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水泥墩“龙牙”,其实使用很复杂,不是简单的部署安装
“龙牙”是一种在二战前兴起的防御性武器,被大量运用于二战欧洲战场的一些要塞群,它的本质就是用混凝土、钢筋等材料制成的锥形结构,人为的制造障碍物,限制坦克的正常通行,属于被动防御武器。

“龙牙”本身结构很简单,它的运用似乎就更简单了,只需要在防线上以一定密度的方式排列(一般是就地浇筑混凝土),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二战的实际情况来看,“龙牙”的使用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就是如马奇诺防线、齐格菲防线等要塞群的“龙牙”,另一种则是临时安装部署的“龙牙”,以英国最为典型。

一般修建的要塞都很有目的性,例如马奇诺防线就是针对东北方向的德军,“龙牙”的部署也明确,就是为了配合要塞群的堡垒作战。在一些关键位置,“龙牙”的存在可以迫使对手的坦克部队无法短时间里通过,或者暂时阻挡坦克部队,为守军的攻击创造机会。
而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地区,要塞守备力量也更加薄弱,“龙牙”的存在依然重要,它可以配合一些关键的堡垒、地形设置一些陷阱,让敌方坦克沿着“龙牙”机动寻找薄弱点突破的时候,不知不觉陷入守军设置在某处的火力阵地中。

不过“龙牙”本身是静止的,自身只能构成微弱的防御能力,敌方有很多办法可以越过“龙牙”,例如派出工兵进行爆破、用工程车辆铲除、用车辆运输泥土覆盖等等,甚至直接动用大炮、航弹进行轰炸。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龙牙”的部署区域除了一些碉堡,往往还布置有铁丝网、雷场、高射炮阵地等,在这种综合的防御体系之下,装甲部队要想从正面直接硬闯“龙牙”防线并不明智,二战德军就曾为此准备了大量的重型火炮,以便于将防线上的一切守备力量炸个粉碎。

相比于经过精心部署的要塞防御,龙牙和铁丝网一样也可以被临时快速部署,二战中英国就曾这样做,当时是为了抵御可能发生的登陆战。
英国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后缺乏武器装备,“龙牙”作为一种可以快速部署的武器被运用于多条反登陆防线上,这些“龙牙”并不总是能得到碉堡的支持,它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单纯的消耗敌人登陆力量,毕竟敌人要想通过它们,就需要使用工程车辆或者用工兵去爆破,不管哪一种方法,所需要的人员和物资都需要跨海运输,这会加剧敌人的运输负担和登陆作战任务,所以这些“龙牙”即使没有遭遇坦克,它本身的存在就已经达到了目的,巴不得它们被侦察机发现。

“龙牙”这种没有致命杀伤性的军用设备,它的使用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只是指它的生产制造,复杂则是它往往需要配合大量的其他设施。在整个二战中,“龙牙”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大部分都没有起到设计者起初预想的效果。

二战后“龙牙”退出军事舞台,在全新的作战模式下,它和要塞一样已经成为过去式,不再符合实战需求,目前只能野外被慢慢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