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男子想收回自家房子,却发现房子被卖,自己被拒之门外
谨由我同大家一起来深度剖析一下这篇与房屋纠纷以及同事间沟通不恰对其产生的矛盾有所相关联的通例并看看其中所藏有着的知识点以及亮点在哪里,接下来的内容是这样描述的,如下:
你知道现在买一套房子有多难吗?
在2003年老吴好心把自己的房子借给自己的同事结婚,时过经年,老吴的年纪也大了。
这套房子再不要回来,就说不过去了。
于是老吴回到了当初自己的家里,想要把自己的房子要回来,但是给他开门的人并不是自己的同事,而是一个陌生人。
一问才知道这房子被他的同事转手卖掉了,自己的房子莫名被卖了,老吴自然咽不下这口气。
于是他找到了记者,但是记者发现这套房子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甚至连这个老吴的心思都不是单纯的。
这一套房子背后又涉及到了谁的利益?
老吴的房子能够拿回来吗?
分到福利房
主人公吴成贵在年轻时是在铁路局工作的,老一辈的人都喜欢一个稳定的工作,所以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
一直以来的任劳任怨在他下岗之前见到了曙光,单位看着多年工作的老员工辛苦,于是就打算给一下老员工和优秀员工发放福利。
而其中就有福利房的名额,能够买一套房在那个时候也和现在一样吸引人,于是听到这个消息的老吴自然想要争取一把。
但是福利房也不是白送的,想要获得福利房的名额必然要付出一点代价,那就是申请人也必须出钱。
但是这套房子的所有权是归铁路局的,即便员工出钱那也只是租赁关系,只享有放在的居住权。
其他的权利员工一概没有,更不可以进行变卖。
这让老吴不得不好好地思考,怎么做才是最优解。
老吴家里的儿子马上要结婚了,到时候一大家子住在一起难免不方便,自己和老伴想要安度晚年,也要找一个地方住。
有这个公司的福利房,也是看着自己是老员工才有的,如果不用的话就太浪费了。
老吴想要抓住这次机会,为家里再添一处房子,总是没有错的。
但是他的妻子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因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想要一下子拿出三千块钱,并不是什么易事,一家子的吃喝拉撒都要顾忌。
每个月能省则省这三千块钱也有一点吃力。
但是好不容易的机会就放在眼前,老吴并不想放过,即便花的钱有一点多,但是钱可以再挣,这房子那是那么容易就能遇上的呀。
即便妻子劝了几回,但是这并不能改变老吴的想法,他拿着家里本就不多的积蓄多投到了这一套房子里。
因为房子是交完钱才建的,他时常跑到施工地看看,哪里正在建着自己的新房,自己当然要上一点心。
福利房在1992年如期到达了老吴的手里,看着新盖好的毛坯房,老吴想着自己房子都买了,再花个钱装修一下,也不是什么大钱。
于是老吴找到了专业的装修团队,给自己的新房好好地装修了一番。
当一切都准备妥当后,老吴和自己的妻子成功入住新房,那个时候老吴别提多高兴了。
甚至在妻子面前炫耀了一番,自己的决定是这样的聪明,但是房子到手了,房子的租赁证可没有到他的手里。
因为这件事老吴还担心了好久,因为没有这个证明自己和妻子就不是合法入住。
到时候别人想赶就能把他们赶出去,为了这个证明老吴可愁了不久。
但是这个证明是需要走程序的,想要说拿就拿哪有那么的容易,就这样在拿到新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吴并没有租赁证。
但是到了2001年,老吴心心念念的租赁证终于到手了,随着而来的就是老吴的退休生活。
本来想着不用上班那该多自在呀!但是他根本就闲不下来,长时间的工作让他的生理机能产生了记忆。
一个懒觉都睡不着,到点自己就醒了,退休后大把的时间想要消磨,但是同小区的很多人都没有退休。
他们还要每天上班,这让老吴夫妻感觉更加的无聊。
终于夫妻俩商量了一下,他们想要去干一些其他的工作,不仅消磨时间还能贴补家用。
于是他们就到儿子所在的城市进行打工,到时候也有个照应,谁出事了也能过去帮个忙。
于是在老家的福利房就被闲置,但是闲置也不至于被卖呀?
原本闲置的房子又是怎么到别人的手里呢?
