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OT7《永恒回响》作者后记(补完)

2023-03-15 13:21 作者:寒灯独夜人  | 我要投稿

“启迪他们!”

——战帅荷鲁斯·卢佩卡尔,《荷鲁斯崛起》,丹·阿伯奈特,2006年

 

1

实话说,作为读者,我一开始对荷鲁斯之乱系列是有顾虑的。

 

我有些担心这些作为帝国神话的过去一旦被直接讲述会有什么效果,我觉得这些故事或许还是作为各种半真半假的传说比较好,我还担心如果荷鲁斯之乱成了最受读者关注和喜爱的时代,多多少少会盖过黑暗千年。可另一方面,当读到《荷鲁斯崛起》的第一页时,我就陷入这个故事,不可自拔了。

 

我知道很多人会陷入和我一样的矛盾,反正我自己是从来没能解决。硬要说的话,我只能说罗马的陷落在规模和时间跨度上与特洛伊之围一样引人入胜,但两者迷人的方式和原因并不相同。我很难说更喜欢哪种。

 

开头引用的那句话很重要。大家都喜欢引用《荷鲁斯崛起》里面的话,但是往往只关注第一句“我亲眼见证荷鲁斯击杀帝皇。”我明白大家为什么爱引用这句话。这句话很巧妙,能引发联想,还有种黑色幽默。但在小说末尾,你能看到所有书中最40k的对话,这些话基本能概括设定中每个文明的核心,并且一针见血的表述了人类帝国的核心设定。

 

启迪他们。想想看。这是句什么口号啊?

 

就像许多战争小说和Grimdark风格作品一样,战锤40K的故事和感染力通常不会体现战胜敌人,正义昭彰的情节中。它是在生活中发现的希望,苦痛中的人性时刻,对光明消逝的愤怒。我们讲述特洛伊的故事,并非因为故事中每个人都坚守信念,最后太阳在幸福的大结局中升起。我们讲述它,是因为故事中人物的固执和错误引发了我们的共鸣,让人心碎,带来了美丽却残酷的后果。这正是为什么这个故事,还有许多像它一样的故事,能代代流传的原因。

 

我读《荷鲁斯崛起》时才25岁,那个星期我因为流感而卧床不起,仅仅坐起身来都能让我头晕目眩。我那时候完全没法读东西——即使只是读我的药品用量,都会给我灼热的眼球带来一种让人战栗的剧痛——但《荷鲁斯崛起》和我以前读过的东西都不同。我在一天内读完了这本书,第二天又读了一遍。

 

我那时就是这个样子:一边感觉自己满是鼻涕的颅骨仿佛被胡乱夹在一柄肮脏的老虎钳里,一边不由自主地读着一本我从来不想阅读的书。

 

在故事的末尾,帝国与另外一个人类王国——英特雷斯进行了接触,这个王国比人类帝国开明得多,不仅接纳外星人来造福他们的文明,还比当时任何一位帝国角色都知道更多关于混沌的事,一度愿意与当时崛起不久的人类帝国分享这份文化恩惠。与之相比,人类帝国还是一个新生的帝国,完全不知道宇宙的运行方式,实际上只能以最军国主义的方式和其他势力打交道。我的意思是,这再明显不过了:它的名字就是大远征( the Great Crusade,十字军东征)。设定已经毫不避讳的表示了帝国不是好人。他们穿越银河,告诉其他星球上的帝国要么加入要么死。外星人的王国通常连选择也没有,他们只有“要么死”的这半边。

 

尽管我们(读者、爱好者和粉丝)或许会因为帝国是人类而认同他们,但即使在所谓的黄金时代,无知仍然是一种绝对的美德。这就是问题所在。这就是悲剧的成因。这也正是战锤40K设定中相当一部分吸引力的来源。没有人是对的。每个人都有某种程度的错误。腐朽的帝国建立在谎言、无知和不思进取上。在黑暗残酷的遥远未来中,只有战争。

 

当这样一个新生帝国发动战争时会发生什么?我们挚爱的帝国,在其野蛮的开端中昂首挺立,沉浸在自己的无知中……它的战帅以无知者无畏的态度面对这个开明帝国的军队,并向他的阿斯塔特们喊道:“启迪他们!”

 

这就是人类帝国。它有着毁灭性的、令人心碎的致命错误,却始终相信自己绝对正确。这是贯穿每个角色灵魂的一条线索,它将在接下来一万年的时间里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重现。

 

我想你早已熟知那些故事了。这条线索在那些故事里表述得既含蓄又明确,其实它早在一开始就写出来了。

 

现在我们来到了终点。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开始的结束。

 

 

2

在黑暗残酷的遥远未来中,只有战争。这句话我们听过多少次了?

