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苏州】官宣!看病、挂号将有大变化!
很多人不愿意一个人去医院
一方面因为生病时心理更脆弱
另一方便,看病就医的流程
一个人操作有点累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
《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
涉及疫苗接种、配药开药、挂号等10条措施
苏州也发布了改善就医感受方案
全市将推广多种就诊预约模式
提高大家的就医体验感
国家级举措
图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制定了2023-202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便民惠民服务举措,10条具体措施如下:
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的三级、二级医院预留至少20%的门诊号源优先向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常住居民提供上级医院专科门诊预约服务。
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在预约转诊、检查、住院床位等方面的作用,并推动不同机构间检查及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推进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通过内部挖潜、合理调配人力以及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二、三级医院、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医疗集团)资源等方式做到每周至少3个工作日有一名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在机构值守门诊服务,解决群众就诊中的专业问题,促进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在中西部脱贫县的乡镇卫生院可根据实际通过远程诊疗等方式予以实现。
方便居民配药开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高血压、糖尿病两慢病长期处方服务,为病情稳定的患者开具4-12周长期处方,并逐步扩大慢性疾病病种覆盖范围。
在确保信息真实和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对高龄、卧床等行动不便的慢性病签约患者,经患者本人授权后可由家属代开药。
加强与签约居民的联系
强化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的联系,通过电话、微信、短信或区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每季度至少联络一次。对重点签约居民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签约包服务内容开展相应频次的随访、履约服务。
“一老一小”健康管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并及时更新辖区65岁及以上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台账,加强主动联系和动态服务,根据健康需求及时做好转诊转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老年人友好服务岗位或窗口,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就医咨询、导诊以及自助信息设备、手机终端等协助办理服务。将0-6岁儿童健康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延长城市社区门诊服务时间
在无急诊服务且诊疗量较大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工作日门诊延时服务1-3小时,或酌情在节假日、周六周日等增加门诊服务时间,方便社区居民尤其是上班、上学等人群在家门口就近获得基本医疗、慢病配药、家医签约、健康咨询等服务。
对延时服务的工作人员要给予必要的补休、轮休或补助。
推行“先诊疗、后结算”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辖区常住或参加基本医保的居民门急诊、住院就医过程中“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方式,提供多种付费渠道和结算方式。
支持村卫生室通过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等多种方式纳入当地医保定点管理,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开药。
提供周末疫苗接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疫苗接种门诊全面推行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开展预约周末疫苗接种服务。
接种门诊结合服务能力、辖区居民服务需求、日常作息时间等合理分配周末预约号源,对工作人员合理安排值班和轮休。
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运动、饮食处方或建议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首次诊断为或处于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初期的慢性病患者提供运动健身、饮食营养等非药物处方和戒烟、限酒、“三减(减油、减盐、减糖)”等建议,帮助其通过适量运动、健康饮食等方式控制肥胖等危险因素,恢复并保持健康状态。
改善就医服务环境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推行“一人一诊室”,保护患者隐私,维护就医秩序。设置和完善机构内就诊指南及路径标识,方便群众就医。
提供轮椅、座椅服务,加强环境整治和卫生间清洁工作,保持就医环境干净整洁,门诊公共卫生间要做到“两有一无”,即有流动洗手水、有洗手液(皂)、无异味。
政策来源:
http://www.nhc.gov.cn/jws/s7881/202308/d1e943a4a6744cf898676661c073a3fe.shtml
苏州卫健委印发了
《苏州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
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
明确,全市将推广多种就诊预约模式
牵头医院应将不低于20%的门诊号源
提前14天开放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到2025年不低于30%
苏州实施方案
图源:苏州政府网
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和关切,抓重点、补短板、促创新,全面开展“预约服务、布局流程、急救服务、病区服务、医防协同、信息智能”六项提优工程。
内容比较长,此处仅节选部分,如需查看原文可点击下方链接,政策来源👇
http://www.suzhou.gov.cn/szsrmzf/bmwj/202308/09eb9a0afcad4b5b93b6eedbe665f1c1.shtml
提升患者诊前体验
1.完善预约诊疗制度
推广诊间、跨科、复诊、诊疗团队内、医联体内等多种预约模式,医联体医共体牵头医院应将不低于20%的门诊号源提前14天开放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此基础上逐年提高号源投放比例,到2025年不低于30%。
2.探索建立“预就诊”模式
对于诊断明确且因相同疾病就诊的复诊患者,医疗机构可通过互联网医院、“健康苏州掌上行”、“苏周到”APP或微信公众号等,预约复诊所需的检查检验,并根据检查检验出结果时间匹配复诊号源。可通过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方便患者与医生进行交流,获得初步诊疗建议。
3.探索建立“预住院”模式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对诊断明确、 病情相对稳定且经评估符合住院指征、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办理“预住院”,在患者入院前完成术前检查检验,缩短入院后术前等待时间。
提升门诊/住院体验
1.探索付费新模式
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推行以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为基础的“先诊疗后付费”和基于单病种分组的“一次就诊一次付费”。
2.完善多学科诊疗(MDT)制度
扩展多学科诊疗覆盖的专科和病种,有条件的三级医疗机构可设立门诊MDT岗,提供“患者不动医师动”的 MDT服务
3.建立疼痛管理新模式
建立市级疼痛专业质控中心,指导各地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单位,鼓励三级医院积极探索建立覆盖门急诊和住院全流程服务的疼痛管理新模式。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推广普及分娩镇痛等疼痛管理模式。
别的不说
光分娩镇痛这一条
就能造福许多孕妇
苏州的这份方案实施时间为
2023年8月- 2025年12月
期待以后在苏州医院就诊
获得更好的体验
来源:苏州本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