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阶试炼】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朋友——中国动画人

上一篇文章《关于动漫业界,你不知道的残酷事实》发布后,很多朋友读完以后表示陷入了迷茫,也有不少人表示作者描述的现象远远比他们预想的残酷,更有人表示已经被劝退。
那么,在这样的动画业界,我们该怎么负重前行,披荆斩棘呢?
没错,即使经历了那么多令人无奈的挫折,有一点却是始终没有改变的,那就是——对动画的热爱。
如果你读完了作者的上一篇文章后,仍然没有彻底放弃希望,仍然想投身到动漫行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乃至为中国动画之崛起做贡献,欢迎你继续阅读本文。
读完本文,一定可以让你彻底绝望……咳咳,开个玩笑,别当真。(´ฅω•ฅ`)チラッ
读完本文,可能让你更坚定信念,排除盲目、投机心理,获得一种合乎逻辑的乐观,重燃动画梦想的希望,或是让你认清目标,摆正心态,走向正轨,不误入歧途,同样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动画梦想。
当然,也有第三种可能,你读完后依旧迷茫,不知所措。
俗语云:佛渡有缘人,无缘难为渡。
心结还需自来解,又怎赖片言相助?不过是——提灯引路!悟!悟!悟!

事先要说好,作者个人也只是动画业界一条小小的咸鱼,在苦海里执迷了四年也才从动画师升到原画师,而且还是最菜的那种原画师,这咸鱼翻身算是翻了半边,还没翻透呢,要给读者讲什么成功学、灌鸡汤、画大饼,那可干不来,您还不如去看手冢治虫和宫崎骏这些大师的人物纪录片。
自从正式成为原画师,认识了那些还没毕业就在实习原画师的艺校小伙伴,我就深感命运的无常,我努力了四年才挣到的职位,人家从一开始就进来了,在我这儿这搞不好已经是终点了,在人家那儿仅仅是个起点。
而且,很多新人仍然会嫌这个岗位工资低,又要按演出和作监的要求画,缺少自由,或者是单纯不喜欢公司的番剧,做了一段时间就辞职或者跳槽了。
每次看到这种现象,我都会觉得自己就像庄子说的鸱,被鸱视如珍宝的腐鼠在鹓鶵眼里不值一提。
很多朋友如果经历过和我类似的情况,大概也会产生相似的想法吧。
然而,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客观的,违反科学常理的,只能给自己带来负面情绪,对追求动画梦想几乎毫无帮助。
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这句话也许不是一个好例子,但理确实是这么个理。
虽然我入行四年才进入别人一毕业就进入的岗位,但是四年的工作经验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四年的时间磨平了我的棱角,心智也逐渐成熟,人际交往的许多规则也渐渐熟悉,同时也培养出了较强的抗压能力,不会动不动就崩溃、颓废,或是一时激动就辞职不干。
以上这些是可以适用于几乎所有工作领域的,但这些还不是最重点的,既然是动画行业,自然有动画行业特有的东西。
其实,跟这些毕业生同事交流过后,才知道即使是国内名校, 所教的课程也是相当庞杂,与正式工作有关的教学是少之又少,毕竟很多老师其实根本没参与过真正的二维动画制作,就算运气好有个年高德重的老师参与过,多半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纸上作画,甚至是赛璐璐。
现如今,纸上作画正面临全面淘汰,几乎所有的动画公司都在向无纸转型,这个问题我曾和朋友讨论过,有的人认为无纸不会取代纸上的地位,也有人观点相反,但事实是,不论国内还是日本都有公司开始转型,而我所知的某些无锡的外包公司因为转型失败已经彻底破产,连纸上用的设备器械都很难卖出去。
因此,目前各大高校的课程和各大动画公司的制作流程是脱节的,不论是什么学校毕业的,进了这行都算是小白,都要从零开始学习很多的行业知识。
当初刚一毕业进入动画外包公司,就感觉自己五年的动画专业算是白学了,一大堆专业名词糊我脸上,什么叫“率表”,什么叫“分色线”,什么叫“中割”、“等割”、“偏割”、“均割”,什么是“轨目”,什么叫“合成”、“同描”、“母体”、“子体”,什么叫“一拍二”、“一拍三”,什么叫“Lyout”,“动检”是干嘛的,“作监”是干嘛的,“演出”是干嘛的,“制片”是干嘛的,“一原”、“二原”有啥区别……全程处于懵逼状态,相信大多数普通读者看到这些名词应该也是跟我当初一样的反应。

学校不教这些大概也不是毫无理由的,别看“动画”仅仅是两个字,细分起来能有几十个不同的职位,每一个职位单列出来都相当于一个专业了,真要全学完了、全学精了,恐怕两辈子都不够用,何况这还仅仅是手绘二维动画,还不包括Flash动画、3D动画、定格材质动画。
