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超市工伤纠纷信访案(微观解纷策略及案例解析第四章应用实例案例6)

2023-04-19 09:40 作者:调解43  | 我要投稿

调解技巧要点

如何处理纠纷最能反映调解人员的学识及素养,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效果减半解决策略:“三知”,即知情、知点、知规则。知情是指明白案例反映的问题;知点是指明白纠纷涉及的知识点;知规则是指明白如何利用知识点所反映出来的规则分析、解决该问题。

理解:熟读调解方法并不意味着就能解决纠纷。方法的作用,在于让人知晓,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当事人很有可能会采取的行动,但不可照搬,因为其中涉及到人心,也就是当事人的判断。

理解:最大恶意的揣测,最大善意的处理。

案例6                                        超市工伤纠纷信访案

一、案情简介

2017年12月13日9时,张某(女,50岁)在某中型综合超市地下室搬运货物时,货物倾塌导致右脚裸严重受伤,超市负责人李某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治疗。住院16天后,双方因医疗费等问题引发矛盾纠纷,张某在伤势未愈的情况下出院。随后,双方当事人到当地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张某要求对方按国家标准赔偿医疗费、康复费、误工费等一次性赔偿6万元(参照本县前5个月同类型脚踝受伤工伤案某公司赔偿近7万元执行),李某已支付16天的医疗费和同意一次性赔偿几千元,因意见分歧较大,调解失败。

2018年1月—2月期间,街道、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未果。3月上旬,张某到县信访局上访;3月13日,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依法立案。经查:一是张某,离异,家庭困难,居住在廉租房,仅一女读大一,于2017年8月在某超市负责某食物油公司油产品的销售,未与某超市和某食物油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和购买保险,工资每月1180元由某食物油公司发放,人员归某超市管理(未收取任何管理费等)。二是2018年2月26日张某再次住院治疗,因无钱交费,于3月12日出院,出院病理报告显示需继续康复治疗。随后,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因意见分歧较大,未果。一个月后,张某到县纪委实名举报;5月初,县纪委对社区、街道办事处、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等工作人员就工作作风展开调查,查无实据。

该案件经社区、街道办事处、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县纪委等部门介入处理,历时4个多月,从同意调解无果后演变成信访案件。

2018年5月17日下午,张某到某超市静坐,李某报案,当地派出所出警,民警现场劝说无果后,将双方当事人带至三调联动办公室,移交案件。

二、调解剖析

(一)明确问题

1.信息处理

⑴当事人和调解人员的观点

张某:某超市按国家标准赔偿医疗费、康复费、误工费等一次性赔偿6万元(参照本县前5个月同类型脚踝受伤工伤案某公司赔偿近7万元执行)。

李某:张某脚伤已愈,已支付2次医疗费和同意适当赔偿几千元。

调解人员:张某诉求不合理和某超市依法依规赔偿医疗费、辅助器具费、复查费、交通费、误工费等。

⑵法律条文

《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一)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

《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赔偿治疗费、住院伙食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等。

赔偿价格考虑因素:一是身体恢复速度,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50岁的人恢复速度较年轻人恢复速度慢,恢复期拟按100天计算;二是康复治疗费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参照县级医院120元/天;三是住院伙食费按当地标准执行;四是必须购置辅助器具费;五是停工留薪期工资按月计算。

2.调解意愿判定:双方当事人均真心愿意调解,因正说、反说、折中说三种观点不一致,赔偿价格相差悬殊,导致调解失败。

3.确定问题症结:一是参照本县前5个月同类型脚踝受伤工伤案执行;二是赔偿价格相差悬殊,调解人员未做通做透当事人思想工作。

(二)确定目标:一是释疑本县前5个月同类型脚踝受伤工伤案的赔偿情况;二是赔偿价格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计算;没有明确规定的,涉及争议内容采用折中说,取双方当事人认可的平衡点,经计算,赔偿价格20000—30000元为合理区间。

(三)综合分析

1.事情预判及分析


某超市分析:属中型综合超市,具备一般抗风险能力。超市负责人具有一定的事情预判能力,就事情预判走向进行利弊分析,引导其做出合理选择,大概率能降低预期值。

张某分析:一是该工伤案属信访案件,大概率不会上诉;二是释疑前5个月同类型工伤案赔偿近7万元的赔偿情况(工资差距和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赔偿金额高低),能降低部分预期值;三是根据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赔偿价格拟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计算,能降低部分预期值,进一步提高调解成功率;四是调解失败后会造成家境进一步困顿。

2.风险分析

风险因素:违规受理。

影响:违背《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原因: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已受理。

风险等级:较大风险。

应对措施:与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沟通,经同意后再调解。

备注:行政部门已受理,但无果或调解失败后人民调解能否继续受理不作探讨,采取谨慎处理,多与行政部门沟通即可规避风险。

3.结论。综上分析,以普通人的认知进行判断,调解目标的制定相对公平合理,该纠纷采用折中说,取双方当事人认可的平衡点。

(四)制定方案

1.调解方法与技巧:预判法+利弊分析法+明法析理法+适当强硬手段法。

2.调解步骤

该信访案件调解成功的必备条件:一是必须获取双方当事人的信任;二是张某和李某自愿减低预期值后,三调联动办公室受理。

第一步:获取双方当事人的信任。一是继续让张某到街道办事处、县劳动监察大队、县纪委反映,要求给予明确答复,无果后再给予希望,无形中把三调联动办公室当成她最后的救命稻草,便于后期通过法治讲解使其降低预期值。二是主动告知李某调解失败后事件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并明确表态,不减低预期值不受理此案。