 

显然,战锤40K不是我们的遥远未来。这个世界的宇宙中有第二层现实存在,在这个地方,存在一些自身拥有一定感知的风暴,每个生灵的灵魂都会因这些风暴的一时奇想而被吞噬。这些风暴由凡界生灵的每一个行为和情绪而产生,又反过来将自身化为无数碎片。我们关于未来的设定基于这些之上。

 

对于这种存在,我们有一些简单的称呼。亚空间。混沌诸神。当我们设定这些东西时,我们的想表达的一个意思是:这是一个“从根本上破碎了的宇宙”。战锤的设定以极权主义压迫、疯狂的反乌托邦暴政的形式呈现出厚重的主体血肉,在此之上,许多物种试图抵抗他们的灭亡,最终缓慢地迎来他们不可避免的失败——亚空间及其相关内容正构成了其深层次的设定核心。

 

现在将镜头拉近。

 

半个帝国背叛了帝皇。接下来的一万年将会是一片凄凉惨淡。

 

再将镜头拉近一点。

 

泰拉正遭受攻击。战舰环绕在星球周围,它的地表燃烧着。这是泰拉围城的最后阶段。

 

现在停住。将这幅画面暂停一分钟。看着地球,它在燃烧。

 

轨道和地表上有数以万亿计的人,他们拥有数以十亿计的战争机器,以百万计的各种兵团、派系和团体,他们现身在数十万个不同的战场上。将这些故事和和角色一一罗列得花上四十年。其中一些角色已经写过了。一些将在未来得到描写。还有些根本没被提到。还有一些,如果你不给他们注入生命。他们根本不会存在。

 

你面前有一张白纸。

 

你会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

每个作者撰写商稿的流程都不相同,就像每个作者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表达、摘要和写作一样。在接受委托/表达内容这方面,我一直倾向于顺其自然的方式,其中有编辑的信任,也有我自己比较走运的成分在。

 

泰拉围城系列则有所不同。对我而言,这一次不再是“把关于角色弧光的想法发进编辑的信箱,然后带着截稿期限出来”的过程了。这一次,编辑团队要决定谁来写什么。这真的相当(读作超级)费脑子。他们没让我们等太久,但自从最后一次关于荷鲁斯之乱系列的会议结束之后,我每17秒就查看一次我的收件箱。

 

随后,泰拉围城会议开始了。带着一种初识恐惧的感觉,我们意识到持续十年的荷鲁斯之乱会议只不过是演习。我们摘掉了训练辅助轮,发明了新的脏话,我们开始工作。

 

我读过之前六本泰拉围城系列小说的后记,也能大概猜到这之后的那一本会说些什么。这些后记的内容大致包含:系列终身的粉丝;参与泰拉围城系列的荣幸;交稿的压力;写作过程涵盖了哪些内容,删去了哪些内容。短短一句的概要如何演变成叙事线索错综复杂的整部小说。还有大量重要会议和讨论故事、设定、连续性等内容的邮件。(我数了一下只跟泰拉围城系列有关的邮件,数到一千多的时候就放弃了。这个数字离总数还差得远呢。在一个月内就有超过两百封。)

 

还有更多感性的表述,比如系列临近结尾的伤感,在此请允许我用阿坎·兰德的口吻说一句——这种感情深重得令人惶恐。一旦这一切结束,我们就再也不会聚在这个专注的、学院氛围的、富有创造力的团队里工作了。正如其他作者所写的,这是一个敞开心扉,毫无自矜态度的团队(实话说,对于一帮作家来说真不是件容易事儿),每个人都在为其他人提供支持;我们仔细研读战锤40K中上百个相互矛盾的描述,并压力与快乐中,从系列混乱(有的还不太靠谱)的设定中绘制出一条路线。

 

这些都已经谈过了。你也读过了。你已经知道了。

 

但我意识到,很多读者读到这里是为了了解一些幕后内容。我为你手中(或是你的电脑,你耳机里)的东西感到骄傲。感谢你愿意读完前面所有这些话,一直看到这里。

 

我究竟是怎样写下《永恒回响》的呢?你刚刚读了一本什么样的书,它又为何会是这样?其中的缘由又是什么?

