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省心提速技巧(一)——克服「不想看、不愿做、不去学」的心态

全文字数|2.3千
阅读时间|8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为什么「不想看、不愿做、不去学」?
2.克服「不想看」的念头
3.摒弃「不愿做」的思维
4.改变「不去学」的行动
「资料分析」是很多小伙伴不愿投入精力去复习的板块,觉得该板块做起来费心费力又难以提速,心底里就对其有畏难情绪。本系列文章就是为了针对这一情况,结合近年来国考「资料分析」的板块特点,详细讲述省心省力地去学习、解题的方法。

一、为什么「不想看、不愿做、不去学」?
「资料分析」一直是很多备考小伙伴不愿去投入精力的板块,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那就是「不想看,不愿做,不去学」。
「不想看」:相对于其他行测板块来说,「资料分析」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其内容基本上都是没有感情色彩的纯语言描述和图表、数据等,读起来没有什么获取知识或者提升能力的感受,甚至看得人昏昏欲睡。
「不愿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资料分析」的解题过程是最枯燥无味的,大部分题目都是「读问题→找材料→算结果」三步走的一个机械流程,遇上大段文字、专业名词时找起来眼疼,计算多位数乘除法时心累,做完题后还没什么乐趣和成就感,反馈体验极差。
「不去学」:综上所述,此类题目已经「不想看,不愿做」了,哪里还会有钻研学习的劲头?事实上,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公考机构也没有把授课中心放在该板块,甚至有机构直接建议「资料分析不用复习」,关于提高解题速度的更是少之又少,考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也只能单凭刷题来摸索经验了。
虽然很多人不重视,但事实上「资料分析」极其重要。它不仅题量大,分值高,而且在行测的考试方式下,时间压力会非常大。
目前公考的行测一般需要在120分钟做完130~135道题,其中「资料分析」共有4个材料、20道题,且每个材料的最后一道题一定是综合取自材料的各个部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解析。
比如材料是4段文字,最后一题的形式就是「每段文字就对应一个选项」;比如材料是一个大图表,最后一题就从每列数据相加、哪一行数据最大,某年同比增长率最高等多个角度来考察。
也就是说,「资料分析」做得好的考生能够在这一板块和水平一般的考生拉开很大差距。放弃「资料分析」板块转而从其他板块追分的想法无异于自欺欺人,根本不具有可行性。

二、克服「不想看」的念头
在阻碍投入精力认真复习「资料分析」板块的三大因素中,「不想看」是最关键的。如果没有认识到该板块对于行测考试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勉强自己去学的话,很容易被越学越难受,导致效率不高。因此,在备考之前,需要对这个板块有所了解。
各位小伙伴一定要认识到,「资料分析」是行测中最接近上岸之后日常工作的板块的。无论是在中央部委还是基层一线,永远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数据和表格,要作表格,填表格,从表格中归纳出趋势再形成长篇报告……相对来说「资料分析」只是找数据、算结果,已经是最浅显的了,和实际工作相比,简直不要再简单。
大家带着「资料分析比实际公务员工作简单很多」的心态再去看题目,就会发现真的很简单,原因是「资料分析」解题中「看」的地方非常少,只需要结合选项去锁定关键数据即可。如果熟悉了解析的步骤,甚至能够感受到剥离无用数据,直击要害的成就感,这种感受不亚于解出一道「数量关系」的难题。
有些考生在做「资料分析」题时喜欢先读题再看选项,这样很容易看不下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受,那就是一道「言语理解」题可能有200字,一道以文字材料为主的「资料分析」也就400字左右(类似的对比是「图形推理」题和图表型「资料分析」题),但是后者读起来比前者累得多,花费的时间远超前者的两倍——其原因就是后者的文字(图表)风格必然是冰冷的、枯燥的、不带感情色彩的,大脑本能地不愿去投入精力思考。
实际上,「资料分析」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跳过,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用的,它们根本就不需要去「看」。理解了这一点,就从本质上克服了「资料分析不想看」 这个念头。

三、摒弃「不愿做」的思维
和「不想看」相比,「不愿做」是很多考生普遍的实际状态,毕竟「看」只需要动眼、花时间,「做」还需要实际动笔并投入脑力、精力,做错题的打击还非常大(「资料分析」绝对难度不高,做错的唯二原因就是看错或者算错),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累」。
对此,西瓜最推荐的做法是「紧绷精神,冲刺解题」。在做「资料分析」真题的时候,强制让自己精神高度集中,像百米冲刺一样「读问题→找材料→算结果」,把解题时间放在最优先的位置,每个材料的做题时间都按「秒」来计算,在初期就保证自己至少「5分钟做5道题」,最终目标至少是「4分钟做5道题,正确率超过80%」或者更高。
如果不能「紧绷精神」,拿不出百米冲刺的速度,那么就不要去做「资料分析」。
——有过实际考试经验的小伙伴一定清楚,在考场最后的紧张时间内,往往需要强制自己紧张集中的方式来做这一板块,甚至需要故意紧绷肌肉。也就是说,放松的状态根本就不是做「资料分析」的状态。
大家一定要摒弃「不愿做」的思维,每天至少紧绷十几分钟来做2个材料10道题,这样只需要一个月左右,就能把国考和联考的题目做的七七八八了,也能摸索到相关规律并建立自己的做题体系。
做「资料分析」题是典型的「量变引起质变」过程,每一道小题都至少包含1种乃至多种快速解题的技巧,可能你做100道题的时候完全没有感觉,但是当做到500道、1000道时,再结合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辅以学习的技巧,就一定能产生质变,成为这一板块的做题高手。

四、改变「不去学」的行动
「资料分析」的学习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备考重点,很多考生甚至很多公考机构都单纯把「刷题」当成了备考关键,一提到这个板块就是强调多做题,这种思路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针对「资料分析」板块的学习非常重要,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战才能真正提升自己实力。
单纯刷题可能会逐渐提高自己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但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很容易在刷一段时间后就卡在一个瓶颈上;如果结合快速解题计算的技巧,就能够帮助自己彻底掌握「资料分析」板块的要点,从而无往而不利。
关于「资料分析」如何快速计算、解题,具体内容可以见「资料分析速算技巧」部分,该部分共有15种常见的速算方法,详情可参见下面3篇文章: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1)基础篇: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780962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2)进阶篇: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782626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3)高级篇: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782683
在本系列接下来的篇章中,西瓜会从题型类别、选项特征、估算经验等角度全面解析「资料分析」真题的要点,结合「资料分析速算技巧」,帮助各位小伙伴吃透这一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