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贺偶像是传奇 卷土重来》— 重生与希望所结合成的传奇

《佐贺偶像是传奇 卷土重来》完结撒花!

《佐贺偶像是传奇》是2018年当之无愧的大黑马;其凭借着一开始非常无厘头的开局,以及曲风多样的音乐演出,在当时迅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前去观看,瞬间成为了当时番剧的最大热点。而随着后续的剧情发展,作品中时不时让人有所感触的情节与桥段,也让本作不仅拥有这些吸引人的古怪噱头,也有着足以震撼人心的力量。
只不过,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其后续相对正经、严肃、且认真的剧情,多少让我这样一个期许着作品能够带来更丰富、多元、搞怪的内容的观众,多少感到期待上的不符;再加上本人也不是一个热衷于偶像题材的观众,所以当时的我并没有对本作给出特别高的评价。
时隔了2年,本作带来了其续作“卷土重来”;而随着第一季末尾降低了些许期待的我,反倒在本季度的故事里,收获了更多的东西。这或许和我个人的阅历增长有关,也可能是作品的展开和我一开始所期待的相差不远有关;但对我个人来说,第二季确实比起第一季,来得更对我的胃口。
我的这篇专栏,会从叙事基调上的变化过程,以及各种情节上与设定上的设计,来得出本作所想要表达的核心主题。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与偶像相近的精神内核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本作在其叙事基调上的变化。
如同我前面的导言所说,本作在最一开始,是非常搞怪且搞笑的,甚至让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人,就以此认定本作将会是一部以恶搞为主的搞笑番,认为作品中的偶像元素,不过是本作为了恶搞与搞笑所设计出来的元素,并非真正想要以此去切入这个故事。
只是,当剧情逐步发展到了第一季的中后期,虽然它依旧存在着恶搞的元素,但是比起这些,作品显然花费了更大的力气与篇幅,去描绘芙兰秀秀里每个角色的过去,以及她们对于偶像这个概念的诠释与想象,并以此为节点,将整个作品的重心,往偶像的方向倾斜了过去。
这样一个与作品最开头的搞怪风格相违背的剧情展开,确实让我产生了期待上的偏差,再加上我确实对偶像题材不感冒,使得我当下的观感其实并没有很多其他观众那样,来得那么振奋与感动。

当故事延续到了第二季的时候,它依旧以其在第一季后半,那以偶像为主基调,些许的恶搞为辅元素的方式,开展了这个季度的故事。
但很快的,在这个季度,我们能够越来越感受到作品,比起单纯的偶像,它在过程中那试图摸索更多的问题的想法;无论是广播电台主持人白龙的退役、天才童星之间的对决、甚至是明治时期佐贺的由来等,这些课题,都比起单纯的偶像,来得更加的深邃。
而如果要我简单的用一句话去概括这些内容的话,那就是佐贺到了第二季之后,它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乡土与人文情怀;即便本作第一季的故事就是打着振兴佐贺为其主旨,但它所涉及到的内容所带来的深度与广度,我认为都是比不过第二季的。
当然,作品那以偶像为主、恶搞为辅的基底,直至第二季完结都没有改变。

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为什么我们会天然地认为本作是一个偶像题材的故事呢?
实际上,纵观两个季度我们也不难发现,作品其实并没有特别认真地去描写主角们在偶像能力上的成长,也不去安排特别多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它的重心,分别放到了第一季解决个人过去的单元故事,以及第二季所引入的,在这片土地上与他人接触后,所产生的单元故事。虽然作品依旧有着一条贯穿全剧的主线,但很显然的,这样的叙事安排,与一般的偶像题材的作品,还是很不一样的。
而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作品之所以还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属于偶像题材作品才具有的魅力,那显然是和作品透过这些“单元故事”所传递出来的精神内核,有着一定的关系。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我们就不难发现一件事实:
第一季试图解决的,是角色的个人经历,也就是“过去”;
第二季试图引入的,是角色在这片土地上与其他人的连接,而连接就会产生新的故事,所以可以算作是“未来”;
换言之,作品在两个季度的大多数支线故事里,分别着重谈论了“过去”与“未来”。
而谈到这里,那条贯穿全剧的主线,那个讲述着众人在此时此刻努力着、表演着、拼命着的,自然就是“现在”了。