 

4

每本小说都有自己的特色。

 

我能写下这本书实乃幸运。不仅是因为我对此怀有一种可以说令人尴尬的热情,还因为我有机会站在其他作家肩膀上,有之前所有故事作为基础。我读了他们的书,然后决定我的故事要怎么写。我有机会看到他们所书写故事的规模,并决定我自己的故事要聚焦何处。在这方面,还有在收束人物弧光方面(这部分往往是读者最满意的叙事元素),克里斯、我还有丹真的要感谢前面这些作品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译注:Chris Wraight,ADB和Dan Abnett 分别是泰拉围城后三本《战鹰》、《永恒回响》、《终结与死亡》的作者)

 

但这也让我陷入两难之中。我读过之前的六本书,被其中的宏大和人物众多所吸引,并且我已经知道在后面的SOT8中会出现什么了。

 

我们在前面六部小说中已经见到了贯穿全球,乃至上升到玄学层面的战争。已经有上百个角色参与了这场史诗,在泰拉各处进行各种活动。我们已经构建了一副战争的宏大绘图,不仅能聚焦于小场景,还可以在故事和规模的需要下一直一直拉远,俯瞰整场大战。这很棒,但我们已经做过很多了。当我提议在我的小说中转变基调后,整个团队全都支持了我的想法。

 

我想让镜头聚焦,定格。我试着潜入到尽可能深的地方,通过几个被困在战火中的人的双眼展现战争末期的景象。

 

在这场战争中,人们的双眼被灰尘遮蔽,他们靠着过时的军事情报苦苦支撑,在越发破烂的装备中饱受折磨。混沌侵蚀愈发显著,但除了正在泰拉上蔓延的,令人迷惑的恐怖外,没人真正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没有一个兵团在此时还是完整的。每个人都疲惫不堪。对于其中一些人来说,他们能做的只有忍受。我一如既往地进行了大量调查,并且将我和许多二战老兵的对话,以及一大堆军事历史小说的内容化用在了故事里。在遮天蔽日的尘土和噪音中你到底能看到什么。当你真的身处战火之中时,你对整场战争又会有何种了解。

 

“就写几个角色,”我在早期的一次会议上这么说,我习惯于书写,在公开场合大声表达观点一直让我感觉有点难为情,“就,那个,写几个陷入绝境的角色。他们是谁,他们怎么到那儿的,无法逃离的时候又是怎么想的。”

 

我在会议上的话不怎么多。我总是在会议结束之后,在我回到家,周遭都安静下来之后才会产生很多想法。尽管如此,在泰拉围城的讨论会上,我想到了SOT7应该以何种方式进行。

 

我会避免描写一周接一周发生在全球的战争。最多只有几天。也不会有一大堆角色。不会有永生者。不会有荷鲁斯的内心独白。不会有等着成为未来战帅的阿巴顿。不会有对宏大计划的解释。这本不是用来写这些东西的。我们已经写过这些东西,后面还会再写,但这本主要写的是那些在战场上的人眼中的战争。这本写的是那些在混沌中迷失自己的人,以及在一场他们不能理解的战争中战斗的忠诚派角色;是关于他们如何思考战争和个人的,以及他们在胜利与失败的风口浪尖上如何理解自己的故事。

 

我让叙述的方式更贴近一点,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让读者沉浸其中。

 

5

关于血天使和游魂军团:

 

“圣血天使的基因种子中蕴含着最为古老的变异诅咒,一种看不见的污秽,被优美、智慧及其引以为傲的卓越成就所掩盖。然而,在圣吉列斯的子嗣双眼后面燃烧的火焰闪烁着只有人类的鲜血才能消除的饥渴。是啊,那个名字只该以悄声道出——它来自于充满恐惧的古老时代,在圣血天使的行伍中回响……那个名字是吸血鬼。”

 

——《帝国圣典》,出版于1993年

 

圣血天使处在一种极为迷人的转变时期。红色陶钢只是覆盖在原来游魂军团灰色盔甲上的薄薄一层。

 

我们常说圣血天使是“动力甲中的文艺复兴”,但他们其实没到这个程度。在这个时间点上,他们距离自己同类相食的时代尚未遥远。他们心怀志向,努力达到圣吉列斯的期望。日后他们将变得更加内向,那些现在他们出于表达自我或者个人志向所做的事情,他们在将来也会做,却是将其当做抵御不断加深的红渴和逐渐浮现的黑怒的堡垒。

 

大远征期间,他们的艺术是他们连通自身人性的方式。日后嘛,就是怎么维持住人性的方式了。

 

