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突然减少动员规模,折射现状,是否预示乌克兰必败?
据克里姆林宫发布的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对此前部分动员令做出了修改,规定目前正在就读的研究生、住院医生以及部分类别的学生,可以延迟被部分动员令征召。
此令一出,全球不解。外界不是普遍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兵力不足,打不动了才下令进行部分战争动员的吗?怎么又马上下令减少动员规模呢?
这一总统令,其实已经折射出两个方面的决策出发点:一是没必要扩增30万兵力,二是减少动员对社会造成更大影响。
那为什么一开始普京又下令进行30万人规模的部分战争动员呢?这就需要从当时他的讲话内容中另一个重要内容来分析了——普京同时宣布,“俄罗斯将尽一切努力为向俄罗斯提出申请的地区举行公投提供安全环境。”
很显然,俄罗斯方面判断,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地入俄公投,极有可能会引发美西方和乌克兰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俄罗斯有必要做好迎接更大规模战争的准备,同时以此威慑美西方不要轻举妄动。
而现在,美西方除了强力谴责和威胁,并采取自杀式手段炸毁北溪管道之类的恐怖主义手段以外,并无入场参战的迹象。于是普京放心了,随即发布命令,减少动员规模。
此外,也许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积极响应动员令的俄罗斯人很多,远超30万规模,不需要扩展到正在就读的研究生、住院医生以及部分类别的学生。
总而言之,普京之所以签署这个命令,其实也反应了普京对俄军在战场上的表现,绝非失望,绝非兵力不足,而是胸有成竹。
普京之所以呼吁乌克兰谈判,其实他知道泽连斯基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答应谈判,谁都知道,乌克兰的大权掌握在拜登政府一帮幕僚们的手里。在失去四个地区的情况下,拜登政府怎么可能授意泽连斯基接受谈判的呼吁呢?
因此,普京不过是做出姿态,告诉全世界,不是我们不想停止战争,而是乌克兰不干,是美国不干。继续打下去,责任并不全在俄罗斯一边。因此这不过是一个外交手段。
当泽连斯基签署坚决不与普京谈判的决定,而普京签署了顿涅茨克等四地加入俄罗斯的条约开始生效之后,俄乌之间近期内已经没有了和平的希望。仗是一定要打下去了。
打到什么程度?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会超过之前的烈度,进入一种堪称惨烈的状态。因为,至少是美英两国绝不死心,泽连斯基不死心。面对顿涅茨克四地加入俄罗斯的局面,他们一定要设法夺回来。但显然,乌军无论得到多少援助,也没有实力突破俄军依托第聂伯河下游和奥斯库尔河及水库的连线防御。也不敢贸然从这两道防线之间突破,因为这自投罗网。
不管德国之类的欧盟国家如何表现,美国是一定要在民主党输掉选举之前,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加大参入战争的直接度,甚至还可能会使用导弹和空军直接参战。
如果俄罗斯境内遭受袭击,或者俄军遭受太猛烈的导弹和炸弹打击,那就不排除俄军可能直接轰炸打击乌克兰首都的总统府之类的国家级目标,对泽连斯基等人采取斩首行动了。
事物都有这样的一个基本规律:量变一定会产生质变。量不够,就无法实现目标。而俄乌战争目前的状况就是量变而已。泽连斯基拒绝谈判,俄罗斯要实现停火,那就必须彻底把乌克兰打趴下。普京有着核武器和能源这两大底牌,泽连斯基的唯一底牌,只有美国脸色。而美国在认定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获胜之后,为了止损,往往就会出卖盟友。阿富汗的教训已经摆在乌克兰面前。
因此,泽连斯基死心塌地倒向美国威胁俄罗斯的结果,不仅没有得到任何有效保护,反而导致乌克兰被肢解。事实已经证明,跟着美国混,迟早要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