学校的动画专业基本都叫“动画专业”,偶尔细分一下叫“影视动画专业”或者“动漫专业”等等,课程几乎包括了从最初的艺术概论、名作赏析、编剧、导演、分镜,一直到中期的原画、动画、3D建模、各种软件、上色、各种美术基础课程,再到最后的后期剪辑、特效、配乐和配音的审美意识,乃至市场分析、营销策略、宣传发行……
诸位朋友可以想想,大学四年,放假就去掉了差不多三分之一,教的课程这么多,大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养家糊口,也没法往细里教,而且二维的、三维的、后期的软件混在一起,也不管你想不想学,反正你不想学的也得学,学了就得交作业呀,然后本来就只喜欢二维的人还要挪出一部分时间去搞三维,最后两边都没学精。(作者的3D课就直接挂科了QvQ)
有的同学,其实他并不擅长讲故事,对于写剧本也是兴趣缺缺,只是单纯的喜欢画画,喜欢画动画表演,就适合学习原画之道,类似于《映像研》里的水崎。(类似,不是完全一样,我知道水崎也有编剧和做设定的能力,求别杠QvQ)
也有的同学,其实他最喜欢的就是讲故事、做设定,并不是特别热衷于自己亲手去画,这样的人就适合学习编导之道,类似于《映像研》里的浅草。(我知道浅草会画,求不杠QvQ)
更有一些同学,他们进入动画专业就是因为看中了这个行业的商业价值,其实他们个人既不想讲故事、表达思想,也不想学画画,就是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就,创造财富,类似于《映像研》里的金森。(我知道金森不是动画系的,求不杠QvQ)

而很大一部分同学,他们进入动画系纯粹是没考上心仪的大学,或者别的专业人满了,来凑数的,这些同学甚至可能连动画都不看,也不会认真上课,只是想混过这四年,然后去社会上另谋出路(或者继承家产)。
所以,进入动画专业的学生最好能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主要目标,当然啦,不是动画专业但是有动画梦想的也是一样。
第一种情况,如果你是像浅草那样喜欢讲故事的,我建议着重研究编导、分镜课程,另外还需要多看多听,阅片量非常重要,但不是随便看,而是要看那些艺术性较高的名作,不论是中日韩欧美的,不论2D还是3D、定格动画,不论是真人电影还是动画电影,还得多看书,各种国内外经典名著,还需要多听音乐、听配音,自己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要有充分的语言能力去表述自己的想法,还需要对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知识都进行一些了解,增广见闻,开拓视野,当累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就要多实践,经常写一些文字脚本,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试着拍一些短片。
第二种情况,如果你是像水崎那样喜欢作画的,我建议着重学习美术基础、人体结构、运动规律、镜头运镜、构图、无纸动画软件(如Retas、CSP、TVP等),同样也需要多看多听,不只是观察那些动画名作中的作画镜头,还要观察现实中的动态,生活中所有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参考,在一名有追求的原画师眼里,整个世界就是由无数的结构和运动规律构成的,这个职业就如同修仙,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原画师观察宇宙的终极目的就是和自然融为一体,让笔下的一切不再是死的二维,而是充满生命与灵魂的自然万物。
第三种情况,如果你是像金森一样想要创业赚钱的,我建议还是要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最好个人的审美也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然后就是要提升个人的社交能力,多接触那些有才能的人、有权势的人、有钱人、有人脉的人以及和自己同类的人,还要有较强的理财意识,懂得分析市场经济,会做市场调查,了解观众真正想要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跟风,真正成功的资本家和艺术家其实不应该是冲突的,只有真正能打动观众的影视作品才能长期盈利下去,许多跟风投机的失败者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这就像投资股票或基金,低买高卖才是最赚的,一看涨了就买、一看跌了就卖,只顾短期收益看不到长期潜力,不亏死你亏死谁?
