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辩论讲义

2022-05-22 23:13 作者:打辩论是认真的  | 我要投稿

前言:什么是辩论?

思辩”——永远是辩论的真谛

辩论能够带给人新的思维方式,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没有绝对的真理,世界上任何一个论题都不是非黑即白。辩论是让人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任何一个事情,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寻找到新的突破。

熊浩学长在2018年新国辩担任评委时撰写的判准里的第七条“你是孤天里的鹤,不是一张写满字的纸”。

林圣伟学长在华辩结辩时也用过这句话。还有另一个绝妙的比喻:“知识就是我们迎风洒出一把沙,然后沙子会弥散在每一个行人的衣领上”。

当我们愿意去思考的时候,我们努力成为那展翅的鹤,当我们愿意去为自己的看法发声的时候,我们在努力学习成为那个扬沙的人。

梁秋阳学长在奇葩说第六季里有一段关于“辩论的意义”的阐述,他说:“我以前为了辩论而辩论,用逻辑的漏洞,语言的技巧来取胜。但是现在我觉得,辩题都是有社会普适性的。如果我今天输出的观点,争论的辩题,可以为那些在生活中受尽委屈而又无法发声的人,发出声音,让他们可以感受到一点安慰并知道后面应该怎么做,我觉得才是辩论的意义。最后他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如果说现象是海面上的冰山,那么在辩论里,我们试着去探索冰山下的深海,也就是现象背后,整个社会的思潮。

辩论就是这样,它难得会让我们去为那些“遥远的哭声”发出自己的声音,难得会让我们去关心很多社会事件背后与我不相干的人,难得会让我们去思考形而上的事物,难得会让我们去辨析那些好像在现实生活中用不上的大道理。

为了远离无知与麻木,为了免于恐惧和匮乏,起而辩理,坐而论道。

辩论地图理论

当我们在准备打一场辩论赛,首先是拿到我们的辩题和辩题持方。团队内部讨论的时候就是我们辩论地图的“解题”。

解题的范式

解题离不开对辩题的关键词汇和题意进行“定义”,大多数的辩题都离不开对定义的争夺,如果一道辩题,正反双方对辩题的所有概念认知都是完全一致的,那么就不会产生持方的分歧。

以辩题“全民关注微博热搜是可喜的/可悲的”为例, 这道辩题里的“全民”、“微博热搜”、“喜和悲”都是需要定义的。

在这道题里,全民可以理解为全社会使用微博的公民,更可以延伸为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和阶层使用微博的公民,这里是与在社会里不使用微博的“那些群体”作切割,不使用微博的人其实是不太会受到微博的影响,自然不会关心微博热搜。然后是对“微博热搜”的定义,这里的微博热搜可以理解为微博的高热度新闻,这是明面一层的理解,更深一层的理解是“微博代表的是一个信息平台,是一项获取高热度新闻的技术(科技)。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全民关注微博热搜就是在讨论微博这个平台造成的高度关注热搜这种现象的好坏,社会各行各业乃至各种阶层的人在微博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微博是技术(平台),也是需要管制的,于是这道题涉及到第三方,公权力的制约。简单概括:普通百姓、公众人物、政府就是这道辩题里涉及的群体,全民关注微博热搜这个现象对于这三个群体产生的影响就是讨论辩题的基础战场。

定义之后就是标准,标准是便于辩题持方的论证义务所设,

以上是解题的基本范式,是提供在辩论队里内部讨论辩题时的指向,聊完解题,辩论地图往后推进就是“答题”。

答题的范式

答题就是比赛实战的部分,具体是关于战场的选择与推进,包括了应然和实然的战场,在实然的战场里又可以分为机理和实证的战场。

(1) 什么是应然和实然?

通俗点讲,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有应然和实然两个角度,应然就是说:“事物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实然就是说:“事物实际是这个样子”。当我们考虑一件事时,从应然的角度看就是“这件事应该是这么发生的”,从实然角度看就是“这件事实际上是这么发生的”。举个例子,“张三扶起老人后被讹”,如果我们还未清楚真相,那么从应然的角度看就是:“张三应该是撞倒了老人,然后老人才索要医药费”,而从实然的角度看就是“张三其实是扶起老人后才被讹的”。而这两者最重要的区别是,应然角度是从我们认为事物最应该怎样发生而考虑的,会因为观察者的主观意愿而改变,而在实然角度看是事物本身是怎样发生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

(2) 什么是机理和实证?

