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酒馆

2021-11-26 18:33 作者:路人丶子翎  | 我要投稿

       雨还没停,黑云几片压得很低,简直要将远处的几栋楼房压垮。酒馆的灯是橙黄色的,应和着壁炉的火光,一同遮掩了窗外的阴暗。

       刚进门的时候衣服被雨水打湿,老板帮我挂到了壁炉旁,吃过晚饭我们攀谈起来。

       “小伙子不是本地人吧?一个人到外地来上学?”

       他看人很准,虽然行李已经搁在了住处,但800多里奔波的疲倦仍写在我脸上,“对,今天刚下飞机。”

       “要是学校离得近,有啥困难就来找我,指不定能帮上点儿忙呢。”我打量了一下老板,连鬓的络腮胡子,但不拉杂,配上红润的面色,给人很精神的感觉。手上很厚的一层茧子,不像个斯文人,但说话时让人感到很亲切。我笑笑,没说话。

       “这酒馆啊,说不定比你爹年纪都大,”他开始讲自己的故事,“我也不是本地人,小时候我爹带全家人搬过来,在这儿也过活几十年了,那时候我才多大啊?两岁半!啥也不懂,后来我娘跟我讲,安顿好我们之后爹就去打仗了,连我爹长啥样我都不知道。过了两年,一个大伯来我家,递给我娘一个盒子,盒子上头有张相片儿,相片儿里人跟大伯穿的一样的衣裳,还都戴着个衲着红星的帽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你们在网上都听过,我娘那时候就唱给我们听!那天晚上,娘边哭边唱,抱着盒子一夜没睡!从那之后我娘好像再也没乐呵过,为了这事儿,我恨了那个大伯几天。”讲到这里,他呵呵地笑了笑声,很憨厚,很轻松,仿佛在讲别人的事儿。

       “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可后来又听说咱们跟越南打仗,我俩哥哥离家参军。我也吵着闹着要去,但他们不让,说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得留在家照顾娘。过了一阵子,为了生计,就开了这么家酒馆。那时候哪是啥酒馆呐,搁屋里吃住,外边儿就开始做买卖了。但不管咋说,日子高低过得去。后来有天,我在里屋拾掇饭菜,听见娘在外面哭,边哭还边念叨着‘大娃,二娃’,我心里猛地一颤,胸口刀绞似的一阵疼。”

       我心里也不由得一阵难受。门口进来两位消防员同志,脸上的疲惫怎的也甩不掉,向老板要了两份炒饭。老板动作很快,半刻钟,两大盘热气腾腾的饭便被端到了靠近壁炉的位置。分量显得格外足。

       “我出去一看,大哥二哥跪在娘面前,娘用手摸着大哥脸上一道接一道的疤,五六块奖章,娘一眼都没看!”

       “多少年的事儿了,提他干啥?”一直躺在角落那张藤编椅上听戏的大叔打断了老板的话,端起茶盅抿了口茶。收音机也没闲着: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智取威虎山》,腔调很有劲。“还记得娘临走前说的不?爹留下几句话,说咱爷爷杀小鬼子留在了战场上,他杀美国鬼子留在了冰碴子里,但只要有人欺负咱们,就得给他打回去!当兵,那叫有骨气!”

       “好好好,不提了。”说着,他拿出个泛黄的笔记本,暗自念叨了几句,记下了几行字,从柜台拿出百十来块钱,搁在一个旧罐子里。“他从生活一好起来,每天都拿出些钱来捐出去。前两天他们还给他送了个捐款30万的证书哩!”听戏的大叔说。

       那两位消防员同志准备结账,老板很干脆地报了价钱。他们扫了码,付了钱,被老板叫住:“雨停了再走吧。”“不了,赶着归队呢。”老板没再挽留,他们前脚刚一出店门,老板就把事先准备好的钱掖在了他们的衣兜里。没待两人反应过来,就已经身在店门外了。

       “老板娘呢?”年纪这么大的夫妇俩经营一家酒馆,只有一个人在店里显得有些不合常理。“她年轻时学过医,从这阵子疫情一严重开始,就又跟我闺女一块儿去高风险区了。”这个“又”字语调很重,我也没再多问。

       雨仍未停,酒馆依然给人很温暖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又添了一种深意,这种深意荡漾于整个酒馆,并且在不断向外辐射。我穿上外套,朝着我在国防科技大的住处走去,内心波澜许久未平。



                                                                                                 迷茫の指路人

酒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