第四种情况,其实已经超出作者目标范畴了,不过还是提一下吧,如果你无意入行,经过仔细考虑后,目标只是要混个文凭,那我建议没必要去上课混时间,不必去侵占有意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也不要影响别人的学习,我说这话的时候是抱着理智的态度,而不是在强迫你们,因为混来的文凭实际在社会上没什么大用,如果真有实力的话自然会被公司录用,这个实力来自于个人平时的积累,如果你把大好的青春浪费在学那些你一辈子也学不好、用不上的专业课,还不如出去闯闯。
作者只能提一些意见,每个人情况各不相同,很难对每个人都有用,但有一条至关重要,也是采纳这些意见的前提——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要左右横跳,一会儿想做动画一会儿想画游戏原画,一会儿又想做3D动画了一会儿又想画2D动画了,最后啥也没学好,这样的同学我认识的掰着手指都数不过来,基本上一大半最后放弃了所有和美术有关的职业。
除非,成为多才、全才就是你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下来的主要目标,否则千万不要左右摇摆,什么都了解一点,什么都不精,就剩生活精彩一点了。

并不是谁都那么幸运在高中毕业前就想好了以后的目标,其中一部分朋友是动画专业的学生,另一部分朋友没有学习动画专业,但是也想进入动画行业。
这些朋友们也可以分很多种情况。
第一种,动画专业学生,上学时就决定了毕业后要进入动画业界。
第二种,动画专业学生,上学时因各方面因素,对未来犹豫不决,毕业后没有立刻进入业界,有可能长期从事其他行业,经过长期的深思熟虑后决定要进入动画业界。
第三种,非动画专业在校学生,有美术基础,平时也做很多相关练习,因某些原因没有选择动画专业,但是热爱动漫,于是决定要进入业界。
第四种,非动画专业在校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平时也不怎么画画,但是热爱动漫,于是决定要进入业界。
第五种,非动画专业,社会人士,有美术基础,平时也做很多相关练习,因某些原因没有选择动画专业,但是热爱动漫,于是决定要进入业界。
第六种,非动画专业,社会人士,没有美术基础,平时也不怎么画画,但是热爱动漫,于是决定要进入业界。
自从开始学习动画专业到毕业再到工作至今,大约经历了9年时间,以上六种朋友我都接触过,有几位还是我多年的老友,他们有的最终放弃了动画行业,也有的坚持了下来,接下来我会从他们的真实经历来分析他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个人的建议。
作者自己就属于第一种情况,刚一进入动画专业就是奔着入行来的,态度十分坚决,最终说服了父母,所以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这里插一句,父母的支持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大家一定要尽全力去获得父母的支持,这是非常现实的一点,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甚至被反对,你可能连最基本的美术基础都学不到,哪怕是自学、在网络上学,都有可能遭到千方百计的阻挠,这种情况下并不建议一味地坚持下去,暂时的让步不等于永久的放弃,亦或者冷静下来几年后就会意识到当初自己只是一时冲动,然后彻底放弃,与其浪费这么多时间去追求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最后无奈放弃,还不如一开始就看清楚事实,不过人总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个意见多半是没什么用。
动画专业的学生入行一般是困难比较小的,只需要向目标公司投简历就行了,最好是有自己的作品,比方说毕业设计的动画短片,一开始就可以把目光放得高一些,向国内的一些大公司投简历(如果有条件的话国外的当然也可以),尽量有自信一些,职位可以看高点,比如直接应聘原画师或分镜师,如果你上学时就已经对各个国产动画公司有了解,完全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谁家的动画就去谁家。
如果有机会进入自己心仪的公司,千万不要因为公司在外地而放弃,即使自己从来没有离开家独立生活,这里又看出父母支持的必要性了,大多数刚毕业的人通常没有积蓄可以支付火车票、机票、房租、生活费,除非从上学时就开始打工,能积攒起来的数目也不多,少数情况例外,除非你真的铁了心就是要去一家外地公司做动画,那最好提前准备好,不过作者并不看好这种情况,人的精力本来就有限,拿出这么多时间去打工,自然学习的时间就削减了。
信心真的很重要,不要怕自己会被拒绝,一般普通的动画公司门槛都低得超乎想象,没有任何美术基础也可以进入,公司会对新人进行培训,不论是小公司还是大公司,如果你是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一般都会给你进行培训,只是要求的高低有区别。
比方说那些国内知名的大公司,如视美、彩铅、六道无鱼等,都有对新人进行培训的过程,通常时间在一到两个月之内,到了一定的时间还不能就业上岗,通常会被劝退,而且进入公司有一定的要求,比如画“测试题”之类的,具体情况大家可以去各大公司的Hr那里了解。(六道无鱼的林魂导演说去了就录用是开玩笑的,但是建议大家还是去试试)