第二步:与双方当事人单独沟通,简述综合分析情况,同时对张某进行心理疏导。

第三步:赔偿金差距较小时采用面对面调解。

三、调解过程

2018年5月17日下午,调解员采用面对面的方式与张某、李某沟通,双方证实:一是张某右脚裸红肿严重,需借助拐杖方能行走,右脚必须进行康复治疗;二是某超市已支付2次住院医疗费和给予现金1000元;三是某超市负责处理纠纷。经双方商谈,张某、李某均看调解员的“面子”,赔偿价格分别为5万元和1万元,因意见分歧较大,调解员按制定的调解方案第一步执行,并表态不领情和自行抉择。

5月18日上午,张某来到三调联动办公室反馈街道办事处、县劳动监察大队、县纪委的回复均无果,请求调解,调解员明确表态,本次调解失败后终止调解,希望其慎重考虑赔偿价格,具体调解时间等待通知。下午,李某因张某在某超市静坐,逐到三调联动办公室申请调解,同意赔偿13000元。调解员就信息分析情况予以简述,并告知赔偿价格20000—30000元为合理区间,要求其与股东商量,否则,不予受理。半小时后,李某同意,调解员与县劳动监察大队沟通后,正式受理该起纠纷,并陪同李某到某超市劝返张某。

5月22日下午,张某和75岁的亲舅舅王某来到三调联动办公室,调解员热情招待,与王某家长里短攀谈半小时。

信息分析和挖掘后获得的新信息:一是张某的兄弟姐妹未陪同,初步判断关系不睦或均认为诉求不合理不予支持和张某性格倔强;二是估计王某关心张某,支持外甥女提出的诉求;三是张某十分信任亲舅舅王某,估计王某的态度直接影响案件调解成败。

信息证实:一是张某的兄弟姐妹认为诉求不合理不予支持;二是王某十分关心张某,经常给予帮助;三是王某身体比较健朗。

调整方案: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必须调整策略,制定两个方案。方案一:因王某属不可控因素,潜在风险减低调解成功的概率,继续按原计划实施,调解成功的概率不高。方案二:单独与王某沟通,通过王某做张某思想工作,估计能收到奇效,大概率调解成功;风险因素是必须考虑王某身体状况,避免因调解发生意外事故。

方案比选:王某身体正常的情况下方案二优于方案一,选择方案二执行。

随后,调解员与王某单独沟通,表达三层意思:一是本案属信访案件,张某多次上访无果,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最终是基层政府处理,依法依规是处理纠纷的前提条件,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二是释疑本县前5个月同类型脚踝受伤工伤案的赔偿情况;三是考虑张某家庭困难,赔偿价格由医疗费(某超市已支付)、康复治疗费(参照县级医院120元/天,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治疗天数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处理)、辅助器具费(拐杖)、停工留薪期工资(1180元/月)等组成,具体赔偿价格自行计算;四是简述综合分析内容,并告知本次调解失败后终止调解;五是古人云“老而不死是为贼”,希望不要辜负亲外甥女的信任。一小时后,王某和张某同意受偿3万元一次性了结此事,调解员立即拒绝,明确表态:一是对于给“面子”降低受偿价格不予领情,价格应依法依规计算;二是是否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决定了康复时间的长短,且民营医院的收费明显低于公立医院;三是调解失败后终止调解,建议继续向县劳动监察大队和县纪委要求处理或上诉法院。

四、调解结果

调解员的强硬表态使张某和王某发生争执,20分钟后,俩人统一意见,同意受偿26000元了结此事。随后,调解员电话与李某沟通,李某同意赔偿23000元。由于金额差距不大,调解员采用面对面调解,经友好协商,双方当事人同意2018年5月22日前产生的相关费用各自负责和某超市一次性赔偿张某康复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等25000元了结此事,双方签订协议并现场履行。

五、案例评析

该起纠纷因处理难度大,久拖未决而演变成信访案件。信访案件是最难调解的,信访人员的心理活动最为复杂,整个调解过程涉及心理层面的博弈,还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耐心等待契机的出现,才有机会化解纠纷。信访案件调解的成败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对政策法律法规的熟知程度和应用水平;二是对工作对象心理状态的把握能力。

该案能调解成功,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就同类型案件赔偿价格的差异情况进行说明,解决当事人的疑惑;二是结合当事人身体恢复能力较差和家庭境况的实际情况,康复治疗天数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灵活处理;三是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结合事情预判走向进行利弊分析,同时,通过亲属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和心理疏导,从而降低预期值,促使双方签订协议,调解结果达到双赢。


超市工伤纠纷信访案(微观解纷策略及案例解析第四章应用实例案例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