对此,Alan Bligh, Neil Wylie和Anuj Malhotra已经在Forge World中对圣血天使的起源进行了大量工作,其中许多都在《永恒回响》中有所体现。帝皇与圣吉列斯在巴尔菲拉上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基于他们的构想。第九军团在原体回归前那血迹斑斑的过去也就此展开。

 

在某些方面,圣血天使也是一个寻找身份的军团。他们克服了过去最糟糕的食人恶习,却还没有遭遇那将会定义他们的创伤。他们也缺乏在日后赋予这个军团独特个性的历练。然而,正是这种身份的不确定赋予了此时的军团一种别样的魅力。

 

如果说血天使是一颗宝石,那么阿密特和泽丰就是这颗宝石的不同侧面,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军团的各个方面。许多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两个角色同样也体现了他们将在日后创立的战团的主题:撕肉者和墓葬守卫。在这个时间点上,他们还都是血天使,但就像所有阿斯塔特一样,他们军团的文化也会将他们推向某个特定的方向。阿密特身上有着更多的狂战士元素,那是新生代的血天使会更加努力压制的东西,这体现了他“重生为天使的部分覆盖在食人者的过去上”的一面。泽丰更接近天使般的理想形态,但环境放大了他血脉中其他更黑暗的部分,他或许抵御住了存在于军团老战士内心的那股狂暴,可他是天使的同时也是吸血鬼。

 

天哪,写圣血天使真是太~爽了。我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好久了,我爱做这件事的每一分钟。

 

【关于卡班哈、安格隆、吞世者、洛塔拉、伏尔甘和马格努斯部分已有翻译,见此处

 

 

关于圣吉列斯:

 

我所面临的诱惑是从他的视角写完整本书。回答关于他的每一个问题,在整本小说中展现他无敌的一面,等等等等。

 

我不能这么做。

 

我知道这么写人们肯定爱看,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

 

但这么写就是作弊。

 

在战争末尾,圣吉列斯比任何人都更加精疲力竭。这就是为何他坚持不懈的反抗能让我们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并在故事中鼓舞了守军的原因。并非因为他战无不胜,而是因为他就像所有人一样伤痕累累,却依旧奋战到底。他并不只是凡人守军无法企及的完美化身,他还体现了他们所能具有的美德。他知道这一点。这正是他激励他们的方式。

 

我读过很多历史小说,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大多都是从大人物身边角色的视角出发的。他们没有直接以亚历山大大帝、亚瑟王、阿喀琉斯和列奥尼达王的视角进行描写。读者通过体验角色在这些伟大人物身边的生活来了解他们,与这些人物一起经历划时代的时刻,爱他们,恨他们,与这些人物一起战斗,或是反抗他们。通过他们亲近之人的双眼,读者得以一窥这些即将成为传说人物的男男女女。

 

我喜欢这种方式。感觉真实得多。

 

《永恒回响》便是通过圣吉列斯的两个麻烦儿子的双眼展现了他;还有机械教代表人物的视角,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和权力厌恶原体;军团奴仆和帝国士兵的视角,他们事实上崇拜着他;还有他叛徒兄弟和侄子的视角,他们嫉妒和鄙视他的完美。

 

我尽量避免直接描写圣吉列斯的内心活动,除了一些揭露真相或者展现脆弱的关键时刻。比如他初遇帝皇的时刻。他背对永恒之门的时刻。大门砰然关闭的时刻。

 

尽管《永恒回响》的内容绝不仅限于永恒之门,但小说只能以一种方式结局:大门关闭时的轰然巨响。

 

接下来将会是……

 

 

6

《异端初现》。《背叛者》。《人类之主》。《永恒回响》。

 

《奥瑞利安》。《群鸦王子》。

 

一趟不错的旅程。

 

我已经为荷鲁斯之乱和泰拉围城系列写下了超过50万字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我颇为自豪的这四部小说和2部中篇小说中。这是一段让人困惑、感动与震撼,充满挑战的旅程,而现在我们走到了终点。

 

我现在正处于可能会被阿坎·兰德形容为“令人恼火的情绪化”的状态边缘,所以是时候滚动致谢了。希望我写下的这些故事曾为这场史诗增添过令你们喜爱的内容,还有你们愿意见到的人物。

 

感谢你们让我参与这段旅程。

 

亚伦·登布斯基-鲍登(Aaron Dembski-Bowden)

 

爱尔兰蒂龙郡

 

2021年10月

SOT7《永恒回响》作者后记(补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