而那些普通的动画外包公司,基本都是零门槛,作者最初实习的那家公司已经算规模大的了,有数百员工,应聘动画师并不看学历和美术基础,不过根据你简历和作品展示出的水平会决定领导对你的看法。
当时我有个同事是环境保护专业的,这个专业和动画真的是八竿子打不着边,照样被录用了。
外包公司的主要问题在于薪资,压榨新人的情况非常普遍,有时候还要收培训费,很可能你培训了大半年都上不了岗,一分钱工资没有还得倒贴钱,所以求职一定要谨慎,及时止损,该走就走,不要让不良企业白白浪费你的青春。
我有一个同学就属于第二种情况,上学的时候我们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他对进入动画行业并没有什么意愿,对专业课兴趣也不大,主要是爱看动漫和玩游戏,我和他的友情是好到可以去网吧和他大吵一架然后拉回来上动画课的程度(差点打起来),我在大专最后一年没有选择专转本,他转本了,所以我早一年毕业,后来他辗转于各个行业之间,都不顺利,两年前他也进入了动画外包公司,成为了一名动画师。
但是我的这位朋友今年离职了,因为工资实在太低,连房租和生活费都付不起了,尤其是疫情期间被困在自己老家几个月还得白白支付房租,无奈之下还是选择了辞职,然后转投了平面设计行业,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对于类似的情况,我的建议是,转行到动画业界一定要深思熟虑再深思熟虑!一旦决定了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如果你转行后的初始岗位是最底层的动画师、上色师,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借着目前的岗位学习相关知识,业余时间还要深入练习原画能力,为将来的升职做准备,如果你的公司不用无纸软件,那么迟早是要被淘汰的,尽量选择那些无纸动画公司。
经济水平也是转行的重要因素,毕竟初次进入动画行业通常是没法在第一个月结束就拿到工资的,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积蓄,也没法啃老,那还是先安心攒钱吧。
关于第三种情况,我以前在一家动画工作室的时候,有一位同事就是非动画专业的学生,而且还是理科生,和动画也是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她从上学起就热爱动漫,所以自学了美术基础,还在大角虫上连载漫画,还是签约作者,毕业以后进入了动画工作室,一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无纸软件Retas,上岗之后进步飞快,后来工作室成立原画部,她也是其中一员。
这位朋友就是非常好的正面范例,可能和理科生出身有关吧,这位的成绩也是学霸级别的,双商都高还努力,而且非常理性,很少感情用事。
但是她最后还是放弃了动画行业,选择了继续画漫画。
这方面的主要原因其实是这位大佬最终发现画漫画才是她最喜欢的,所以才放弃了动画,不过,今年8月的时候,大角虫app被工信部下架了,还有传言老板拖欠稿费跑路的,真是祸不单行啊。

如果你也是类似的情况,非动画专业但是有一定的美术基础,那毕业后完全可以直接进入动画外包公司,如果有一定的动画基础,那可以自信一点去应聘原画岗位。
对于非动画专业的朋友,如果经过深思熟虑后最终确定了要进入动画行业,而且目标相当远大,那么完全可以搁置原来的专业(个人看法,理性看待),反正你学了也没用,大部分动画公司也不看文凭,想办法混到毕业就行了,大部分的时间一定要用来练习画画和动画,能做出一点自己的作品就更好,还要多认识一些动画大佬,不论是在网络上或者是现实中,将来人脉广了,出来找工作也多几条路。
这种情况的朋友进入动画行业后,基本可以等同于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实力未必就比专科出身要弱,有时甚至超过专科出身的。
作者见得最多的就是第四种情况,既不是动画专业,也不会画画、没学过画画(指真正意义上的0基础),但是在学校的时候因为热爱动漫,还是希望将来能从事动漫行业的。
或许大家都会觉得这种情况最不切实际,其实还是有机会的,比如说【制片】(制作进行)这个职位就很适合,具体的内容可以关注B站的一位id为“睡觉人project”的UP主,这个职位不要求会画画,主要是负责一些事务,比如发活接活,统计员工产量,催稿等。
从业这几年来,作者也见过不少制片,几乎全部都是可爱的小姐姐(业界也有很多制片是男的,只是我基本没遇到过),有的是动画师出身,因为实在干不来这个职位而转为制片,或者只是做厌烦了动画师,也有的只是喜欢动画,一心想进入这行,所以当了制片,业余时间可能也画一些自己的原创和同人。
但是如果一定要做动画、原画等职位,而且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建议还是拼命努力吧,而且必须付出比专业学生更高的努力,否则,光是要当上原画师可能就需要小半辈子,该放弃的时候还是放弃吧,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摸摸鱼画点东西不是也挺好?
