淹没在高楼大厦里。至于南京城内其他几处凤凰台,只不过是讹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