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驰咨询:企业降低10%的运营成本,相当于增加一倍的销售收入-精益生产

大野先生说过,成本降低10%,相当于销售额翻一番。
这句话的意思,比如说一个常规企业,净利润10%,那么90%就是成本,如果我们降低一层运营成本,就可以把利润提高近一倍。如果我们不降低成本,想扩大销售,那么我们就需要把销售额翻一番,这样利润才能翻一倍,这当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大野先生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
大家都知道,企业的基本活动可以分为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
增值活动
增值活动是指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活动,如材料变形、装配、性能变化和局部包装等。如果用价值流来分析的话,会发现一个公司真正创造价值的时间不到5%。同时,即使在增值活动方面也有改进的余地。
非增值活动
非增值活动是指不创造价值的活动,即不增加产品性能,不提高产品质量,对最终产品和客户没有意义的活动。非增值活动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95%左右,包括可不做的工作和必须做的事情。
1、可不做的工作,即只会增加成本而不产生附加值的活动,这类活动约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35%,是首先需要改进的活动。如货物搬运、物料等待、不良返工等。
2、必须做的工作,即虽然不能增值,但目前难以取消的作业,这种作业约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60%,可以逐步改进的活动。如产品切换、取用工具和零部件、检验等。
很多人对非增值和浪费的关系一直都有些模糊,对浪费的理解也不够深刻。

什么是浪费?
精益生产中的浪费是指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必须的"绝对最少"的物料、机器、人力资源、场地和时间等。
包含两层含义:
1、任何非增值的活动都是浪费
这里的非增值活动就是下面提到的“可不做”和“不得不做”的工作。因为对于客户来说,这些活动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价值,它们是客户不愿意为之付费的活动。如搬运、等待、不良返工、检查、查找、计划、沟通等。
2、虽然是增值作业,但使用的资源超过了“绝对最小值”的限制,是浪费的
这是很多人很难发现的浪费,甚至很多精益从业者也很容易忽视。如对质量要求过于严格,导致增加了大量的人员和设备检测,也增加了现场调试和生产的难度;如在采购高精度设备方面,导致大材小用;如使用好的原材料生产,增加企业的成本;还有对于人力资源的使用,把能力强的人放在不重要的岗位之上也是一种浪费。
要做到识别和消除浪费,对人员的精益素养和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就像我们经常去不同的公司诊断,一到现场就看到满眼的浪费。有些老板已经司空见惯了,觉得很正常,他们会认为同行都是这样做的,我们都做了十多年了,也活过来了。但是如果你有精益咨询的帮助,你可以活得更好,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