作者偶尔也遇到过第五种情况,比如在上一份工作中,我还是负责培训新人的,公司来过一名新人,年龄已经超过了三十,不是动画专业毕业的,但是会画素描,而且画得非常优秀,原本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但是因为始终放不下对动漫的热爱,选择了辞掉工作转行。
然而,这位朋友对动画行业一无所知,对动画的制作过程也是毫无概念,最基础的动画原理也不知道,一切都得从0学起,素描在这里可以说是没派上任何用处。
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后,这位朋友依然只能勉强上岗,最简单的工作也难以完成,经常需要动检反反复复修改,经过领导们的协商,最终还是劝退了这位朋友。
很多人可能以为,公司缺人或者人没招满,你自己不介意没有工资,愿意一直留在这儿学习,用自己的积蓄支撑,公司就不会让你走,其实不是的,这其中原因很多,有时候仅仅是老板嫌你浪费电就可能让你走,毕竟你产出的效益连电费都抵偿不了。
但如果你不但拥有美术基础,而且有动画相关的知识,转行还是有可行性的。
至于第六种情况,作者是真的不想再昧着良心给你制造虚假的希望了(制片除外),除了劝退还是劝退,千万不要想不开,给自己一条活路不好吗,为什么非要往火坑里跳呢,千万别信那些鸡汤,做动画真的就是死路一条!
既不是动画专业的,也没有任何美术基础,而且已经是社会人了,可能已经在别的行业做了几年,就觉得自己真的很爱动漫,真的很想进这个行业,我能想到的除了制片,就只有去投资别的动画项目了,如果你有这个经济实力的话完全可以。
如果一定要挤破头挤进绘画职位,那么上色师或许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但是这个职位非常枯燥乏味,就是用滴管工具吸色然后填色,工作时一般把画面放得很大,你每天工作8到12个小时,眼前看的就是一块块的色块,重复着吸色、填充、吸色、填充、吸色、填充,无聊至极,而且工资还不如动画师。
我有一位朋友就是这种情况的,她没有任何的美术基础,只是颇有积蓄,所以决定进入动画业界,主要的目的是学习相关知识,光是上色这个职位就做了好几年,等到成为动画师的时候已经而立之年,也已经结婚,但她任然没有放弃。
她的梦想是做一部自己原创的动画,哪怕是短片,这个梦想至今尚未实现。
我们不该去嘲笑别人的努力和执着,别人的笑脸背后或许藏着你想都想不到的压力,无数次在夜里感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而梦想仍在远方那片迷雾里,看不清也摸不着。
对这种情况,我只能提出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换位思考一下,是我处于这种情况,我会选择放弃动画行业,把时间都花在写故事上,再加强自己的美术功底,把自己的故事画成漫画,如果漫画火了,就有可能被改编成动画,实在不行,我自己花钱请人把我的漫画拍成动画。
其实,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动漫的爱好,这个爱好未必要变成工作,当它变成工作的时候,往往就是爱好变成厌恶的开始,我认识的很多同行都已经不再喜欢动漫,甚至不再看动漫,只是把动画当做谋生的工具,早已失去当年的热情。
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最开心的,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嘛,你觉得做不了动画就不开心,那么在动画行业里做一根底层的韭菜难道就开心了吗,难道有一份稳定、收入不错的工作不好吗,下班后画一点原创或者同人,写一些轻小说,吃各种好吃的东西,到处去旅游,谈恋爱,养小猫小狗,逛街看电影,想画的时候就画,不想画就不画,这样的生活不好吗?
