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门刚设计槽点---系数β
有一个共识必须事先说明:门刚是对风荷载敏感的结构体系。β这个系数在不通规范里的含义不一样,但本质就是对风荷载的放大,下面我会一一列举各个规范的解释。
先说荷规8.4.1中的βz(对于围护结构是βgz)是风振系数:由风引起的结构振动比较明显,而且随着结构自振周期的增长,风振也随之增强。设计中应考虑风振的影响,而且原则上还应考虑多个振型的影响;对于前几阶频率比较密集的结构,例如榄杆、屋盖等结构,需要考虑的振型可多达10 个及以上。应按随机振动理论对结构的响应进行计算。

对于T<0.25s 的结构和高度小于 30m或高宽比小于1.5的房屋,原则上也应考虑风振影响。但已有研究表明,对这类结构,往往按构造要求进行结构设计,结构已有足够的刚度,所以这类结构的风振响应一般不大。一般来说,不考虑风振响应不会影响这类结构的抗风安全性。
常规门刚高度小于18m,高宽比<1,直接执行门规4.2.1有关规定即可,更何况根据荷规8.4.1条文说明可不考虑风振影响;即使是超过18m的门刚也需要看具体周期情况来判断,最后根据荷规8.4.3~8.4.7以及附录G.0.2计算。个人觉得在工程设计中往往不实用,计算过程冗长且复杂。

其次是门规4.2.1条中β含义是: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结构基本风压的提高;同时可以明确并不是针对风振影响。



工通规4.6.1条提到风荷载标准值要考虑风荷载脉动的增大效应——风荷载脉动的增大效应,一般是通过平均风荷载乘以风振系数或阵风系数来考虑的,但也可以采用平均风荷载与脉动风荷载相叠加的方法来考虑。因此,本条未直接采用现行国家标准《荷规》的计算表达式,而是规定了计算风荷载标准值的基本原则。

工通规4.6.5条提到用放大系数法考虑风荷载脉动影响,这个系数相当于荷规8.4.3的βz。

对比条文说明的解释,门规的β和工通规的风荷载放大系数并不是一个意思,所以在设计中“两者取大值”的方式是否欠妥,值得商榷!

总结以上的规范条文,我们把实际项目划分成:常规门刚结构类型或非常规门刚结构类型,如下图所示:


感兴趣可以关注一下我的微信公众号:泥塘
https://mp.weixin.qq.com/s/tI6KRHXwVx1l-HpwR54zfg
从设计师角度聊聊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