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用户价值排序,感受/品质/风险/成本/效率~

2023-09-02 17:28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基于用户价值的排序,哪些是用户在眼下需要被解决的

价值取舍的问题,五个维度拉中心点散射打分图,感受/品质/风险/成本/效率

我们无法满足客户所有的价值需求,我们要根据公司的资源来做价值满足的选点

汽车业的价值取舍,宝马内饰的豪华度永远差一点,外观和声浪上更好,奥迪主打的是科技感,奥迪灯具厂,沃尔沃主打安全

没有企业可以100%满足用户需求,只能做出选择

为什么有那么多巨头,依然有创业公司能够翻身,因为每个企业都可以选择一种价值需求,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不要想着满足所有欲望,就选资源能满足的几个点

从现实常见场景中挖出新需求,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为什么没有牛肉,做了怎样的价值取舍——成本?

对于泡面,用户的价值诉求是什么,吃饱/好吃/营养,吃饱>好吃>营养

思考:应该把具体产品品类下的具体用户价值列出来,而不是就老盯着五种价值本质。。。

Costco选择在哪些方面为用户创造价值,跟Walmart有什么不同

思考:逛超市的价值诉求是,满足日常所需,Costco满足的是高性价比的囤货,是没时间常常逛超市的人为家庭做批量采购,主打的好像还是能存储久的,Walmart好像是自己品牌日常

Walmart是价格低品类全?Costco极致的单品选品,品质,少而精,让大家不用选

所以在比对两家公司的时候,就在五个维度上比较,能挖到表象之下的本质

用户导向和非用户导向的差异在哪里,非用户导向看到企业本身的利益,创有限的用户价值然后拿大头,用户导向所有的工作不是为了销售额等等,让用户价值最大化,然后从中分一小块

在有的行业里,做大蛋糕分一小块,比小蛋糕里拿一大块要大,有的则反之

这不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选择,而是可以做利益层面选择

如何做到用户导向,从围绕自己公司做主要设计,到围绕用户转

真用户:从我认为用户想要什么,到代入用户场景获得用户视角,从我认为用户怎样,到多镜头慢镜头记录用户行为,从不对用户做筛选,到只服务真用户,拒绝非用户

真需求:从思考我哪里做的不好,到思考用户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听从用户说什么就是什么,到提问引导客户搞清楚用户到底需要什么

真价值:从认为最赚钱的地方着手做优化(小蛋糕),到从用户价值最薄弱的地方入手做优化,从认为砍掉最费钱的业务开始着手,到聚焦哪些用户价值入手,砍掉不需要满足的价值

为真用户的真需求创造真正的价值,通过搭建三座桥梁,让企业驱动的业务创新,变为用户导向

把用户认知迭代,和业务路径迭代连接起来,而不是非用户导向,也不是脱离企业导向

用户视角,从我以为到用户认为,用户行为,从近视眼到火眼金睛,用户需求,从以为懂你到真的懂你,用户价值,如何从特定价值下利益最大化,到用户价值最大化

先从青二大课的顺序往下撸一下,第一节课是年度规划,讲清楚要为企业创造何种价值,然后是解决业务创新的阻力——各种情绪,后面就开始讲用户行为流和部门业务流,然后把这两个联系起来,就是用户导向主导的双赢

用户行为流是从用户行为中寻找企业价值,然后用部门行为流来实现这个价值

企业价值的最终体现是营收、净利、成本上的变化,通过满足用户成本/体验/风险/品质/效率几个价值来实现营收,企业资源来取舍具体价值选择,部门业务流具体来执行方案验证和实现

从这大结构上,迁移一下个人作为价值提供者,和企业作为“采购”人才方的用户导向的个人实现

首先,个人的工作能力为企业提供的价值内容,是年度规划里讲的,那这决定了岗位选择,我当初就是考量了企业最具价值创造的岗位,是研发和销售,按叶教的课里,其实财务、人资也都是有其可创造价值的,但是个人非相关专业也不感兴趣,还是觉得销售就挺好的,为企业创造营收

企业在这里作为“用户”,自己的价值点就想立意的高一点,做能力架构和策略上的打法创造,提高企业销售效率、建立规划和增长基石、人才筛选和培养质效,个人觉得这个价值选取是符合自己的资源特质的——喜欢学习,喜欢框架式和逻辑型的,喜欢策略,喜欢在与人打交道中理解和增强对人性的把控,希望以后能有更大宽广的空间

