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心计》2
姚金铃认为宝贤和万夫人害死了她腹中胎儿,便实施奸计害死了万夫人。 首先,姚金铃仅仅凭借一些烧的人偶碎片自以为是认为万夫人母女已经陷害了自己。但事实上万夫人母女在行动以前已经迷途知返,在行动之前也就是扎针之前把人偶已经烧毁。说到底,一些人偶碎片只是姚金铃的借口。 弹幕说万夫人死不足惜,万夫人母女从未有过残害一条生命,可是却被处极刑。万夫人母女并没有做过恶毒的事,也算安分守己。相反,姚金铃却处处针对,颠倒是非黑白,孰轻孰重未有分明。 但是万将军在外拼死拼活为皇上做事,妻子却未能留一条生路。女儿宝贤哭天喊地,磕头磕的重重有声,未能见到皇帝一面。如此冷血的皇帝,非常接近历史,毕竟这个皇朝只有郭太后和武则天那一代人有能力治理国家。 郭太后面对后宫说她治理不对的地方,她选择冷静离开。郭太后其实也没有说错,光皇帝通过弑君获得皇位本就是个错误。最后,一个出身奴婢的郑太后也被一个奴婢出身的王妃所杀害。 不是只要善良就会获得别人的回报,而是善良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从刘三好的人际圈来看,交好的都是上层社会知书达理的贵族和知书达理懂礼数和教养的官职或奴婢。而姚金铃几乎没有交际圈,交际圈都是身为奴婢的奴婢。姚金铃没有认清现实,刘三好是刘府的小姐才能接受她,不代表宫中奴婢都是这样的出身。 面对这样的信息差,面对达官贵人依然是觉得谁对自己好是有利所图,对自己不好就是想害自己。从海格力斯效应来说,一步步发展成了被害妄想症。 刘三好从帮助姚金铃隐瞒她撒谎的事实,她已经对姚金铃的人品心存芥蒂,何况阮司珍如此对刘三好说道。因为刘三好对姚金铃视为姐妹,才会把有喜欢的人这件大事告诉她。姚金铃不过认为刘三好和自己不在一个赛道上才和她较好,后期无贫无据就陷害刘三好就看出人的本性如此。 而宝贤在面对生命与石碑,选择生命,认为石碑被毁可以修,生命不可再来。刘三好在面对同样有丧母之痛的宝贤,为她母亲上香。更何况,宝贤母亲的遗物还在刘三好手里,刘三好当然要物归原主。 论工作繁忙的程度,当妃嫔后的姚金铃也没有去看过几次刘三好,只是在召见的时候见过,也没有过多交流与交情了。姚金铃看望刘三好,不过就是宝贤受宠和刘三好有关,想确认刘三好是否是站宝贤的边。就算不是姚金铃救的兔子,路过的宝贤也是会救的。 说到底,姚金铃不应该是姚金铃和宝贤之间的牺牲品,本来就与刘三好一个奴婢无关。而姚金铃牺牲好友,残害他人才是罪无可恕。 封建社会本就是等级深严的时代,可是她的夫君却让她的奴婢当妃子。而一个作为郭太后原奴婢没有如此格局,只享受男欢女爱,我不敢苟同。命运如此的把一切牵连在了一起,只要有仇恨,你就永远都在枯井的深渊中。 更何况宝贤说出一丝丝可疑的地方,但是却依然被仇恨蒙蔽双眼选择视而不见不去追究,而步步紧逼。纵然马大将军害死了他的手下,他还是当了第二个马大将军。 明显刘三好与皇帝就有区别,他们也没有走下去的必要。刘三好不会被仇恨蒙蔽双眼,光皇帝会。皇宫里多的是仇恨,要是真走下去,刘三好也太可怜了。刘三好希望姚金铃回头是岸,可惜姚金铃还是选择继续错下去。 姚金铃知道三好的本性,演的是哭天喊地,让三好选择了隐瞒事实。光皇帝面对马大将军,也演的欢天喜地。姚金铃和光皇帝还一起玩乐,给马大将军演了一场好戏。姚金铃面对仇恨不择手段,光皇帝面对仇恨蒙蔽双眼。我只能说编剧非常精明,是会配对鸳鸯的。也难怪他们两个都会互相欣赏,毕竟也都是师从刘三好家的种花之道,经过了刘三好一点提点却自己没有造化。结局,两个这样被仇恨蒙蔽双眼的人不欢而散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