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果艺术家发朋友圈,他们会如何表达哀伤?

2022-03-23 16:00 作者: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相信这两天,很多人的心都被“东航MU5735”的坠落事故牵动着。

今天,我们用文学家、音乐家在经历了痛彻心扉的苦难后,饱含真情的文字与音乐作品,慰藉逝去的灵魂,也安抚或激励每一位对抗着无常世事,默默奋斗的生存者。

愿大家都能珍惜生命,勇敢地活在当下。


01 巴赫《马太受难曲》&史铁生《我与地坛》



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背运的时候谁都可能埋怨命运的不公平,但是生活,正如上帝指给约伯看到的那样,从来就免不了凶险,不因为谁的虔诚就给谁特别的优惠。


——作家:史铁生《病隙碎笔》


谁又能把这个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入深深地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


   ——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


我们来到世间,必然要经历苦难。这或许也是人生的一种意义。

图片


02 亨德尔《弥赛亚》&罗辛顿·米斯特里《大地之上》


说到底,我们的生活不过是一系列的意外——一连串的偶然事件而已。一串的选择,随机的,或是精心的,叠加起来,构成了被我们称作生活的巨大灾难。

“假如时间是一匹布,”小翁说,“我就把所有不好的部分都裁掉。裁掉吓人的黑夜,然后把幸福的部分缝起来,这样日子更好挨一些。然后我就把它像大衣一样穿在身上,永远开开心心的。” 

——加拿大印度籍作家:罗欣顿·米斯特里《大地之上》



大地之上,众生皆苦,那就在音乐中尽情歌颂吧。忘记意外,歌颂美好,日子也会过得飞快。

图片



03 莫扎特《安魂曲》&艾利克斯·希尔《天蓝色的彼岸》



我会向每一个人正式告别,特别是我的爸爸、妈妈和雅丹。我会用我的幽灵手臂去拥抱他们的,告诉他们我是多么地爱他们,离开他们是多么的难过。我还要告诉他们,他们也不用为我难过,我没说什么罪,也没有不开心,一切都很好,让他们放心。我会为我以前闯的祸向他们道歉(我以前也确实闯过一些祸)。我会感谢他们对我那么好。我会对他们说,虽然我活的时间不算很长,但这并不说明我活得就不好。我活得很好,从头到尾我活得都很好,我有欢笑,我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我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痛苦。      

我没有任何不满,任何抱怨,我只会对他们说“谢谢”,我只会对他们说“我爱你”。还要特别对雅丹说,为在出车祸前几分钟所说的话道歉。她也不用为她说的话太难过,因为我知道她不是真心的,只不过是一时的气话。

——作家、影视从业者、音乐爱好者:艾利克斯·希尔《天蓝色的彼岸》


一个名叫哈利的小男孩,因为车祸离开了世界。在去天堂的路上,他挂念着爸爸妈妈和好朋友雅丹,想告诉大家自己很好。艾利克斯用童真曼妙的语言,诉说了一个死亡后的美好世界。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样治愈的文字和莫扎特的音乐声中,抚平因失去而产生的伤痛。

图片



04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契诃夫《万尼亚舅舅》


我们要继续活下去,万尼亚舅舅,我们来日还有很长、很长一串单调的昼夜;我们要耐心地忍受行将到来的种种考验。

我们要为别人一直工作到我们的老年,等到我们的岁月一旦终了,我们要毫无怨言地死去,我们要在另一个世界里说,我们受过一辈子的苦,我们流过一辈子的泪,我们一辈子过的都是漫长的心酸岁月。

那么,上帝自然会可怜我们的。到了那个时候,我的舅舅,我的亲爱的舅舅啊,我们就会看见光辉灿烂、满是愉快和美丽的生活了,我们就会幸福了,我们就会带着一副感动的笑容,来回忆今天的这些不幸了,我们也就会终于尝到休息的滋味了。我这样相信,我的舅舅啊,我虔诚地,热情地这样相信啊……我们终于会休息下来的。

——作家:契诃夫《万尼亚舅舅》


如果无法逃离苦难,那么就像贝多芬一样,像万尼亚舅舅一样,扼住命运的喉咙,化身生命斗士。捱过生活的苦,这一切终将会结束。

图片


05 蒙特威尔第《1610年晚祷》&海子《太阳和野花》


总是有寂寞的日子,总是有痛苦的日子,总是有孤独的日子,总是有幸福的日子,然后再度孤独。是谁这么告诉过你:答应我忍住你的痛苦,不发一言,穿过这整座城市。

——诗人:海子《太阳和野花》


《1610年晚祷》一度被誉为巴赫《受难曲》之前最好的巴洛克早期风格教堂音乐作品。在纯净的音乐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一群天使围绕,飞来飞去。

孤独是生命的常态,愿音乐可以抚慰每一颗孤独的心灵。

图片



06 马勒《第九交响曲》&徐晓《永远的五月》



人活在世上到底需要承受多少遗憾才算了结呢?活着,就一定会有明天有下次,有弥补的机会和方式,死了,给活的人留下的只有遗憾——切肤的遗憾。

我曾经以为,死亡使我懂得了生命和爱。但是当我牵着我幼小的儿子站在丈夫的遗体前、陵墓前,当死亡的事实离我越来越遥远,而死者的存在却离我越来越切近的时候,我才真正懂得,关于时间,关于生命,关于死亡,关于爱,需要你付出毕生的代价去体验。有所体验就够了,你甚至不要指望能把它们搞懂。

——编辑、作家:徐晓《永远的五月》


从小被“死亡”阴影笼罩的马勒,在事业和身体都走下坡路的晚年,写出了以“死亡”为主题的《第九交响曲》。或许,借助作家徐晓对逝去丈夫的深切怀念和对死亡的描述,我们能进一步听出马勒音乐中的释放与超然。

图片


07 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


人接受命运和所有苦难、背负起十字架的方式为他提供了赋予其生命更深刻含义的巨大机会。即便在最困难的环境下也是如此。他仍然可以做一个勇敢、自尊和无私的人。

否则,为了活命,他会忘记自己的尊严,变得无异于禽兽。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困苦环境所提供的能使人道德完善的机会,有的人会充分运用它,有的人会放弃它。这也决定了他是否配得上自己所遭受的苦难。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追寻生命的意义》

《悲怆交响曲》是作曲家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被称为“天鹅之歌”(天鹅临死前最美的歌),也是他痛苦生活的悲剧总结。遭遇苦难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苦难,内心却无动于衷。

我们都要做配得上自己所遭受苦难的人。

图片


木心说,人从悲伤中落落大方走出来,就是艺术家。很多时候,当我们觉得生命越来越灰暗,甚至以为所有的光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事实上,光一直都在,只要我们愿意把门打开一条缝,光就会涌进来。

正如最近网络上流传的那句话:不是所有的离开都是曲终人散,活着的人有回忆,离开的人有眷恋。

只要人类还有记忆,很多事情就不会被遗忘。

如果艺术家发朋友圈,他们会如何表达哀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