归根结底,还是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啊,人如果穷得连饭都吃不饱,房租都付不起,还想着要实现动画梦想,那不是白日做梦吗。
日本动画界的两位泰山北斗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就是手冢治虫和宫崎骏。
手冢治虫出身平凡,家境贫寒,16岁时被迫派入军需工厂担任劳动员,双手因细菌感染差点坏死,但后来奇迹般地被治愈好了,后来进入漫画界后一直在肝漫画,双开多开都是常态,经常看自己的漫画人气不高就直接腰斩,进入动画界后开创了低帧率、廉价制作的TV动画先河,从此奠定了日漫廉价制作的传统,他的作品往往有许多暗黑色彩,不论是《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这些有着明显子供向的作品,还是《怪医黑杰克》、《佛陀》、《成人三部曲》、《火之鸟》这些成人向作品,其中不乏人性的黑暗面,最终手冢治虫在1982年因胃癌逝世,享年61岁。
宫崎骏是飞机厂厂长家的少爷,所以战争后期物质匮乏中也能保持颇为温饱的生活,宫崎骏度过了相当自由的幼年生活,后来也曾吐槽过日漫的廉价制作都是手冢治虫的锅,宫崎骏老爷子早期的作品也有着深刻的内涵,也有一些较为暗黑的元素,比如《幽灵公主》、《风之谷》,但后期的作品越来越偏向治愈系,歌颂着人性的美好,很多作品看完后都能给人的心灵带来治愈,和手冢刚好相反的发展路线,手冢是越来越黑暗,宫崎骏是越来越治愈,也许因为保持着童心,老爷子非常长寿,目前已经79岁。
这里不对二位祖师的修为做什么比较,单看二人的身世和寿元,就知道区别了吧……
(另一位动画大师今敏去世时年仅47岁)

就像是文艺复兴,前提是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达芬奇的父亲是法律公证员,十分富有,他的一生顺风顺水,成为了一个全能天才,享年67岁,那个时代的欧洲平均寿命只有21岁,这已经算是修仙级别的长寿了。
梵高,穷人,一辈子倒霉,37岁死,死后100年作品才被世人认可。
这就是现实,过于真实,引起不适。
出身不如别人,运气也不如别人,就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了,即使如此,可能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在临终前达到别人的起点罢了。

是啊,追求梦想的路上总是充满了荆棘,到处都是分岔路口,绕来绕去最后说不定是条绝路,梦想就像一个小妖精,总是在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地方斜眼瞥着你,满脸讥笑。
作者真的很想念过去的那个自己,对动画业界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总是能慷慨陈词,让那些最颓废的朋友重燃斗志,在自己最绝望的时候也能想通,然后破涕为笑,动辄指天大骂,时而纵酒狂歌,仿佛这无尽天穹也压不住我的意志,这苍茫大地也困不住我的灵魂。
然而一个人再怎么中二,再怎么热血,根据质能守恒定律,也终有燃尽的一天,历史上那些充满豪情壮志的人,如果一直郁郁不得志,那股冲霄豪气到了晚年也就变成了一声无奈的叹息。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太白当年是何等的逍遥,即便他是一匹未逢伯乐的千里良驹,也依然可以驰骋于千里江山之间,遨游于九霄云海之外。
然而毕竟一生未能得志,最终在纵酒中度过余生,一代诗仙也不过如此结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子美那时的这句诗是如此 慷慨激昂,甚至让人暂时忘了他所处的环境是多么落魄,这句诗真是道尽了作者的想法。
如果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大房子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让全天下和我一样热爱动漫但是投奔无门的沦落人聚集在一起,大家像亲兄弟亲姐妹一样生活,互相照顾,每天为实现动画梦想而一起奋斗。
然而回到现实,一代诗圣所拥有的,也只是那间被秋风横扫而残破不堪的茅草屋罢了。
可我们的处境难道比杜甫还惨吗?
21世纪的中国,文修武偃,物阜民安,我们可不是住在家徒四壁的茅草屋里,而且吃穿不愁,享受着国家的福利,相对于杜甫晚年的处境,我们显然幸运得多。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知道“梦想”这东西的存在,仅仅是知道它的存在,就已经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了,在物质条件不发达的过去,人们考虑的只是每天的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就算有“梦想”也只是想生活得好一些,甚至仅仅是想活下去,别死就行。
想起《海贼王》里的主角众人都有各自的梦想,每个人的梦想或远大或有趣,只有罗宾的梦想仅仅是“我想活下去”,这样的梦想太残酷了,它根本不能称为是一个梦想,可是在战争、饥荒、瘟疫、天灾的年代,这却是每个人真实的梦想。
七十多年前,祖国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的人们仅仅是为了生存下去就用尽全力,他们的梦想显然是“我想活下去”,然而在这之上,全体中华儿女却有着更高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很多人愿意舍弃自己那小小的梦想,去为了这个共同理想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股精神力量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存在,超越了人类对生存欲望的本能,抛弃自己的肉体,去追求精神的升华?
