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法国电影真事改编
法国影片真事改编
先来说说两个女人的故事。波兰名导波兰斯基的手下作。也许是我记错,他是法国的人,怎么一想起来先说就是波兰的导演,他又叫波兰斯基,也许有点联系。可记忆总是以为是波兰的名导,这也许又有点国籍之间的问题没有厘清,但此刻并不认为是单纯的回忆的疏忽。是的,有很大一部分心理十分认定这个先入为主的判断,不然自己无论如何不会这么果断下言。他这部片子与怪房客有相似的图像语言,不过以极为近身的距离拍人物以昭示出各个人生的困境来说,真实改编里确实更深或说往前了一步,几乎屏幕的三分之二皆被俩个女性的脸占满。如果其他人出现的时候,则稍远一点这种感觉。片子也是罩层哥特式风格。但他哥特非彼哥特,不是艾伦坡笔下鄂榭府崩溃记那种烟尘四起在月夜,鸮笑魂隐哭让你无从起脚或迈腿。他反而有种魅惑,两大主演之一我不认识,宽面凸颧凹腮,眼睛像鸡细小常惊。可如果你继续深看下去,你都能瞬间抛却这种初感,而对其有种神秘知性挖掘不尽的想法氤氲而生,伴随剧情跟她一再陷入莫可名状的深渊,你也逐渐跌进冷色调占主的围笼。但你不感觉寒意丛生,事后回想反是这种冷静令人身心一致,参预到这个女人谜一样的际遇。另一主演便是艾娃格林了,那双鹰般的深邃蓝眸,我以为世间20世纪70年代以后再找不出第二个来。不过你只要轻轻往前,她这种看似迷雾样的眼的世界便力道浅弱,不说费雯丽,60年代的金诺瓦克、蒂比赫德伦都高的不是一个档次的问题。前者蓝里是空洞的美惑,它只对肤浅搁不住一撩的潮男有法力,若论深度,某种浸洇其中让人尝出苦,品到寂的凄怨跟孤绝,她办不到。山中无霸王猴便作虎,姑且往下说。
格林是她的狂热仰慕者,后者是作家。于是此一狂非彼狂,既是小燥也是温吞而来。但既然来了,便不可能是一汪静湖波澜不惊。这个时候她这双眼起了作用,出场便勾住同性的她。一路下来,凭借自身出色口才,编造能力,渐渐成功打入她的家庭。如果她不是单身,这种貌似简单到外人不可思议的入侵便怎么都不肯就犯,某种不得要领或许拯救后者。但这可是这么个大的前提啊,孤独、疲乏、缺爱,回家自己忘记摁灯就能是一夜无灯,走马灯参加新书发布会,吞咽堂皇的自己都难受的话归家无人消得起伏的心海潮汐。人一旦好不容易踏荆棘而步愿景,之后便是那人才知的更大的烦跟恼,都不是如鱼饮水一句轻飘的话能概。所以某人有某人以后的愁,这时就为格林这种某块缺陷某处相当优秀的人自做了空子。在最脆弱的时候,不是没有人想起安慰,而是有人恰巧此时出现,说了做了有些人一直想做却以为当事人坚强到不需要的要事。那他为什么想做?就是那一些点映于日常事态之上微小的表情,这些人不过一滑而过,其实这往往是此人最承受不住的时候,她却捡到正点。往后她先是从选题上横加干涉,继而否定她接下去的主题策划,等到她脑子乱了,招架不住本来已心生厌恶的写作生涯中的枝曼,她更进一步,去代替她参加盛会,组织发言,直到最后精神上的控制抵达巅峰,作家摔断腿,后经她商协去了乡下仅有俩人的小木屋以疗伤。如果不是最终作家拼死神奇躲过她一次又一次的钻空子下的药害,可能格林就是她,她从这世界消失。
有时我想过,对位作家的爱会不会有这种可能。这显然都是孤独的切口实在是大,格林也是孤独,作家更是孤独。孤独狠了,心态由可能变化,如果正式踫上心仪的人,且又是个精神的富矿——作家,这么有思想有界定的人生状态,有些她内心一直想说但没有才华被她道出的话,便做了中间渡河之桥,桥梁歪不歪,过桥时漆黑的天有没有提醒的闪电,这都只能是过桥之后的事,而进桥之前总归已成必然。
影片中俩人的对话也算是多的,但法国的本子编者到底文学素养高,偏偏句句戳中小说家的心,逻辑、详实、风趣都便做嫁娘,助推日常事物中奇迹的发生、高潮、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