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说多做 默默奉献 北镇市蓝天救援队用博爱、奉献 守护一座城
慈善公益报-公益在线(公益记者 陶凯龙 周峻同)北镇讯 少说多做,默默奉献,完善自我,善待他人是蓝天救援队的队训,作为蓝天救援队的一支专业化队伍,辽宁省北镇市蓝天救援队在疫情期间,用博爱和奉献守护着医巫闾山脚下的古城--北镇,这方水土这方人不会忘记这群身着蓝色救援服的志愿者给予他人生命与力量。

3月23日,应辽宁省北镇市人民政府政府统一部署,北镇市蓝天救援队在队长刘国龙、副队长尤伟、机动组组长赵小海带领下,队员贾立新、鲁艳荣、程燚、庞艳明等志愿者紧急赶赴出现疫情的北镇大屯参加疫情封控;副队长张国良受指派紧急调派21车58人分赴城乡各处参加疫情防控值守及核酸检测保障等工作。

当日该队共计出动21车、58人,进行防控值守15次、核酸检测保障14次、防疫巡逻1次。

据公益在线副主编陶凯龙了解:赶往北镇大屯乡参加疫情防控值守工作的7名队员,刚刚参加完前一日打捞救援,还没有来得及换下湿漉漉的衣裤,就接到通知紧急赶往大屯。因为走的匆忙,都没有来得及携带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和食物。


机动组组长赵小海有严重的糖尿病和甲亢,连必备的药品都没有来得及准备。队长刘国龙前几天刚刚到医院做完癌症手术后的例行体检,医生明确告知他不能进行体力活动,但这次他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毫不犹豫的率队出击。
在封控区大屯参与防控值守的队员尤为辛苦。他们需要在所负责的卡口昼夜执勤。因为工作需要,他们必须穿着一次性防护服,而他们也知道,一次性防护服一旦脱下之后就不能继续使用,更换新的防护服。
因疫情突发,好多防护装备不能及时运送到所有卡口,为了节省防护服,他们坚持至少两天两夜才脱换一次。特别是两位女队员更为艰辛,她们和男队友一样坚持两天换一次防护服。


从该队日志可以看到,03月25日,北镇市蓝天救援队刘国龙等7名队员继续在大屯进行防控工作;当日救援队共计出动35车、60人,进行防控值守10次、核酸检测保障18次、防疫消杀3次、防疫巡逻2次。
当日起,北镇市启动全民核酸检测,在农村各个核酸检测点执行保障任务的蓝天救援队队员,几乎每人都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而这24小时中,他们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
当天上午9点左右,接到封控区队友回传的消息,一名女队员刚到大屯的第1天就值生理期,因为走得匆忙,没有准备换洗的内裤,也没有准备卫生巾,但她咬牙坚持,一声不吭。队友发现后,立即将消息反馈给后台秘书,得知此情况后,总顾问杨文立即筹集内衣内裤、卫生用品等并与有关部门协调及时将物品转运到封控区队员的手中。
3月26日,北镇市蓝天救援队接到紧急求援电话,疫区大屯境内的一名患者病危,急需氧气,经与有关部门协调,该队汪太顺、周健、胡振宇等3名队友驱车急赴疫区大屯,将氧气及时送到,该患者转危为安。
3月27日,负责在北镇城区内进行防疫消杀任务的汪太顺、周健、艾力强、杨超等11名队员,从清晨连续工作到半夜。

消杀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每名队员需要身穿防护服、佩戴口罩和防护面具,消杀机和药液加一起重达40公斤,每名队员需要负重40公斤不停的往返于一楼至六楼。
最后全部队员均因体力透支不得不被迫终止消杀,队友胡振宇、艾立强瘫倒在地无法行走,被队友运送到队部休息。
据统计,从3月23日到31日,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北镇市蓝天救援队共计出队462人次、车辆231台次、无人机1架次,进行重点卡口防控值守84次、核酸检测保障58次、消杀22次、防疫巡逻8次、运送及购买物资14次、紧急运送氧气1次,道路救援2次等。
岁月静好,只因有你负重前行,遮挡风雨。
太阳把光芒禅让给大地,志愿者把温情献给家乡。
无数个奋战在一线的志愿者尽自己所能,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或许微小,或许短暂,却足以温暖他人,因此凝聚起一股强大的、不屈不挠的、振奋人心的抗疫力量,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微光集大爱,足以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