通俗点解释,机理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原理机制,而实证是就是佐证规律存在且运作的客观事实。举个例子,“人类科技的发展能否对抗自然灾害”,在机理上,人类的科技的发展遵循物理学的客观规律,客观上延长了全体人类的寿命和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是在实证上,人类每年在世界各地爆发自然灾害时,人类社会依旧是只能躲避灾害,做灾后的补救工作,将损失降低。未来具有不确定性我们无法讨论,但是在过去以及现在我们将人类科技发展对抗自然灾害的机理和实证进行论证,即便机理可以论证,实证也难以论证,导致整体论证无法顺利达成。

应然、实然、机理、实证四个战场是基础的战场划分,融会贯通之后就可以相对轻松的驾驭辩题和比赛。

辩论的立论基础教学

通俗点讲,立论是辩论的【基本盘】,因为赛制的多样,所以不一定是只有一辩是立论的,有些赛制需要每个辩手都要进行立论和申论,所以其实立论对于每个辩手而言都重要。

一辩稿应该怎么样写?

相信很多初入门的辩手最头疼的困扰之一就是“出论”,也就是写一辩稿,这里推荐几种常用的出论格式。

① 第一种是事实论证,这种适用很多辩题,所谓事实论证就是摆事实,论结果。比如在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到底扶不扶?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出事实,扶起来会怎么样,不扶起来会怎么样。结合两种已成事实的结果,来论证己方观点。另外,可以去搜集数据资料,数据是很有说服力的,越精准的数据资料,能让你的论证更可靠,更容易得到支持。

② 第二种是举例论证,这种论证是比较取巧的论证方式,很多时候,一些辩题不太好举例子,这个时候要灵活,我们可以创造一些例子,但是也要大体符合实际,不能胡编乱造,另外举例子的时候,最好不要是个例,因为个例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无法揣测思想,容易进入极端例子论证循环,说服力不强。

③ 第三种是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东西有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两者的

差异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

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比较,要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比较。参照系是指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④ 第四种是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因为世界是多样的,也是统一的,从思维方式上看,类比论证不拘泥于表面上的差异,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思考蕴含在其中的规律变化,包含了辩证法的因素,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有其意义,许多类比的结论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却拥有近一步假说的可能。

论证这部分是指导如何写一辩稿中的论点和论据,是中间承上启下的部分,接下来是关于一辩稿的开头和结尾部分。

一辩稿的开头部分如何写?

开头要给出辩题持方的定义和标准,不必花里胡哨,但是一定要明确且坚定。跟后面论述的部分结合突显层次感。

一辩稿的结尾部分如何写?

在论述完之后,对辩题进行价值的升华,可以引用一些跟辩题相关意义的名言,对辩题进行点睛之笔,营造让观众和评委代入辩题的价值意境,产生认同感。

辩论的反驳基础教学

或许,不管是在圈外人士理解的辩论,还是很多刚接触辩论的学弟学妹认知里的辩论,都会围绕一个概念展开,叫做“我在场上如何反驳对方”。

诚然,反驳确实是辩论中极为关键且占有大量篇幅的技术动作,所以这部分我们来聊聊辩论中的反驳。

相信很多想要学习辩论的人也特别希望学会反驳,或是让自己言辞更加锋利,在争吵时占据上风;或者是锻炼逻辑思维。在我看来,反驳是以逻辑为底层支撑,以表达为实际体现的操作,所以它其实很复杂,我不能说我自己已经十分精通,只是跟大家分享我所知道和学到的内容。

怎么样理解辩论中的反驳

反驳不是凭空进行的,需要有一个对象,具体到辩论里面,就是需要知道对方的论和对方的论点,虽然在比赛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论点很重要,但其实推论中也蕴含了大量反驳,如果要证成己方观点也是需要对对方的论点进行反驳。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辩论里的反驳分为两类:第一是对对方立论的反驳,第二就是对于对方攻击的反驳。很明显,前者是攻,后者是防。

