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鲜卑所谓的嫡庶,是按什么区分的?
慕容鲜卑是有嫡庶之分的
比如史书中明确记载,吐谷浑是慕容廆的庶长兄,慕容翰是慕容廆的庶长子,慕容臧是慕容儁的庶长子,慕容盛是慕容宝的庶长子,慕容会是慕容宝的庶子
但是慕容鲜卑所谓的嫡庶,与汉人的嫡庶,有很大不同
按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出,都是嫡子,非正妻所出,都是庶子。同一时间内,只允许有一个正妻(当然也有例外,但是极其稀少),只有正妻死了或者离婚了(这个很少有),才可以继弦。继弦的正妻生的孩子,也是嫡子。在继承权上,嫡子优先于庶子,理论上讲,嫡子全死光了(或者被剥夺继承权后),才能轮得上庶子
也就是说,汉人家的儿子分两个等级,嫡子、庶子。嫡庶之分的界限,是看娘胎是不是正妻。
慕容鲜卑的嫡庶界限,与汉人迥然不同,慕容鲜卑的儿子分三个等级。
比如
慕容廆的儿子们:慕容皝、慕容仁、慕容昭是夫人段氏所生,是嫡子;慕容翰是庶子,其母不详
慕容皝的儿子们:
世子慕容儁的母亲是后来被称为“文明段后“的段氏
慕容垂母亲兰氏,是鲜卑贵族之女
慕容恪的母亲高氏,可能出自汉人渤海高氏,更可能是高句丽贵族之女(慕容恪长期镇守平郭,防御高句丽。但很奇怪的是,公元342年,慕容鲜卑对高句丽的灭国之战,比慕容恪年轻的慕容垂都被委以前锋重任,而长期与高句丽对峙、熟悉敌情的慕容恪却不见踪影,这很可能是慕容皝不想让儿子夹在父母之间为难,故意让他回避了)
慕容德的母亲公孙氏,很可能是汉人,出自辽东公孙氏(就是公孙渊那个公孙)
如果按汉人的划分方式,慕容垂、慕容恪、慕容德,都应该是庶子,然而史书上对他们的称谓,明显与对慕容翰、慕容盛等人不同。
史书中,慕容翰、慕容盛等被明确说明是“庶子“,而慕容垂、慕容恪、慕容德等,只说是慕容皝第五子、第四子、幼子,不说是”庶子“
也就是说,慕容鲜卑的儿子分三个等级:嫡子、子、庶子
值得注意的是,慕容鲜卑语境中的“庶子”,地位尤其低下——按汉人的划分方式,嫡子之中只要不是嫡长子(下一任家主),其他嫡子与庶子几乎没有什么地位上的差别——慕容鲜卑却不是
比如说慕容翰。
在慕容廆建国的过程中,慕容翰的功劳无疑是最大的,战略眼光、军事才能甚至为人处事,都可算当世一流水平,是整个鲜卑世界闻名的英雄豪杰。有子如此,按理说,继承家业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慕容廆并没有选择他,而是选择了第三子慕容皝
后来慕容廆一死,慕容皝猜忌诸兄弟,慕容翰与慕容仁、慕容昭的反应完全不同。慕容仁、慕容昭的反应是,“都是爹妈生的,凭什么?!反了反了,夺他鸟位!“慕容翰这时却像个怨妇, “我做儿子的,替父亲做事,不敢不尽力。现在倒好,因为立了一些功劳,遭人猜忌。溜了溜了”,于是就出逃,投奔段辽
更奇怪的是世人的反应。慕容仁起事,半数鲜卑与辽东士族响应,一度割据整个辽东。而慕容翰随段辽的弟弟段兰进攻慕容皝,半路上,段兰如此安慰慕容翰,“另担心慕容氏要绝祀,灭了慕容皝,东边还有慕容仁呢。我们会立他为慕容鲜卑的国主,我不骗你”——段兰这是要笼络慕容翰,但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承诺,要拥立慕容翰。这说明,在当时的普遍观念里,慕容翰是绝对没资格继承家业的
再比如说慕容会。
慕容会是慕容宝的庶子,慕容宝自己是个废物,但在后燕复国过程中,慕容宝的两个庶子,慕容盛、慕容会却都表现出色。尤其是慕容会文武皆备,人物出众,深得祖父慕容垂喜欢。慕容垂绝世枭雄,深知乱世之中,人才难得——他少年时,经常与伯父慕容翰搭档,充当攻艰克难的前锋,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关系。搞不好,看着慕容会,他想起了一些五十多年前的往事——在慕容垂安排下,慕容会很早就享受嗣孙代遇,在慕容垂、慕容宝北伐拓跋鲜卑时,慕容会留守都城主持政务,相当于太子监国。慕容垂临死,留有遗嘱,要求儿子立慕容会为嗣
然而,慕容垂刚死,慕容宝就轻易否掉了慕容会,改立幼子慕容策。慕容鲜卑的贵族中,没人反对
以慕容垂的威望,他的临终顾命竟然被儿子公开否决。这无疑是非常反常的,究其原因,应该还是因为慕容会的庶子身份,在当时的普遍观念里,庶子是绝对没资格继承家业的
而另一方面,慕容垂、慕容恪、慕容德等人,地位明显就比庶子要高,后来称王称帝,继承父祖事业,几乎无人非议
综上,推测如下:
慕容鲜卑语境中的“庶子”,并非如汉人语境中的,非嫡母生子。慕容鲜卑的“庶子”,其母亲的地位尤其低下,肯定不是士族之女,最高也只是普通百姓之女,甚至可能地位更低下,只是奴隶,或者掳掠来的俘虏。“庶子”类似于奴生子
当时还有一个现象:
很多庶子,都是庶长子。吐谷浑是庶长子,慕容翰是庶长子,慕容盛是庶长子
而慕容鲜卑历代嗣君都不是长子。慕容廆是个弟弟,慕容皝是第三子,慕容儁是次子,慕容暐是第三子,慕容宝是第四子(他的长兄慕容令是段夫人所生的嫡子,死得早)
接着上面的推测,这个现象其实也很好解释:
酋长家的儿子,当然是不缺女人的。但当时的婚姻都是政治婚姻,背后有太多的算计,马虎不得。
简言之,性欲好解决,婚姻却要慎重,那性欲来了怎么办呢?只能先找地位低下的女奴发泄(此时甚至不能找士族之女,有了正妻,然后找妾,尊卑有序,家中不伤和气。如果没有正妻,妾先入门,又是大家闺秀,容易出事端。慕容廆家族努力汉化,家风总体还是比较严谨的)
而作为奴生子,地位自然十分低下,无缘于嗣位。生下他们的那些女子,连在史书上留个姓氏的资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