所以,透过作品两个季度的基调转换,以及对于两个季度在情节上的设计方向,我们可以看出作品想要试图透过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就是一股“放下过去、展望未来、把握现在”的精神价值。
而这个精神价值,不就和偶像的核心精神相似吗?
不曾相遇的过去,已经结识的现在,共同奔赴的未来;这,不就是偶像之于我们的意义吗?
所以,本作之所以能够让人感受到浓烈的偶像气息的,不在于它的情节有多么的“偶像”,而是在于它透过这一系列故事,所串联起来的、隐藏于表故事底下的精神价值;而一旦我们感受到了这层价值,它所带来的振奋,才能够让我们打从心底里,得到鼓舞。

重生与希望所结合成的传奇
前面我们透过分析整体叙事基调以及情节设计上的变化,得出了本作想要表达的精神内核,与偶像的精神内核相近。
但是,为什么要是偶像呢?又为什么要把角色设计成僵尸呢?作品,尤其在第二季,所强调的乡土与人文关怀,又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实际上,作品的这一些设定,一定程度上都是有着其所对应着的内涵的,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首先,之所以要设计僵尸,它所象征的意义,是“复活”、是“重生”;而“重生”这个价值在本作中,尤其在第二季,是有着非常多且明显的表现的。
例如第二季第二集里电台主持人白龙的退役,一定程度上就是透过退役,去象征“死亡”与“退场”,试图指代这片土地上年老的一代的“退场”;但一代人的“退场”,并不代表着这片土地的死亡,因为还有后继者存在,还有新的一辈存在,所以这片土地必将迎来重生。
又像是第二季第八、第九集里,夕雾的过去,揭示了佐贺在明治时期曾经被其他地区吞并,一度在地理意义上失去了它的存在。但是,在这段故事里,依旧有人记得这片土地,依旧有人试图为了复苏这片土地而努力;虽然过程中免不了牺牲,但最终,这片土地在各方人士的努力下,得以重生。
所以,在这个故事里,之所以要以僵尸为设定,其内涵就是为了象征“重生”的这个概念。

而透过前面提到的这两个具体例子,作品之所以想要重点强调乡土与人文关怀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因为“重生”是作品的一个重要意涵,但“重生”之后,如果没有与他人进行连接,如果没有对未来有着进一步的期望,如果眼前所见只是一片死寂,那“重生”本身,也就失去了价值。
所以,不只是单纯的复活,而是复活后,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尚且存在,它的重生才能产生的有意义的价值。
而这,正是我们所谓的“希望”,也是作品之所以要以“偶像”为核心的关键理由了。

本作的主角们,他们以僵尸的方式复活,以芙兰秀秀这个偶像团体的身份重生;复活后,他们首先试图解决各自的遗憾与过去,进而能够放下;放下过去之后,他们才得以成为一个完整的团体,并以真正意义上的,以偶像这个身份,去照亮这片大地,去透过这份力量,让这片将死的土地,得以再一次地得到重生的机会。
这份由重生所带来的希望,以及由希望所带来的重生,他们之间的相互循环,正是属于他们的、属于这片大地的,永恒的传奇。
所以,为什么是“僵尸偶像”?
答案,不就已然明了了吗?

总的来说,本作的第二季令我相当满意。
结合第一季的故事,第二季对于偶像精神的呈现变得更加完整,也因为第二季所融入的更加丰富的乡土情怀,以及与更多的人所结识,使得故事也变得更加温情与动人。尤其,当我们找到本作透过几个设定所留下的意象与映射之后,就不难发现,最后那个最大也堪称永恒的传奇,究竟是什么意思了。
所以,如果你已经看了第一季,那么请不要错过这个续作;但如果你连第一季都还没入坑,我也建议你可以尝试一下这个,不那么一般的偶像物语呢!
简单评分:8.9/10
ps:我在文中之所以将“与他人想结识”,形容成“未来”,是因为确实在故事的最后,芙兰秀秀在这两个季度以来所认识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来到了这个会场,提供了大量的助力;所以当时的相识,就是增添未来可能性的方式,因此我才归纳成“未来”。当然,也可以把这形容成“当下”,但即使如此,也基本上不会对我的文章的主体内容产生质的影响。
ps2:最后作品依旧留下了可以出续作的劲爆彩蛋。实际上,包括多惠的过去、具体丧尸的设定(虽然已经解释了和这片土地的诅咒有关)、佐贺的诅咒、幸太郎和樱之间具体的关系等,作品都还没有交代得特别的透彻。虽然如我文章所描写的那样,本作的第二季其实一定程度上已经相当完整,但是现在看来有着这些尚未完全解决的伏笔,以及最后的这个劲爆的彩蛋,期待一波第三季(或者剧场版)不会让我们等太久。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啊。对于专栏或动画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