这,就是信仰。
从古至今,无数中华先烈已经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信仰的力量究竟有多庞大,这力量如果可以数字计算,那必然是一个天文数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每当这些慷慨激昂的诗句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哪怕只是着简简单单的一行文字,没有人在那儿激情澎湃地吟咏,我们的脑海里都会猛然展开那一幅幅壮烈的画卷,那些为了自由与和平而挥洒的热血,伴随着我们的热泪一起流下。
换点不那么文绉绉的话说,就是他妈的一个字——燃!
都TM给爷燃哭了!
还搁这抱怨生活,埋怨自己出身不好?你他娘的配吗?你怎么不想想当年,中国和日本的国力和军事实力差多少?就这大逆风,换你打游戏的时候早投了!这么大的逆风局,最后都翻盘了,别跟老子扯别的,这就是中国人拼出来的,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拿命换来的!
是,实现动画梦想是很难,但你凭良心说,这真的比救国更难吗,被鲁迅称为是麻木的那一批旧社会人,看着洋人侮辱中国人都可以看笑话,却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人们的民族意识、爱国意识被渐渐的唤醒,他们难道不就是一批燃尽了的余烬吗,这一熄灭甚至持续了数百年,而当这团余烬重新燃起的时候,竟迸发出核武器般的威力!
扪心自问,你所谓的燃尽,持续的这短短几个春秋,能和这条昏睡百年的巨龙相比吗?
要我说,国人对国漫崛起的执着奋斗,正是一场卫国战争。
我们的敌人,不是具体某些国家的动漫产业,而是那些心怀不轨的、有野心图谋的,妄图垄断,控制思想,侵略文化的,破坏和平的。
其实最初的时候,动画的雏形就是中国人发明的走马灯,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的走马灯正是利用了视觉暂留现象制造出连续的画面,和现代逐帧动画的原理殊途同归。
当美国人把动画推行到世界各地的时候,中国还处于民国,虽然这时的中国动画比不上美国,这时中国动画和日本是不相上下的,那时万氏兄弟制作的动画电影《铁扇公主》还启发了后来的手冢治虫,以至于手冢后来也做过西游记的动画。
《铁扇公主》诞生于抗日战争期间,导演借助孙悟空的斗争精神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影片中原有一句字幕:“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胜利”,后在放映时被敌伪的电检机关强行剪去了。

但是抗日战争大大消耗了中国的物质资源,战后百废待兴,首要的是恢复生产建设,大家可以从初中历史课了解到当时的国情。
而海洋另一边的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既然不能强化军事,就只好发展经济了,文化产业也是重点发展对象,俗话说“饱暖思淫欲”,日本的成人产业也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真是“郊社不修宗庙废,奇技淫巧尽心研”。
既不方便发展军队,也不能造核弹,也发展不好航天,自然就只能在经济和文化上专精了,所以从六七十年代开始,日本的动画产业飞速发展,很快就超越了中国。
这样的发展,有什么可羡慕的?
在我们看着国外的动漫作品,感叹这些作品的优秀时,应该动动脑子好好想想,是什么让我们可以在这儿安全地看动漫。
说白了,国漫不如日漫、美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国家的侵略,延后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而很多跪久了都不知道膝盖疼的人却还在抱怨自己的国家。
在我作为一个动画人之前,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动画无国界,可动画人有国界,努力实现个人的动画梦想,并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梦想,每个热爱动画的人都可以在相对开放自由的环境里表达各自的艺术理念的时候,当每个动画人都可以享有合理的经济资源的时候才是真正国漫崛起。
每个中国动画人都崛起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国漫崛起。
命运总是喜欢踩在人类的头身,可人类的本性就是逆天改命。

其实我们每个人之所以想实现动画梦想,都是为了个人,能画自己的作品,讲自己的故事,就已经很快乐了,并没有什么“振兴国漫”这样高大上的愿望。
但是有一些精神,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即使碌碌无为的生活抹去了我们所有的激情,在我们的思想深处,那些精神一直潜藏着,默默地支撑着我们的灵魂。

愿每个中国动画人都能逆风前行,不负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