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端午前的杂文

2023-06-21 19:08 作者:甲午狂生  | 我要投稿

2023年6月21日星期三

我常常发现自己很容易陷入在一些事情和一些东西中,短时间内怎么也走不出来,比如看了一个影视作品,结局并非是完美的,甚至用我一些浅薄的历史知识也能知道结果, 但总是内心不能坦然接受。我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历史故事,从小时候起就模模糊糊听到一些历史故事,加之看了一些历史题材电视剧,比如隋唐英雄之类的,对于秦琼、尉迟恭、程咬金这些名字很熟悉,也知道“玄武门事变”这样的历史事件。我那个时候很喜欢无效和英雄故事,条件受限,我到现在很多都没有读过,比如什么“七侠五义”这类的,还珠楼主等,我大学时期无聊到图书馆看的一本书还是民国作家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我那个时候很喜欢和班上的小伙伴讨论历史故事,那个时候不用考虑很多金钱上的烦恼,因为单纯到很少考虑物质上的贫困,那个时候是最喜欢看书的,贪婪地追寻着精神食粮。多年过年,看过大多忘了,但是那段经历对于我是有很大影响的。

我看那些历史书籍和历史故事有很多问题,比如也总是立场先行,情绪盖过了理性分析,对于人物的固执看法,比如某某皇帝,总是会简单褒贬,对于很多历史人物总是带有很强的偏见。对于许多故事情节,总是难以接受和理解,对于历史缺乏同情之理解。冰心老人关于读书不是写到小时候看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去世会难受吗,我也同样有这个经历,看那个央视三国动画片还有读三国演义,看到孔明病逝五丈原也会无比难受,后来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在《蜀相》写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我到现在其实都还没有去过成都武侯祠,听说那个对联都很不错,值得反复思考,孔明是三国我最喜欢的人物,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三国的故事一直到结尾我都难以接受,蜀汉就这样在刘婵“乐不思蜀”中灭亡,司马家取代了曹魏,恐怕当年谈论天下英雄的曹操和刘备也不会预料到之后的结局吧。刘禹锡《西塞上怀古》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写得多好啊。后面的故事就是什么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之类的,拉拉扯扯的,始终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趋势,大一统的趋势反复出现,历史的发展本来就是曲折蜿蜒的,讲述历史有很多路径和方法,多种写法,基于相同的史料,不同的方法和立场也是不同的。我读过一首毛主席的诗词《贺新郎·读史》其中对于历史发展可谓卓有见地,我主观认为这历史见地比我见多的某专家讲座谈论历史变局其格局大了千万倍。有些谈论周秦之变、晚清变局,或者以资本主义发展关系解构历史脉络,得出许多所谓新见解,其实皆为跳梁小丑尔。我一直是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人类的一切历史其实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无不验证其正确性。我尽管对历史许多抱有感情,但是是承认历史本身发展是由人民群众推动,而不简单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推动。我历史水平很差,通史都没有读过,几本名家经典也没有认真读过,很多时候写的东西也会牵强附会,无病呻吟。我总是充满矛盾,比如对于专业化和解构专业化,严肃化和通俗化。有些时候敢于质疑和嘲笑才是伟大的。

前面胡扯了这么多,跑题了很多次,回到我想说自己感觉自己喜欢历史,但是充满了感性,即使试图所谓理性分析,但是那种内心情感总是不自觉的,突然之间触动,有些时候很久不能恢复过来。我没有庄生梦蝶的感觉,但是我时常想象会带入自己,自己如何抉择,如果真的写下来就是穿越狗血故事了。我很庆幸自己不是专业学历史的,不然很多分析即使专业,可能也无聊和学究化,像某些所谓学术大师就是喜欢胡造概念,为了自己立场基本事实都不认,搞出心理分析和阴谋论,那就太无聊了。我完全历史外形,也不是做历史研究的,文笔也不好,写写东西,发发牢骚,吐槽一些而已。

  


端午前的杂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