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老照片和最近学习的叨叨叨







以往在我的认知里实战的细犬应该都是肩高65上下的,更灵活
但是师父给我说在陕北平原上最好的应该是在65以上75以下,这样的狗不会过高,灵活性较好,跨步大,如果有一个好的结构那么更是如虎添翼
养格惠灵惠的赵师傅也给我说,湖北这种灌木丛生的地方,也不会选择个子太小的狗去实战,70左右的狗(得力干将:花椒)遇到灌木丛可以轻易的跳进去继续追逐,65以下的狗跳进去又需要花费一点时间,这时候猎物可能就已经跑掉了
在90年代大部分的实战犬肩高都在60-65左右,但是那个年代的兔子也跑得慢,宾哥小时候养的狼狗白天出去都可以逮到兔
渭南的老赵前辈去年得到一条三十多年坚持培育以来最满意的公犬 肩高达到73,整体结构头尾都非常理想


不过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好满足的,结构合适,头尾漂亮,骨架、肌肉适中偏大就可以了(是的,云雀x越山,我很期待)
为什么要追求实战犬,综合来看,实战犬的结构确实更好更健康,虽然我不打算让我的狗参与实战训练,但是我还是喜欢看结构好的狗,就是好看就是健美
昨天晚上就别人家的母犬搭配问题又把自己烦到,向师父吐槽:

不理解一些搭配,好像是一公一母就能出小狗,但是在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不去争取最好的来搭配,是我不理解的
同质选配也要在双方条件优越的情况下进行吧,结构差长得好看的我觉得只能做异质选配了,取长补短,才能共同发展
(别人家的狗、别人家的狗、不关我事,别管了别管了)
(但是这个错误观点不改正,个别人努力也挽救不了陕细吧)
总之,保持本心,不被大流影响是很重要的(之后到底是做白狗还是做红狗这点有陷入沉思)
(最近在整理资料,也在学习新知检讨以往的错误,感谢师父和各位前辈、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