自己无法提供的是重复执行型的琐碎细致,不能没有成长性

总体来说,自己一路工作下来的探索都是充分的,经历了很多公司和不少种类岗位——从HR角度个人觉得不会很受欢迎,毕竟显得不够稳定,自己之前的确也担心这一点,但是想想,如果我本来就追求稳定,那就完全不同的路径选择了,所以,就还是好好过今天

然后关于用户行为流和部门业务流的融合——真用户,真需求,真价值

^_^,这个就想到了关系中的价值交换,其实也是这样,想要建立关系,就要看对方想要的价值,和自己能给的价值

首先得对关系做筛选,什么样的人能去建立何种关系——筛选真用户,好像这个还是太自己思维了。。。对方需要什么,记录关系中的言语和行为,对方视角的去考虑事情,当然只对要深交的人

然后是从思考我哪里做的不好,到用户有什么需求没有满足,这个想起了Jam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他后来的解决方法是随性了,这跟Film的觉得是学生的问题一样,都割裂了关系的双方,现在在明白什么叫关系出了问题,没有一方是无责的

另外,通过沟通搞明白对方的真实需求,而不是表面讲的什么就是什么,这个从沟通中的观点、立场、自洽逻辑这些方面可以沟通探寻,去还原对方的认知结构,这个就是我的一点优势了,对人性敏感,且感兴趣,不过自己的问题是,会直觉下定论, 而不是假设原因去验证,这是我需要重点调整的

最后是关于真价值,用户价值最大化,和聚焦自己选择的用户价值满足点——考虑资源情况,自己的确是有长板方向的,就是认知结构、本质规律、底层逻辑这种,自己生活能够少情绪、比较高效,不断总结之下,与人相处的时候也能“丝滑”

但自己无需事事都做好,对于自己无法满足的需求价值点,那就是“战略性放弃”了

用户价值最大化,也是从自己的长板,和情绪情感、存在感、面子这些利来做,把自己的内方放的足够小,外圆空间慢慢放大——先从工作场合的松弛感开始,然后扩展触达空间

然后再把真用户,真需求,真价值应用在工作这件事上

个人作为职员,把企业当用户,首先,选择什么样的公司,先思考个人的需求,根据个人能提供的资源,来筛选企业,然后站在企业的业务链条上思考,他们需要岗位完成什么样的职责——用户场景用户视角,这个在研究面试和自己招聘研究那里都研究比较多了

筛选企业的话,除了叶教给的那些点——其实这个很难,个人的具体阶段需求也要比较清晰

既然每年就解决一个问题,那,找工作其实只看当下目标也不行,还是先打认知结构吧,让自己不被这些基础的要求所影响——睡眠、情绪、见众生相处这些

那关于真需求,从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到从用户角度哪些需求没被满足,记录用户行为——其实就是记录部门的业务执行细节,和他们的言行,在他们的逻辑上去思考有什么样的需求,能够怎么满足,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沟通,而不是就割裂自己和部门,然后放任关系或者指责,也不要盲目自省——不基于目的和关系的自省,真的是一种无意义的自证

还有从用户说什么就是什么,到通过引导发现其真正问题——这个需要有更高层的认知结构,才能做到,就像现在做的,刚来的时候公司就说要招聘,但后来自己发现,其实不需要,他们想要的是业绩增长,但是这个要梳理业务逻辑,提升客户沟通效率,扩大流量入口先,然后打磨好了业务方式,流量和客户多到需要人员了,再说,他们之前的问题是低效和无业务逻辑

这也需要非常专业,并且需要耐心——是的,我认为关系中最缺的一般都是耐心,双方的磨合和改变,除非是高端人才和牛逼公司,那是快速彼此适应,或者螺丝钉员工和大公司执行需求也只是被动执行,不需要什么磨合,各自有问题的部门和小管理,都是需要磨合的

最后的真价值,关于用户价值最大化,和自身资源考量选择的价值点,这个是个人的工作原则all in,和自己的长板打造方向,跟上面差不多~

over~

用户价值排序,感受/品质/风险/成本/效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