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永乐大典为何横空出世?盛世修书背后究竟多少不为人知故事(二)

2021-07-15 20:42 作者:人貌天虚  | 我要投稿

如果有特殊情况,咱们再特殊处理大事。在内阁安排完之后,让其他人去办。然后把一些重臣留下来,对他没有想好的事情再进行思考和讨论。在中午吃完饭之后,他也不午休,利用这段时间。专门去看书,翻阅各种书籍来增长自己的见识。等到下午的时候呢,再去视察一些重要的工程。还有他关心的事情。特别是到锦衣卫和东厂还要听一听,是不是有一些名院哪或者不好的事情,我来了解了解。等到四五点钟的时候,别人都下班了。

朱棣去专门抽出时间。来看看自己心爱的战马是不是养的很好,是不是飙飞体壮,还专门询问马夫这些战马的日常情况,接下来会抽出点时间。关注一下后宫嫔妃,还有这些皇子的情况。到晚一点时候,就会专门批阅大量的奏折,然后一直到深夜平均来看。朱棣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即使朱棣这么努力,他也经常会忘事。他经常跟身边这些重要的大臣讲,朕以一人之志。万机之凡肯定会出现各种的问题或者纰漏。

遇到这种情况,所行有未合理,应当直接明确的告诉大家。你们就直言不讳的告诉我,不断的提醒我不要拐弯抹角,否则的话国家大事就会出现纰漏。有些大臣呢就借题发挥说,你看看谁是谁的奏章,写出来之后。上面都没写个臣如何如何直接就说什么事儿,这是不恭敬,朱棣就不以为然,这国家大事你把事说清就可以了?何必拘泥一些小事?不要考虑这些。你在其位就管好你的事就完了。

历史上很多人并不了解朱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张口闭口就说他因为篡位如何如何。这种观点我绝对是不赞同的,他得位正不正,仅仅是机制本身存在一个问题的自我矫正方式。评价一个皇帝的标准。不在于他的小私德,而在于他的大功德,也就是治理国家和对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在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代父子之间的细心经营之下。这个国家还是在走上坡路的。

朱棣也曾经讲过,天下百姓荣能小康,我方能与民同乐,这是他的一个基本的思想观点和出发点。编撰一部及古今之大成的盛世之书,不是说朱棣本人的想法,从朱元璋的时候就开始这么想。在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也就是一三八八年的时候。朱元璋就提出来要编撰这样一本及古今之大臣的类书,并且已经组织大臣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药。

后来没干成。朱棣在当皇帝之后,立刻就开始启动这个项目。他在下旨编书的时候讲的非常明确。凡书记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被集为艺术勿厌。好烦您看看这个志向有多大,我要做一个前无古人的大事情。


永乐大典为何横空出世?盛世修书背后究竟多少不为人知故事(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