第二种分法,按方式,反驳也能分为两种,第一是陈词的反驳,第二是交锋的反驳。整场比赛的第一次反驳大概来自于反方的首轮质询,随后就会穿插于很多个环节中,作为一种论证/拆解的方式。

拆解不难理解,因为当你成功反驳掉,或者更通俗地说叫做“打掉对方的一个观点的时候,对方论的完整度自然会下降”,而在论证的过程里,通过反驳对方的质疑,可以实现对于己方观点论证的强化或是补充,从而更好地论成自己观点。在我所接触的辩论赛中,只把观点陈述出来不能算作论证成功,总归要跟对方进行确认;而对方也不会完全同意你方观点,总要质疑或是纠缠;而就是在对方质疑,你方再解决质疑的这样一个过程里,你才完成了论证。不管比赛最终的完成度是多少,流程总归是要走的。

在这里要额外提一件事,就是“比赛双方在环节里没有任何交锋,强调推论陈词的重要性,导致双方都在自说自话”这样的比赛简直噩梦,因为双方奇怪地以为自己论证成功。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正常比赛里只会有一方的论是能成立的,因为必然是有一方的前提是成立的,或者说抢夺前提成功。所以如果反驳缺失,最直接的弊端是无法完成论证,就会导致比赛很难看,也很难评判。

黄执中学长说过,反驳是分层次的:

① 谩骂,这里甚至不能算反驳,更像常规意义里的对线

② 人身攻击

③ 纠缠语气态度

④ 缺乏论证的反驳,这个时候已经表达了反驳的态度,经常在辩论赛里出现,但是这种反驳只有否认,并不能算作好的反驳

⑤ 自说自话的反驳,这种反驳是做出了反驳的操作尝试,但是效力不足,也没有落回到观点上

⑥ 针锋相对的反驳,属于碰到了对方观点的核心,只不过仍有可能存在稻草人的风险

⑦ 所谓正中要害的反驳,才是真正算打掉对方观点的内容

在辩论中运用反驳更多更明显的地方,是攻辩。

攻辩里的操作重点——质询

质询这个环节是用来进行确认的,在这个环节里首先需要做的东西不是去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者是推证己方观点,而是进行一些基本的共识的确认。定义、判准以及讨论范围这种前提方面的内容都应该在质询环节来完成,否则后续环节将会非常混乱,例如出现自说自话和无效反驳。

大部分的辩题,正反双方的前提细节都不太可能完全相同,尽管有时候会有字面描述极其相近的情况,所以这个时候会有字面描述极其相近的情况,所以这个时候负责质询的辩手需要找出自己定义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去确认这一部分,而不是机械地确认这句话本身。这种确认就是一种对于定义边界的试探,双方的矛盾也通常出现在这种边界上。而且质询也是非常适合打出战术部署的环节,在论展开之前先得到一些对自己有利的前提可以提前掌握整场的主动权。另一方面,由于质询时需要执行的操作其实是上场前大致可以确定的,所以完全可以预设问题,提前组织一下攻防的操作,在上场之后就能从容很多。在完成了前提的确认之后,可以根据个人习惯进行后续的拆解或是推进。

攻辩里的操作重点——盘问

盘问跟质询有不一样的操作思路,盘问是自由辩前的最后交锋,因为自由辩的战场争夺会非常混乱,所以基本不太可能实现单点的高效进攻,和独立组织的进攻。而且盘问还肩负着全场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总结上半场的收获(通常是盘问小结进行),以及为自由辩指明方向。

如果场面劣势,必须要重点解决导致劣势的问题并且注重论点推进;如果场面优势则可以进一步对于对方进行追击和拆解。总而言之在盘问这个环节,大多数情况下处理的内容都是直接关于论点的。

在盘问这个环节中掌握主动权和节奏会十分关键,有助于控制节奏的方式大概有如下几个:

① 适时的打断,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不要给对方太长时间去继续发挥,不然很容易被带偏,忘记了提问的初衷。

② 切换回答对象,因为单一回答者很可能负隅顽抗不愿正面回答问题或是用一些逻辑谬误的方式反驳,这个时候其队友甚至都无法解释其中的逻辑,一旦呈现出对方队伍内部的自相矛盾,论点的推进就容易了许多。

