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芽之旅的理解与不理解

十七岁少女,只一面之缘,竟和陌生男子离家出走,一路颠沛流离,居然只是为了寻找一扇门。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与新海诚以往的电影作品相比,新作《铃芽之旅》( すずめの戸締まり)从剧情上来说并不算出彩或是值得强烈推荐的作品。我理解导演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内涵和社会议题,却也生出了许多的疑问和不解。
新海诚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表达了关于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
如果是反映当今日本面貌的作品,人口减少的地方更能引起共鸣。在考虑选择何处作为终点时,我觉得应该前往的地方是东日本大地震的受灾地。
故事讲述了高中生铃芽在四岁那年经历了因地震引发的海啸灾难,不但失去了家园,还永远与母亲天人永隔。这段黑暗的经历被她封印在了记忆的角落里,只留下了母亲亲手做的一把椅子寄托了她对母亲的思念。十三年后,上学路上她与“闭门人”宗像草太的偶遇,得知日本地震频发是与各地废墟里的“门”有关系,“门”的背后就是常世(とこよ)——往生者的世界,在那里住着灾难“蚓厄”,当攒够了足够的扭曲便会经过“门”倾巢而出,来到现世造成地震。铃芽与草太为此踏上了阻止蚓厄的冒险之旅,也逐渐学会面对那段自己不愿回想起的记忆。

《铃芽之旅》这个名字似乎一开始就充满了争议,说是一部关于旅途的电影,但公路片式的剧作架构并未带来对等的享受旅途的悠闲心情,其叙事的牵引力反而比新海诚以往任何一部作品都要单一、明确且强烈:闯关式的阻止灾难的发生,去到日本各地,在各式各样的“门”面前,在怪物发动袭击重新封印住“门”。
《你的名字》《天气之子》《铃芽之旅》被大家称为“新海诚的灾难三部曲”。不同的是前两部作品发生的灾难(彗星撞地球、持续两年半的豪雨)在现实生活中是极为罕见的存在,而地震则是这颗星球上普遍存在的真实发生的自然灾害,因此代入感也会更加真实、强烈。电影想要和观众讨论的是在经历过浩劫之后,我们如何面对已经被改变的生活,如何救赎自己,如何善待他人,如何重拾生活的希望。
我们在旅途中,经历了在爱媛经营家族民宿的活泼少女海部千果,神户开小酒馆独自抚养双胞胎的老板二之宫瑠美,生性乐观、关心朋友的芹泽朋也,身兼母职抚养照顾铃芽长大的姨妈岩户环等等角色,借由铃芽的旅程带出希望、成长、和解、重新起步的正面意象,于绝望和希望中看见坚定的人性光辉。
“门”对于铃芽来说,既是家门也是心门。门的里面是思念和悲恸;门的外面则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幼年的铃芽在失去母亲的无助中曾误入常世,被未来的自己鼓励和安慰,带着生日时妈妈亲手做的椅子一起好好地活下去,少了一条腿的椅子就像是心里永远失去的一块亲情,但是椅子依旧发挥着作用并承载着无尽的思念,提醒着铃芽要坚强地好好活下去。

但是,我也有不理解的地方。
首先是新海诚一直以来会放置在剧情中的副主题。比如“错过”。从他的第一部电影《星之声》到《言叶之庭》期间的五部电影,无一不展现了男女主角们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再会的遗憾,直到《你的名字》出现,打破了这一主题。
《天气之子》和《铃芽之旅》的副主题则是“选择”。很明显前者在剧情上设置的二选一难题更为成功:“是拯救东京还是拯救恋人?”(就像经典的电车难题)不仅仅是在问电影里的角色们,也是在向观众提问。故事的完整性和主角们的经历,顺理成章地让他们做出了选择(放弃东京,拯救恋人),观众即使得出了和主角们不一样的答案,也会尝试从角色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后者给出的选择题令人十分不解:“是救猫还是救男人?”而剧中的暗示很明显,救男人。

铃芽对草太的深情也多少有些莫名其妙,草太以人形出场没有多久就寄生在了椅子上,一路下来铃芽对一把椅子产生情愫,只能说她脑补能力太强,以至于观众对于铃芽的选择也毫无共情可言。
其次是剧情的不自洽。白猫的破坏行为、讨厌草太的态度、听命于草太爷爷的缘由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同时,为了让男主重新变回普通人,不谙世事的白猫又忽然理解了一个人和“椅子”的情愫,从而挺身而出要求再次变回要石,成全他们。难道猫猫就不值得拯救吗?
整部电影看上去都太过仓促,着急去到每一个门前赶紧处理好那里出现的问题,丢失了对剧情细节的打磨,主角们每次对各地门的处理更像是按照一种 sop 流程在办事,也让剧情流于表面的俗套当中,缺少了对细节自圆其说和人物在精神层面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