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片头片尾文案】第七十九集 内阁制度
❶这里是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它是最高权力的中心。皇帝的诏旨从这里发出,通达全国。在明朝诏旨的起草大多数不是在故宫的太和殿,而是在它旁边的一个幽静之所。即使现在游人也很少光顾此处,这就是文渊阁,文渊阁既是国家藏书之所,更是内阁学士议政的政本之地。明朝末年,内阁大学士黄景昉在《馆阁旧事》中写道“文渊阁为禁中深严之地,门榜圣旨,闲杂莫敢窥者。跟随班从至阁门止,惟一二书写仆得从入,各给牌为验”正是在文渊阁这个戒备森严的中枢禁地,萌发了明朝重要的政治制度---内阁制度。
❷内阁,司礼监,东厂,锦衣卫,诸如此类的互相制约的机构在明朝并存,使皇帝对朝政的控制力达到了空前。即使嘉靖皇帝三十年修道炼丹,万历皇帝二十年不上朝,都丝毫不影响他们牢牢地把握着最高统治权。然而,曾几何时,这种超乎寻常的制度制约使得整个政权的内部缺乏了生机,除了控制还是控制,除了制约还是制约,没有新鲜的风吹来,朝廷成了一滩死水。自张居正之后,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存在着萎靡,拖沓的作风,大臣门唯皇帝之命是从,明哲保身,一味因循守旧,进而贪婪腐败,越来越保守,显然这样的体制出现了巨大弊端。
❸这里是紫禁城,高高的红墙,曾如铜墙铁壁一样,将明朝的中枢密不透风地环卫起来,文渊阁也在其内,由内阁起草的诏旨可以传送到整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文渊阁毕竟离不开紫禁城,在高墙环卫之中,内阁权力曾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由于始终笼罩在皇权的阴影之下,内阁没能展现出新的生机,而是注定要伴随着腐朽的皇权政治一起消失于落日余晖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