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没有虐待俘虏?志愿军的血泪被你当什么了(上)【历史不止】


在古往今来的所有大小战争中
战俘问题一直是复杂且敏感的政治话题
但对于如何规范对俘虏的管理制度
国际社会中早有着明确的共识

即由一系列公约构成的《日内瓦公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骇人听闻的行为
1949国际再次形成了《日内瓦第三公约》

然而作为一项国际公约组织所构成的国际条例
其法律上的执行效果一直受缔约国的履行状况约束
而这一点,在美国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早在1950年美军的沃克中将就对视察部队发表演讲:
“我希望当该团向前推进时,大家只会想到一个想法,不留俘虏”
当然这位中将最后的死法,也在近些年来
为中国人所熟知,逃跑时被韩国人的泥头车撞死

在中将的杀俘宣讲下,美军在战场的杀俘行为
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坦克碾压伤兵,机枪杀俘,已经属于海量个例
在夏威夷某个档案馆里,陈列着一些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士兵的家信,一个叫桑尼的美军下士在他的家信中写道:“(1950年11月2日)……好吧,机关枪再次掩护我们,这次我们成功了。我们到达了山顶,中尉下令不要俘虏,所以我们炸掉了任何移动的东西。我不喜欢射杀一个放弃的人,但当你停下来想想他们对我们的孩子做了什么,我和其他孩子都很生气。所以我们杀了山上的每一个,一共20个。这对我们排来说是艰难的一天。”

与之相反的是,中方一直执行优待俘虏政策,并在战场上多次火线释俘
在释放前举行会餐,发给了路费,有的还送上
食品、纪念品,扩大我军优俘政策的影响

《日内瓦第三公约》第26条 每日基本口粮在量,质与种类上应足够保持战俘之健康及防止体重减轻或营养不足。
考虑到战场上美军虐俘在某些人眼里不具有代表性
被部分人理解为,美军少数部队的“无心之举”
或许谈一谈中美双方的战俘营,更加具有说服性

在有关战俘问题的谈判开始之前,由于多次连续性释放俘虏
中朝方面所掌握的联合国军俘虏约11559 名
其中美军战俘 3198 名,而美军方面
在将俘虏作为政治筹码的指导方针下
大约有 132000 名中朝战俘,被关押在‘联合国军’战俘营中
其中20700名中国军人被美军俘虏

每个战俘每天的口粮重量是一磅,不足一斤
每顿饭70%是带壳的大麦,剩下的则是碾碎的大米
除此之外,每50个人每天分给1桶罐头,重约1斤
每5天供应一次开水,每十个人7件棉衣
事实上,美军并不是缺少物资,通过人为手段所制造的资源缺乏
本质上是服务于美军的政策的“必要手段”

与美军的伙食相比,志愿军战俘吃的带壳的大麦米饭
在管理上,美军采用“军、警、宪、特”
即美军自身的警备管理力量、韩国宪兵,和台湾特务组成的战俘管理模式

美军将部队中的共产党员单独集中关押
对志愿军中的解放战士采取渗透政策
对投诚变节者由cia接手送去东京受训
训练完成后用于敌后任务和加强营内管理
在此中,原180师报务员张文荣同志假意投诚
在被空投派往朝鲜后方时候抓住机会
炸掉了飞机,这一险恶行径才被我方所知晓

随着美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耻辱性失败,1951年7月,
美国陆军心理战首脑罗伯特·麦克卢尔准将就在备忘录中写到:

“假如一线的中国官兵即使投降的话,也没有被强制送回大陆的危险,那么将来会出现更多的投降者,这对将来开展心理战极为有利。”
因此,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发表声明
他本人是不可能接受以“全部遣返”为基础的交换条件
“除非我们可以为此而获取一些,用其它方式不可能得到的敌人的巨大让步。”

从刚开始谈判时所提出的“一比一”原则
到最后多次拖延谈判,弄出所谓的自愿遣返原则
将俘虏用作政治筹码,公然无视《日内瓦公约》全部遣返的原则

而在自愿遣返的提案上,美方为了文明与正义自然不会脏了手脚
派遣会说中文的牧师对战俘进行策反宣传只是其次
事实上,甄别政策在志愿军被俘虏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志愿军中的共产党人被分开,集中关押到单一战俘营
剩下来的解放战士成为了美军的重点策反对象
从台湾来的特务,更是充分担当了美国打手的角色
如果你读过《红岩》,了解过白公馆,你就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
他们是怎么对待江姐的,就是怎样对待志愿军战士的。

刻字、饥饿只是低级手段
如果你在战俘营表示想回到祖国的怀抱
当晚你就会被关进牢房拷打,第二天尸体
就会出现在广场上作为惩戒,在长期恐怖之下
即便是想回到家乡的人,也会被压迫不敢作声

在志愿军代表进行解释可回乡时
相当部分战俘出现了惶恐,甚至应激反应

而美军为台湾特务提供了充足的发挥空间
白天或许静悄悄,一到晚上美军退出铁丝网
特务的恐怖活动就会开始,战俘营四周
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岗楼
上面的美军哨兵对营内的活动,既看得见也听得清
但他们一概不闻不问,只作不知
“刀的确是他们用的,但递给他们刀的人,可是美国来的牧师”——志愿军战士,张泽石

这种恐怖甚至针对到了在战场上
作为不可攻击对象的红十字会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的资料记载
去探访巨济岛战俘的中朝红十字会成员
遭到了美方的多次殴打和催泪性毒气的袭击
而与之相反的,是台湾援助物资的顺利抵达了战俘营
其中参杂的海量政治宣传资料
已经足以表明美方在俘虏问题的立场

随着板门店谈判标志着朝鲜战争的结束
根据双方协议,俘虏被交至第三国看管
在这个中立的第三地带,美方的歇斯底里,更加淋漓尽致了起来
至于中方解释代表,在中立战俘营所遭遇的故事
点赞过5000,我将在下期继续讲述

我注意到了网络风波,看到了很多人对持美军没有虐俘这一荒诞言论的反驳
独立思考是人可贵的品质,但实事求是的社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在两周内看完了这位别有用心的制作者所指出的资料
并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并对制作者曲解张泽石这位老战士
这种低级到三岁小孩的行为充满了不耻。
人没有礼义廉耻那是父母的教养出了问题
但对英雄的污蔑的东西,还算是人吗?
欢迎点赞收藏,关注我的视频
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参考资料:
#红十字会官网
https://www.icrc.org/zh/doc/resources/documents/misc/gc3.html
#美军《第7骑兵团战争日记》
#General Walton H. Walker: Forgotten Hero-The Man Who Saved Korea, by Charles M. Province.
#郭维敬:《第一等战俘营:联合国军战俘在朝鲜》,第27页
#沈志华:《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第650页
#[美]Richard Peters.Voices from the Korean War[M].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2001.243 页
#贺明著,《见证 朝鲜战争战俘遣返解释代表的日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10,第8页
#张旺,《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队战俘工作比较》,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1页
#毛文戎著,《火线感悟 朝鲜战争赢之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8,第87页
#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朝鲜战争》,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7-8页
#Memorandum by Webb,October 29,1951,FRUS,1951,Vol.VII.p1073.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 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04,第43页
#张泽石 高赛延《抗美援朝 志愿军战俘在台湾》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年版
#张泽石《我从美军集中营归来》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