③ 及时的小结,不要让一个问题持续太久,在已经完成了一组问题后用陈述的方式总结出得到的结论,然后再进入下一组问题。

打断和小结的技巧在质询环节其实也同样适用,只不过时机和操作会有细微的区别。

攻辩是很容易有个人特色的,所以没有哪一种固定范式的打法是对的或者是一定最好的,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自己适应的节奏和策略,形成自己的辩风,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攻辩手。

辩论的结辩基础教学

辩论的结辩通常是由正反双方的四辩完成,结辩也是整场辩论赛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时候如果能做一个相对完善的总结陈词,就能增加自己比赛的胜算,甚至说是在前面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力挽狂澜。

大多数会一点辩论的人都会说结辩是驳立场、梳理总结全场、指出对方的错误、发挥我方的优势,再上一层楼以及宣扬我方价值。听起来很简单,事实上确实如此,完全没错,但是到了实战场上的情形可能会变成下面这样:(场上低级错误如吐字不清,支支吾吾,说错话,读错字等等就不提了)

(1) 在驳对方的时候,抓住对方的小毛病不放,浪费大把时间;抓不住整场辩论讨论的重点,与自由辩的交锋点、质询的攻击点、我方的理论的薄弱点完美错开。跟着稿子念或者背书;根据场下准备时对对手的攻击预设来反击,,与场下实际完全脱节,全程跑偏。

(2) 在立我方的时候,两种情况:第一,和队友基本一致,但是一致过了头,结辩稿成了立论稿的翻新版,顶多加上些二三辩的有机重复,没有深化阐述,没有做到顺理成章。第二,整场结辩下来,大概就是几个字概括:我队友都是傻逼,听我的才对。这样的结辩完全与队友背道而驰,成了猪队友,专门进乌龙球。

(3) 在扬价值的时候,就只是一句话:玩尬的。简直就是先来一遍中小学生行为守则规范,再念一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后无限洗脑循环。

所谓场上三分钟,场下十年功,如果要做到像奇葩说那样的的高度需要厚积薄发,广博的知识面、世事人情的洞察力、丰富的经验甚至表达天赋都缺一不可,暂且不论。

一般我们院校的辩论赛从抽到辩题到比赛大概是一周的时间,所以以这个时间点讨论一场比赛的结辩的场下和场上的准备。

场下准备

找最多的资料,提出最多的质疑,预想最多的可能性。一个好的四辩,是对整个辩题既要有宏观全面的认识,又要有微观细致的见解。

微观细致是为了让你能够在场上找到突破口,发挥好就能一击破敌,逆转局势,而宏观全面则是让你能够站到对方四个人和我方三个人更高的层面,跳出辩论赛来打辩论,你的价值才会真正深入人心,听众才会点头称道。综上就是要做到对整个辩题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即知己知彼,双方的优劣势,辩论的交锋点甚至整场辩论的价值意义所在才能了然于胸。

那么,如何能做到全面而深入

① 需要你在拿到辩题之后,用尽你的一切搜寻信息的方式,图书馆、搜索引擎、专栏文章、数据库论文等,(论据来源要可靠,不要跟着微信朋友圈的小软文走)。寻找,筛选,甄别,归类,总结,然后循环。

② 经过上一环节的积累,对整个辩论有个大框架以后,不断、不断地反驳,质疑,推翻,重建有问题的部分,反复问自己关于辩题的问题。(什么是什么?什么推出了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结果会怎么样?然后不断思考,不急于得出论断,但是要不停追求最完美的答案。)

③ 一方面,从对方论点角度出发,从评委角度出发,从观众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整个辩题,得出一个基本的各个角度出发的预想。另一方面,钻我方基本论点的每一个牛角尖,搞清楚哪些地方是我方弱点,哪些地方可以借题好好发挥,不断不断地钻牛角尖。(如此这般会导致什么,这样下去会引发什么,继续第二环节的工作。)预想出足够多的方案,把该防守的防好,该进攻的攻好。然后组织好语言,将它写成稿子,边写边改,只要还没到场上要开口念稿的时候,这篇稿子都值得打磨精进。

我们常说辩论讲究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团队精神,而四辩不管在场下还是场上,都是最后交出作品的人。简单点讲,一场比赛下来,四辩需要全场在线。

