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打卡学习——人民锐见:让高铁霸座者付出相应“代价”
时值暑期,随着铁路运输迎来客流高峰,高铁“霸座”的事件屡有发生。“谁规定一定要按号入座”“我就坐这里怎么了”“你站一会等我充完电”……一些人在霸座后不仅不承认错误,反而振振有词。类似场景,引发关注。——正确的态度:在被提醒犯错之后,立马认错、将位置(权益)还给对方。实际情况却是反其道而为之,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我国民法典规定:“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坐。”小小的车票,不仅是登上列车的“通行证”,同样也是铁路部门与旅客建立的一份“客运合同”。霸占他人座位,可以说是违反了这份客运合同,有违法治精神。有的霸座者,无视劝说、撒泼耍赖甚至对他人拳脚相加,造成恶劣影响,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面临拘留、罚款等惩戒。可以说,霸座既是侵占别人权益的道德问题,也是扰乱公共秩序的治安问题。——指出相关规定,取得阅读者的共识,进而道明浅层危害(违反客运合同、违反法治精神)和深层危害(造成恶劣影响、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总结(从个人到社会):霸座既侵占他人权益,又扰乱公共秩序。
规则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法治社会除了依靠个人自律,也有赖于制度约束。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是督促人们遵守规则的重要动力。因此解决高铁霸座问题,除了道德约束,也离不开列车乘务人员的积极干预、协调,还需要有关部门敢于亮剑,加强执法。——首句指明“规则”的重要性,因“法治社会”是人民大众(我们每个人)的共同追求,所以从社会的角度指明建设法治社会需要依靠“个人”和“制度”的力量。当惩罚的力度超过了利益的诱惑,那么人就会为了避免得不偿失(保护自己当前的权益,得不偿失——如何界定“得到的”一定比“失去的”少,“失去的”有明文规定,但“得到的”却比较灵活,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方法,其得到的程度是不同的,物质上(金钱)、精神上(智力、心理、权力),)而主动遵守规则。
一段时间以来,广州、太原、徐州等地铁路公安部门都开展了对霸座等不文明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立案调查、行政拘留、纳入征信黑名单……各地依靠多种手段,加大对顽固霸座者的惩戒力度,为守法者撑腰,让违法者付出代价。事实证明,让制度长牙齿、让执法有力量,才能更好标定人们的行为边界,进一步唤醒文明意识。——实际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多样,相关制度规定也要及时更新、惩罚手段也要多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罚到肉痛、心痛、甚至根骨痛,让人不敢犯、不能犯、不想犯。从外部约束(标定行为边界)逐渐过渡为自我约束(唤醒文明意识),让人在行动之前,首先想到的是这行为“文不文明”,若不文明,则不行动,这样才能从源头扼杀掉不文明行为(内生动力才是长远之策)。
不管是规则还是文明,都需要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守护。每一次对高铁霸座事件的曝光、讨论,也是关于规则意识的公开课。同样,无论是高铁、飞机座椅靠背如何后靠,还是旅途中有孩子哭闹时应该如何处理,相关讨论其实都是凝聚规则共识、文明共识的契机。而在不文明行为可能被随时随地“现场直播”的今天,每个人都需要培养一点尊重规则、敬畏规则的“镜头感”。——少部分人的行为若得不到认可,将会被多数人的行为同化。规则和文明若只有少部分坚守,则很快会被当成可有可无的存在。因此,需要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守护。最后,从时代角度出发,指出当下的外部约束(可能被“现场直播”),再次提醒每个人都要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培养一点尊重规则、敬畏规则的“镜头感”能够避免被现场直播。
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在唤醒每个人内心的文明意识、激发文明动能的同时,也要通过外部的制度、约束和压力形成涵养文明强大势能,推动社会文明的水位越来越高。——结尾总结,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不文明行为若不管,人就会被惯得无视规则。因此,从内部因素到外部因素,照顾到方方面面,让不文明行为无缝可钻,从而推动社会文明的水平越来越高(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