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茶人秀秀:茶之五气、六味、九香、十德

2023-08-29 16:29 作者:秀秀茶艺培训中心  | 我要投稿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


茶之一物的好处,元稹所论,极为有趣。然茶中清新、雅逸之天然特性,静心、宁神,陶冶情操、修炼身心之功用,大约受文体所限,还未及论述透彻。


茶道中本来暗合东方哲学思想之“清静、恬澹”,又深蕴佛道儒中“内省修行”之精神,因此中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秀秀书院十六年来所践行的雅士茶道,也正是遵循先贤脚步,以“普及琴棋书画,雅好诗词歌赋”为主,去探寻更多与茶相关的气、味、香、德之属:


茶之五气:

一曰真气:“气”指茶人饮茶后驻留在五脏六腑及口吻喉舌之间的气息,此种气息以平和、持久、甘香为机制,不惟能益人体真气,又复能长养人浩然正气,故君子无故不撤琴瑟亦不撤茶器,用以养气育德也。此时之气,亦是精气神之气,运行于人体经络之间,滋养着身体机能的超常发挥。

二曰生气:饮茶后有股清新生动的茶气充盈于茶人胸腹之间,这既是大自然的生气,也是生命体的生气,更是茶人心胸中孕育的生气。唯此生气,天地得以清,生命得以动,心情得以宁静,此时生气之义大矣。

三曰灵气:茶气不仅要生动,更要鲜活,有流动的感觉,活灵活现,称之为灵气。

四曰正气:茶气不偏不倚,平和中庸,称之为正气。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所养者,正为正气也。

五曰义气:茶气不仅要平和,更要有一种慷慨激昂的义气在--此时已不仅是对茶的要求,更是对茶人的要求。

生气,一般饮茶者可得,灵气,对茶觉悟者可得,正气,修身养德者可得,唯有义气,非胸次浩然、思兼天下者不可得。中国历史上“狂放啸傲、栖隐山林”的文人,如“竹林七贤”、陶渊明、李白、孟浩然等等,无不以此“义气”为重。


茶之六味:

味有甘苦,有轻重,有厚薄,有老嫩软硬之别,有滑利艰涩之辩。


茶有六味;轻、甘、滑、嫩、软、厚

轻;入口轻扬,过舌即空;

甘;后味回甘;

滑;口感滑爽;

嫩;无粗老之感;

软;无生硬之感;

厚;无淡薄之感。

所谓:入口轻,触舌软,过喉嫩,口角滑,流舌厚,后味甘是也。


茶之九香

一曰清、二曰幽、三曰甘、四曰柔、五曰濃、六曰烈、七曰逸、八曰冷、九曰真。

干茶香清、点茶香幽、壶盖香甘、瀹茶香柔、盏底香浓、淋壶香烈、注茶香逸、凉后香冷、茶汤香真。


饮茶十德

唐代刘贞亮有曰: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是谓《饮茶十德》。


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赵朴初





诸雅士若得闲,亦不妨“吃茶去”,品味茶中之“五气、六味、九香、十德”。薛山长亦欢迎诸雅士来书院,一起得雅士茶道中之“真趣”。


茶人秀秀:四种茶道,五种茶艺,六大茶类

茶人秀秀:如何做好茶行业的直播



茶人秀秀:茶之五气、六味、九香、十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