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牌坊在嘉祥石雕之乡的历史文化传承
自古嘉祥“家家闻锤响,户户操钎忙”。千百年来,嘉祥人民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发挥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一直屹立在中国石雕文化的巅峰。1996年3月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东汉时期,雕画大师卫改的“选择名石,南山之阳,抉取妙好,色无斑黄,前设坛坦,后建祠堂,雕刻文画,罗列成行”,使“武氏墓群石刻”流芳千古,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
汉代的武氏墓群石刻,有了当时世界顶峰级的艺术价值。武氏祠内的一对大型石狮,是我国现存石狮中唯一有确切年代记载的石狮造型艺术珍品,堪称石狮雕刻的鼻祖:两狮昂首扭颈,张口怒目。一狮左足还抚摸着一只惹人喜爱的毛发卷曲的小狮。这些由古代嘉祥石雕艺人创作的石雕艺术,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古代石雕的辉煌成就,展示了中华民族1800年前的高超艺术水平,生动再现了汉代及汉代之前的社会生活,透现出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祠内十大帝王图、水陆攻战图等画像石栩栩如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评价:这些汉代石刻画像超过了同期埃及的石刻和希腊的瓶画。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学者前来观赏、研讨。嘉祥石雕雕艺精湛,风格奇异,是历代官府向朝廷进献之贡品。晋太尉郗鉴墓前石阙“悉镂花卉,其顶斗拱工细,鳞瓦参差”。隋代开皇三年(583年)石碑,顶端半浮雕二龙盘柱,背面近似圆雕的石佛、飞天、石兽等,形象逼真,技术非凡。北宋七日山万寿寺无梁殿有“七日成佛”之说,石佛古朴厚重。金代刘宽墓有石坊两座,翁仲、石羊、石虎、石马各4尊,是优秀的石雕作品。明、清遍布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发挥青石的资源优势,开发石雕牌坊,石狮子,石雕麒麟各种艺石雕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改由民间艺术型为经济开发型,成为嘉祥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石雕艺人对传统的石雕工艺进行继承、发展与创新,吸收木雕、玉雕等技术之长,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出仿古雕刻和现代雕刻两大类别,10多个系列,近千个产品。全县石雕专业村36个,石雕企业336家,从业人员12万。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每年产出的石雕牌坊,有85%以上出自嘉祥。
嘉祥石雕以天青石为主要雕刻原料,辅以芝麻白、晚霞红、大理石、汉白玉等石料,作品分为人物塑像、动物、建筑、园林、装饰、工艺品、生活用品等类别,以传统作品为主,现代作品为辅,大型雕塑作品主要包括石雕牌坊,孔子塑像、石麒麟、石狮子、石塔、石凉亭、龙柱等。雕刻技法主要有圆雕、浮雕、线雕、平雕、影雕等,具有典型的中国北派石雕艺术风格,崇高威严、古朴浑厚、线条刚直简洁,人物造型凝重、端庄,与南派精雕细刻、纤巧灵动不同
嘉祥石雕在海内外享有“巧夺天工”、“石破天惊”之盛誉。出口日本的大型孔子雕像谓之“世界石雕人物之最”。开封宋都御街御林军大象,江泽民题“中华石雕之最”。陈列在湖南桃花园风景区桃川宫前的十大龙柱、安徽合肥瑶海公园的七仙女群雕、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风雨同舟纪念碑等,苏州寒山寺的第一大诗碑重300多吨均系嘉祥现代石雕的典型之作
近年来,嘉祥县高度重视石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县城东关建设占地300多亩的嘉祥石雕文化艺术工业园,入住石雕业户88家,2007年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从2004年至2008年连续举办五届“中国·嘉祥石雕艺术节”,建设了石雕艺术公园,曾子文化广场打响了石雕品牌,促进了石雕艺术的发展。
嘉祥海鑫石业有限公司整理发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有问题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