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视热点 | 想象力?想象力消费?和电影有什么关系?

2023-12-11 23:17 作者:研必果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一、想象力与想象力消费

1.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大脑中描绘图像的能力,当然所想象的内容并不单单包括图像,还包括声音、味道等五感内容,以及疼痛和各种情绪体验都能通过想象在大脑中“描绘”出来,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体验。想象力是在人头脑中“描绘”画面的能力,就好像是一支画笔,凭借人的意志,什么东西都可以在头脑里画出来,清晰的、色彩鲜艳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人大脑中一种强大的功能,属于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哲学方面,想象力是感性和知性之间的一种中介性先天能力。在人的判断认识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2.想象力消费:

狭义的想象力消费主要指青少年受众对超现实、后假定性、科幻、奇幻类作品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广义的想象力消费也可拓展到艺术、电影之外的其他文化经济领域。电影想象力消费理论,是一种源自现实思考、依循经典文艺的想象力理论又立足互联网时代幻想类视听作品的想象力新美学;它力求融通经典艺术与新媒介艺术,跨越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以务实致用的理论思考和批评原则,冀望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理论前瞻和创意支持。

二、电影与想象力的关系

电影与想象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电影通过影像、声音和故事情节等媒介,通过导演的艺术处理和表达,带领观众进入一个虚构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电影的创作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其创作过程需要导演和编剧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需要构建故事情节、设计角色、构思情感元素等,这些都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创造虚构的世界。导演需要通过想象来构建场景、拍摄角度、灯光效果、音效等,从而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编剧则需要构思故事情节、对话和角色发展等,这些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例如,在《流浪地球》中,导演和编剧需要想象出未来的地球、宇宙景象、科技设备等,这些都需要强大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2.电影的观赏过程需要想象力

观众在观看电影时,需要将电影所呈现的影像、声音等元素转化为具体的场景和情节,从而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角色的情感。电影中的画面、音效和情感元素等都是虚构的,观众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和感受这些元素。例如,在《哈利·波特》系列中,观众需要想象出魔法世界的场景、生物和魔法等,这些都需要观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电影美学也与想象力有关

电影美学是对电影从视觉、音响、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审美处理的学科。在电影美学中,想象力是一个重要的审美要素。通过想象力的发挥,电影导演可以创造出更具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导演可以通过运用特效、剪辑和音效等手段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氛围,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例如,《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和纳美族文化都是虚构的,导演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创造出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氛围,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审美体验。 总之,电影与想象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电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来创作和表现,而观众也需要通过想象力来理解和欣赏电影作品。同时,电影美学也强调想象力的作用,鼓励导演和观众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更具艺术价值的作品。

三、科幻电影与想象力消费的关系

科幻电影是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其特点在于将科学、技术、未来和外星生命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虚构世界。这种虚构世界充满了想象力和创新性,吸引了众多科幻电影迷的关注和喜爱。想象力消费在科幻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科幻电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来创作和表现其独特的情节和场景。从未来世界的设定、科技设备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外星生物的形态和习性等方面,都需要极富想象力的创作才能实现。例如,在《星际穿越》中,导演需要想象出黑洞、虫洞、时间膨胀等复杂的科学概念,并且将这些概念融入故事情节中,这需要极高的想象力和创新性。 其次,科幻电影的观众也需要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观众需要将电影所呈现的影像、声音等元素转化为具体的场景和情节,从而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角色的情感。同时,观众也需要通过想象力来理解和感受科幻电影中的创新元素和未知世界,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情感满足。例如,在《黑客帝国》中,观众需要想象出虚拟现实的世界以及人类被机器所控制的情况,这需要观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电影中的情节和情感。 此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科幻电影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幻电影可以创造出更加逼真、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氛围,从而进一步拓展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和消费体验。例如,在《阿凡达》中,导演运用了先进的3D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了逼真的潘多拉星球和纳美族文化,这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电影中的情节和情感,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和消费体验。 总之,科幻电影与想象力消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科幻电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来创作和表现其独特的情节和场景,而观众也需要通过想象力来理解和欣赏科幻电影中的创新元素和未知世界。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科幻电影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进一步拓展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和消费体验。

