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总结 今日分享:脑瘫动物模型的构建①
根据脑瘫的病因学假说,目前脑瘫模型制备方法大致有缺血缺氧型、感染型、神经毒素型、脑外伤型、多法联合型五种
动物的选择:当然首推大鼠喽~为什么捏 您听我说
多脑回动物如狗、猪、羊、兔等因体积较大、饲养相对困难、费用较贵等原因限制了其在实验中的大量应用; 与人类最接近的灵长类动物则更加昂贵和稀少,不适应实验研究应用; 非多脑回动物如鼠类体形小、数量大、价格便宜、易饲养,行为表现多样,情绪反应敏感,且其脑体积小便于脑组织病理变化和生化改变的观察。因此目前国内外大多倾向采用大鼠作为脑瘫模型动物。
造模方法来喽,希望对您有帮助 留下小小的关注就好啦~
一、缺血缺氧模型
缺血缺氧模型是比较常用的脑瘫动物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造模方式。
1
单侧颈动脉结扎法
造模方法1:研究者将3日龄幼鼠结扎单侧颈总动脉后暴露于8%O2缺氧环境中1.5 h,连续观察幼鼠行为学表现33天,结果发现幼鼠出现显著生长障碍,转圈等异常行为明显增多。
造模方法2:研究者通过结扎7日龄幼鼠右侧颈动脉2h后,置于37℃恒温的密闭缺氧箱中2 h后取出,结果显示幼鼠出现了脑部损伤,病理表现符合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特征。
优点:单侧颈动脉结扎法被认为最为成熟的是大鼠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合并缺氧环境制作的动物模型,其成功率高,易于操作,重复性好,实验结果稳定可靠,是运用较为广泛的脑瘫动物模型。
缺点:单侧颈动脉结扎法不能模拟由于产前因素造成的胎儿宫内缺氧。
2
双侧颈动脉结扎法
造模方法1:研究者选取出生4d的幼鼠给予双侧颈动闭塞,在出生第6天时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发现内囊周围白质出现囊性损伤和凝固性坏死。这种改变与脑瘫发生的时间点有些差别,但可以在制作脑瘫模型时作为一种参考。
造模方法2:研究者选取清洁级5日龄Wistar新生大鼠,结扎两侧颈总动脉,30日龄时进行神经行为学和脑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模型幼鼠脑组织病理学和神经行为学变化大致符合脑瘫标准。
1
子宫动脉结扎
造模方法:研究者将孕18周大鼠麻醉后行腹中线切口,暴露4条子宫动脉后同时阻断血流45min。在不同的时间段采集幼鼠脑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以鉴定造模是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