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念解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250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尼拉(菲律宾)与阿卡普尔科(墨西哥)之间的航运贸易。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当时风靡全球的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帆船运往南美以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丁美洲的白银则流入中国,银元输入闽南、粤东地区并在民间广泛流通,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16~19世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帆船贸易作为早期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一环,既是沿线各国包括中国、日本、菲律宾等为主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与西属美洲殖民地及欧洲西班牙等国在内的各种物产、物资、人员大流动的通途,同时又是沿线各地文化大交流、融合的过程。借助于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明清之际形成了中国与拉美地区之间的首次文化交流高潮,对促进南美各国的经济发展,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的丝绸、瓷器以及日本的瓷器、漆器等大量输入拉美国家,对当地工艺制作及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玉米、土豆、西红柿、番薯乃至烟草等美洲作物也通过这条航路传入亚洲,影响了亚洲人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