场上表现

通常的赛制四辩需要起身发言的环节有三次:回应质询、自由辩论、结辩,而这三个环节中最理想化的结果是:回应质询时守住了我方观点,进一步反推对方漏洞、自由辩论中能带好攻防节奏,可以的话做好转、结工作。结辩能够做到根据场上情况进行总结、反击、升华。

结辩前

第一,聆听质询的诀窍在于听懂。要想在结辩中梳理出对方的错误,顺着赛点进一步推出我方观点,就需要全场仔细听,着重几个地方:

① 对方一辩陈词时,除了听懂最重要的几个论点是什么之外,应当带着几个问号去听:这些论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来的?对方的论据支撑是否可靠、逻辑推演是否合理、得出的结论是否成立等等。

② 我方质询与被质询时,要知道质询的交锋点是在哪、质询目的是否达到、这个点应该追还是应该放。

③ 自由辩结束后,基本要明了,我方的战场推出了多少、效果怎么样、结辩时应该顺着一鼓作气还是另起炉灶。

第二,记录,结辩基本上一半靠场上记录,一半靠场下准备。场上应该记录的,就是根据听的结果,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至关重要的东西即你一定要在结辩时要说的:对方的重大错误、我方的巨大优势、我方的可挽回失误、整场辩论的讨论重心、观众和评委期待听到的“爽点”等等。

第三,控场,所谓控场,以四辩为核心的队伍里面,一般情况下,就是由四辩来控制场上的情况,尽量使我方利益最大化,主要体现在可变因素最多的自由辩环节。这是一个很考验全队默契度、辩位责任划分、临场反应能力以及冷静分析能力的环节。分为两部分:

① 决策,一般情况下,结合自身经验,根据场上局势变化(队友表述是否到位、时间安排是否超限、双方攻守损益比等)来决定什么时候应该悬崖勒马,什么时候应当穷追猛打,什么时候又应该及时转移战场。这一点对决策的那个人要求极高,既要有丰富经验,又要沉着冷静,同时也要和队友有默契的合作。

② 信息传递,场上如何传递你的决策信息呢?一般场下时就应当和队友提前商量好,通过眼神、小纸条、手势甚至悄悄话等来迅速传达。但是要注意的是,在队友发言时一般不要过多干扰(除非队友开始讲胡话)在队友起身发言时,你的信息就应该清晰,简明、正确地传达过去了。

结辩时

结辩一般是四分钟,短短的四分钟应该如何分配呢?

首先是时间上的划分,通常是反驳、巩固、升华的比例为1:2:1,到了一定水平时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时间比例划分。当你的功夫再上一层楼之后,就可以完全放开时间分配顺着思路去表达。

其次是策略划分上:

(1) 梳理全场,击剑式攻击,点到为止。把对方的明显且不重要错误指出来,但是又不长篇大论,提到、着重,让评委记住就足够。

(2) 切中要点,修罗场式攻击,打个你死我活。这就很关键了,从前期的资料收集、讨论到场上的聆听、记录、总结,找出整场比赛的关键交锋点,然后抓住这个点,不断延伸拓展,拔高升华。

最后归纳四辩在场上结辩时需要注意的点:

① 对我方的观点有无敌的自信。又回到辩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上,当你准备不足、表达不清甚至你的价值选择和辩题抽中的观点相悖,但是以及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时。你必须,要对自己将要说的东西有十足的自信,你要相信听者有足够的能力去辨别你有几分底气,很多时候,你底气越足,就越容易弥补其他不足,越容易让人信服。反推回去,正常情况下要自信就要先说服自己,说服自己就要先对这个是有十足的了解,要有足够的了解,就要准备充分,就是上面提到的环节。

② 张弛有度,有礼有节,不偏不倚。整个结辩的过程要讲道理摆事实,不能胡搅蛮缠,偏颇失理,观众和评委的眼睛是雪亮的。

③ 回归演讲者的本位,演讲和辩论的区别之一,就是何者“演”得更多,辩论靠的是逻辑推理,“演”的成分比较少。而演讲不一样,四辩做得好的,演讲一般不差。所谓的升价值,好比“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儿女情长,或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家国情怀。想要价值宣扬好,需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以上资料都是我花费精力从网上整合而来,结合了一些我自己的见解,希望能成为照亮有需要的人的微光。


辩论讲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