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多次调整后,“定期存款”还值得存吗?银行员工说出答案
对一些人来说,将钱存在银行中,安全性倒还在其次,主要是看重了在银行存款时能稳拿高息。如果存的是中长期的定期存款,所得利息更是不菲。然而自从存款利率多次进行调整,不少银行的中长期存款利率相比之前下降不少,也影响了储户能到手的利息收入。
就有人想知道,存款利率多次调整后,“定期存款”还值得存吗?有银行员工说出答案。

保本方式
刚性兑付被打破之后,如今的保本方式不多,常见的有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储蓄国债这三种。
比较三种方式,从门槛高低来看,普通类的银行定期存款门槛仅50元即可起存,储蓄国债需要100元起,而大额存单保守也得20万起步,显然银行定期存款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从便捷性来看,若选择的是银行定期存款,储户可以选择去银行柜台,通过手机银行等方式,很方便地办理定期存款的存取。若选择的是手机银行,不限时间也不限地点。若选择的是银行柜台,只受限于是否封控、交通及对方网点的上班时间。
若选择的是储蓄国债,储户可以去银行柜台或者在手机银行买,只是储蓄国债的发行有固定期限,有时候还会根据情况变化取消当月发行计划。储户想买储蓄国债,需要早早蹲守或者抢购,有时根本抢不到。提前兑取的时候,储户不仅需要去网点柜台办理,还需要付提前兑取的千分之一作为手续费。
若选择的是大额存单,大额存单的发行也是有额度限制的。有些银行根本没有发行大额存单的资格。利率比较高的大额存单往往也比较抢手,有时候也需要储户去抢购。
可以看到,在保本方式中,银行定期存款从门槛低和便捷性上是完胜另两种方式的,因而,对于风格比较保守的储户来说,是难以彻底摒弃银行定期存款的。

意外因素
这两年意外因素是比较多的,银行定期存款有着提前支取要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的规则,便能很好地应对意外事件。其一,储户舍不得损失利息,从而尽量不动用这笔定期存款,这便起到了强制储蓄的作用。
其二,当面对危急或重大的变故时,银行定期存款起码可以比较方便地取款,从而解决眼下的麻烦。而一些存款或理财方式在期满之前,是不能申赎的,有可能空有钱却难以及时取出应对风险。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定期存款依然有必要存,也很值得存。
提高被动收入
不过,当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整体确实不如之前,4%左右的5年期银行定期存款都很难的了。单靠银行定期存款,很难帮储户跑赢通胀,在飞涨的物价下保住资金购买力,有可能越存越不值钱。
比较明智的方法是,将多数资金仍借助银行定期存款等保本方式进行保本,确保安全性。但为了更好地增值,也要适当引入一些稳妥方式进行增值。
就比如对于半年期及以下的资金,这时存短期定期存款利率水平并不高,流动性也不好,倒不如借助余额宝来打理,收益率和前者相当,流动性却堪比活期存款。也可以选择一些政策强力支持的外贸经济平台的代销,10万每月得1000元商品利润,也颇为稳妥。

总之,纵然存款利率多次调整之后,定期存款利率相比之前整体比较低,但由于有着保本、便捷、门槛低、可强制储蓄和应急等优点,还是很值得存的。不过,纯靠定期存款有可能越存越贬值,所以适当选择一些稳妥方式进行增值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