同事借房结婚
原来在2003年,老吴的一个同事找到了他,其实铁路局的同事那么多,这个同事和老吴的儿子年纪差不多。
三年一代沟,这个同事老吴也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既然电话都打过来了,无事不登三宝殿,找老吴必然是办事的。
两个人彼此寒暄了一下,老吴也就没有继续和这个同事打官司。
直接就问他什么事,这时这个名叫小张的同事才开口。
说他要结婚了,自己开始上班的时候老吴很照顾自己,自己也一直惦记着老吴的好,想要趁这个机会好好地感谢一下。
结婚是一件喜事,人家电话都打到手机上了,拒绝的话对方也感到没有面子。
于是在小张的邀请下,老吴和小张成功见了面,等到进去的时候菜已经备好了,还有他最喜欢喝的酒。
一个不熟的晚辈能够如此招待自己,那可是给足了老吴的面子,这一顿饭吃的老吴非常的舒心。
到之后,老吴为了表示庆祝也拿出了自己准备好的红包,但是小张可意不在此。
饭都已经吃到这个份上了,老吴自然继续问下去了,而且还说自己能帮肯定要帮的。
正常情况下,有了这句话,有什么事也就直接交代了,但是这个小张还是犹犹豫豫的直觉告诉老吴,这件事可以真的不太好办。
果然这个小张一开口就是大事,他马上就要结婚了,想要用老吴的福利房结婚,结了婚之后再把房子还给老吴。
听到了这样的话,老吴的酒立马醒了一半,自己在机关单位工作多年,人情世故自然没有少见。
但是在酒桌上借房的自己还真的没有见过。
即便是关系再亲密的人借房那也要仔细琢磨一下才行,更不要说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前同事。
老吴正在思考要怎样拒绝时,小张接下来的话让老吴彻底心软了。
小张泪眼婆娑地看着老吴:“我得了白血病,那可是绝症,现在结婚是我唯一的愿望,您就帮帮我吧。”
自己家的房子一直是空闲的状态,再加上小张的理由实在让老吴找不到借口拒绝。
于是,这一件事老吴就认下了,也当是为自己积一点德。
家里的人知道了这一件事自然是不同意的,但是一直以来家里就是老吴当家作主。
即便心中有不满,但是都答应了,那也只能把房子先借出去。
本来是老吴的福利房借给同事当了新房,但是接下来的事,让老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做请神容易送神难。
房子被同事售卖
老吴的房子一借就是十八年,因为中间老吴一直在忙着其他的事,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才想起自己还有一套房子在别人手里。
在这十八年里自己没有过问过那一套房子,现在十八年过去了,自己的房子于情于理都该要拿回来了。
但是等老吴回到自己的福利房时,所有的一切都变了样,当他敲门后,给他开门的并不是当初借房的小张。
而是一位陌生的男子,两个人都感到很奇怪,他们相互之间并不认识,为什么这个陌生的男子会住自己的房子。
老吴向他们表明来意,不管对方是怎么住上的,现在老吴只是想要拿回自己的房子。
但是这个陌生男子可不这么认为,因为这一套房子是他真金白银买来的。
原来,小张真的没有骗老吴,他确实得了白血病,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过世了。
而卖房的则是小张的妻子,自己好心借出的房子竟然被卖了,换谁谁能接受。
两人因为房子归属的问题在大门口直接吵了起来,但是老吴的年纪实在是太大了,在吵下去出个意外谁也负担不起。
老吴越想越不对,自己的房子怎么就能被别人轻易卖掉呢?
老吴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他找到了当地的媒体,想要把这件事弄清楚,拿回属于自己的房子。
等到老吴再次来到自己的福利房面前,那名陌生的男子也看出了事情的不对。
他甚至拿出了相关的证件,这套房子真的是他们买来的,生气归生气,他并不是房子的买主。
中间的过程他自然也不清楚,于是他就和自己的哥哥进行了联系,当初就是他的哥哥买下了这一套房子。
为了理清真相,收到电话的郭某立刻开始寻找,当时买卖房子的相关证据。
在买房的时候,小张的妻子也就是何娟也拿出了住房租赁证。
卖了房子之后何娟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改嫁了,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
但是房子的住房租赁证不是只有一本吗?
为什么他们的房子有两份住房租赁证?
两份住房租赁证背后又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两级反转
因为有记者在场,老吴给出的解释是自己当初借房子时,为了保证小张可以顺利地居住,才把自己的手续给了小张。
但一旁的郭某并不这么认为,自己买房的手续都有,现在当事人只剩下了老吴,谁知道这房子到底是借,还是买?
除了老吴一家,参与过这件事的小张已经过世,他的妻子也不知道改嫁到哪里了。
那么这个证件一开始是在小张手里的,按理会交给郭某,但是现在它又出现在了老吴手里。
这并不符合正常的逻辑,而郭某也按耐不住了。
老吴的住房租赁证是郭某亲自给的,因为在2012年的时候,老吴的儿媳知道了郭某说他们要买房子,想要这个证件。
而且向郭某保证这个证件不会影响他们在这里居住,让他们放心,那个证件只是因为需要一个证明,用完就还回来了。
于是,这个住房租赁证就这样回到了老吴的手里,现在却翻脸不认人。
老吴饶了这么大的一圈竟然把记者也耍得团团转。
在2008年以前,福利房因为紧邻铁路局的工作单位,很多家属多住在这里,以至于在福利房周围生活设施齐全,经济发达,那个时候可是很热闹的。
于是老吴才置办了这一套房子,因为是想给儿子办婚房,于是名字写的也是自己的儿子。
但是因为后来的工作调动这套房子并没有用上,之后就是老吴退休后住过,再然后就是借给了小张。
之所以要回来是因为儿子的单位出了新的购房政策,但是一户只能享用一套经济适用房。
但是之前的福利房用的就是自己儿子的名字,之前房子还是不错的。
但是因为2008年的地震,再加上城市规划,铁路局搬迁,这套多年前的福利房不仅贬值,甚至占用了儿子的购房资格。
这次的经济适用房和福利房不同,不仅可以享用购买优惠,房本也是真真正正的落在他们自己的手里。
这不比只有居住权的房子要香吗?
于是,被他们遗忘了十八年的福利房又重新回到了他们的视野中,如何把这套房子从儿子名下弄走成了他最头疼的事。
这个房子到底归谁所有,成了最让人头痛的事,记者甚至找到了福利房的负责人。
但是负责人想都没有想,就告诉记者,这些房子依然是铁路局的,无论他们怎么折腾那都是没有任何意义。
有了负责人的专业分析,这件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老吴一家急着把这块烫伤山芋扔出去。
但是在里面居住的郭某要怎么办呢?
花了不少钱买房的郭某,并不享有房子的使用权,如果铁路局要让他们搬离,那自然是要离开的。
本来以为是一场民事纠纷,没有想到最后却是有心之人的利用。
这一场纠纷里,究竟是谁吃亏?谁占了谁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