四、中国科幻电影的想象力与想象力消费

科幻故事的展开需要一个想象力的空间载体和意识形态体系,这被称作科幻电影的世界观设定,是想象力的空间化和概念化,也是科幻故事虽然虚幻但具有可能性和可信性的基石。中国科幻电影是指以中国文化和科学元素为基础,以科幻题材为表现形式的电影作品,代表作品有《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三体》等。

1.想象力的空间化与未来承诺

按照想象力与现实的关系远近程度为依据,科幻电影世界观的想象力模式分为远景想象和近景想象。远景想象是一种高想象程度的世界观设定,虚拟性、超现实性强;近景想象是现实基础上的世界观,是对现实社会的想象性改造,想象力内容中革命性和合理性的平衡成为世界观成立的重要因素。 《流浪地球》的世界观设定基本遵循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未来叙事模式,影片的主体部分发生在距今约50年的“流浪时期”,从地质角度来看离现实时间并不远,但由于故事中的自然条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导致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都与现实产生了极大的不同,所以影片提供的是一个远景想象的世界观。 而《疯狂的外星人》除了对外星人线索的想象之外,影片的世界观设定俨然是一部当下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喜剧性故事背景,相当的世俗化、经验性和中国本土化。无疑,这种接近现实的世界观设定具有非常高的可信度,更能激起观众的代入感,也使外星生命的出现更具新奇感。可见,近景想象在提供想象力的同时,深深植根于当代文化,是想象力消费与当代文化消费的结合体。

2.“他者”与自我的想象

科幻片中超越性的意识形态内容指向通过影片中以机器人、人工智能、科学怪物、外星生命等为代表的他者和以超级英雄为代表的“自我”的想象持续输出。此类兼具奇观超验性和现实依据的非自然生物的外形、能力、科幻逻辑和作为超级英雄的成长、行动,都是影片世界观设定、美学风格和想象力的综合产物。 如《疯狂的外星人》中的奇卡就呈现出典型的大脑袋、大眼睛、小个子的变种人类形态特征,同时也有猴的影子。《上海堡垒》中的外星机器人为机械型多触角外形,躯体上长满了眼睛,属于压迫感和恐怖感较强的侵略者形象。这一类型的“他者”形象是从更广阔的视角中对人类矛盾、战争、掠夺的表达,传达出的是人类的某种生存焦虑,对作为异己力量的“他者”的一种想象。 科幻电影对外星人、人工智能、复制人、机器怪物等“他者”的想象呈现出与现实生活迥异的想象力世界,为观众提供新生命的认知、交流与矛盾,在满足新奇感的同时实现生存焦虑、现实矛盾的转移和嫁接。另一方面,又塑造拯救人类的超级英雄,试图借用超能力的想象安抚社会焦虑,实现人类的自我救赎。

3.技术转化实现想象力

技术在科幻电影的叙事美学、工业美学中都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在表现科技未来的内容需求下,科幻电影必须用当下的科技描绘未来的图景,要在尖端科技的基础上再走一步,这将科幻电影推向特效技术和壮观影像的交汇中心。 《流浪地球》的地表空间设定为零下80多度的极寒世界,冰封的陆家嘴、东方明珠、上海中心等地标性建筑为观众带来全片最震撼的视觉奇观。而这些奇幻的地标外景主要通过特效完成。《疯狂的外星人》中奇卡综合利用动作捕捉、绿幕抠像、CG技术等,参考ET和中国传统猴戏形象,对演员徐峥进行面部捕捉、对演员邓飞进行动作捕捉,通过后期处理合成外形真实、表情生动的外星人。奇卡实现了随情绪变化的眼神和自然的肢体动作,并实现了逼真的场景互动,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现实主义美学下的想象世界。

参考文献

1.陈旭光.想象力消费与电影[J].当代电影.2023. 2.陈旭光,薛精华.论中国科幻电影的想象力与"想象力消费"[J].电影艺术.2023.

影视热点 | 想象力?想象力消费?和电影有什么关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