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记住CMU,这是我一定要去的学校

2023-09-26 16:11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个人经历



南开大学GPA: 3.6TOEFL:103GRE:153V + 170Q + 3.5经历:UCLA Summer Session+四段实习(财务+审计+互联网*2)+两段科研经历(平平无奇的商科实证+神经网络相关)AD:CMU MISM-BIDA,USC Analytics,Rochester MSBA

写在前面


申请季一路走来,从一个网申填一页都要问出三个问题的问题宝宝,到被第一批申请的学校Rej Rej Rej,到后期可以从容的完成一份申请,陆陆续续收到心仪的Offer,特别感谢我在世毕盟的申请指导小组,培训师姐姐和Mentor(Cornell 硕士毕业)对我一直以来的悉心指导。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没有大家的帮助,就不会有今天被梦校Pick到的我。


为什么选择出国?


我决定要出国其实算是十分早且坚定的那一批了。从中考过后进入高中,我的家长就有让我去考SAT、到国外大学读本科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吧,包括当时的自己并没有准备好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再加上高一时对自己未来的高考成绩预估有些许过于乐观,最终还是在家门口度过了自己的大学四年。我时常有对自己说,本科错过了一次,那研究生就千万不要再错过了。
将自己的目标彻底锁定在美国是因为大二暑期的UCLA Summer Session经历。一个半月的时间,让我对在美国的生活有了初体验,完成了从美国校园参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认识了很多对我一路走来有很大启发与帮助的朋友们。回头看过来,这毫无疑问是一段对我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历。我一直记得,当时还对申请充满迷茫的我,在从LA Downtown回Campus的Lyft上,一位我至今仍然十分仰慕的前辈和我说:“记住Carnegie Mellon这个名字,这是我一定要去的学校。”最终前辈顺理成章的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我也在一年之后,阴差阳错,得偿所愿。


Why GGU?


我中介签的十分的早,大概在申请季开始一年多以前就和GGU完成了签约。我的签约理由也特别简单:询问了一下几位很信任的前辈和朋友,得到了非常正面的答复,就直接定下了来GGU。和老师做过咨询之后,基于我的商科背景+Coding方面的兴趣+就业市场的现状,定下了BA/DS的申请大方向。这里也要感谢一下世毕盟CC姐在前期对我申请的规划,以及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姐姐一路走来尽心尽力的帮助(鞠躬了!)



关于标化成绩


作为一个拖延症晚期+英语低能选手,我的G&T成绩考了很多次都很巧妙的避开了正确答案。GRE考了四次也只考到了323分;TOEFL信心满满走出考场,查到成绩是29+28+26+20(嗯,写作20分,写作20分,苍天啊=v=)本弱鸡只能建议大家,考语言是无尽的折磨,有能力的话尽早准备;实在实在考不出来的话,低GT也并没有为我们的申请判了死刑;在整体GRE分数靠“刷”的大背景下,学校方对“GRE分数是否可以完美的展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个命题也存在一定的疑虑;我个人看法是TOEFL一定要满足申请学校的硬线,GRE成绩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靠GPA、实习经历、文书补足的;100 vs 108、320 vs 328,差距是存在的,但绝对不是没有办法弥补的。

关于选校


在确定了美国+BA/DS的大方向之后,选校就变得有迹可循了起来。从GGU培训师姐姐那里领到了按照US news排序的学校开设的相关项目,以及其他项目基本信息,再加上自己从网络上搜集到的一些诸如Career Service、Location、Course、Bar、Reputation等其他信息,在和申请小组的共同商议之下,确定了第一版选校List,一共10多所学校,冲刺、中档、保底大概各占1/3。


当然在整个申请的过程中,这个List也在随时更新,比如我拿到UR的Offer之后就删去了许多保底校的申请,在做了更多相关了解之后补充了一些和BA/DS相近的Applied Statistics项目等等。


这里想给出的建议就是,不要做简单的“跟风狗”,想清楚自己出国想学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你的目标是诸如BA等大热专业,竞争是十分十分的激烈的,但回归到课程上,很多学校也仍然有很多课程和BA类似,但由于项目名称不叫BA,导致申请难度低了许多的项目;诸如大名鼎鼎的USC MSBA in Marshall,每年都会收到数万份申请,但隔壁USC Viterbi工学院的Applied Data Science、Analytics两个项目就会显得容易很多;这其中要承认包含了Viterbi Career Service不如Marshall的因素,各中优劣,还要大家自己去比较。



关于申请过程


这里就要夸一下我的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从最开始的头脑风暴就让我臣服、五体投地的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姐姐了,实在难以相信如此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培训师,今年居然还不到30岁!


言归正传,培训师姐姐很早就督促我尽早开启我的申请,以至于我的申请前期是考语言+填网申双线进行的;思路是先拿到一个低保成绩,然后去申请一些学校的Round 1,后期考出了更好的成绩&有了更好的实习之后,争取向申请的学校进行Update。


这样做的好处是,大概率可以早早的拿到一个中档校的Offer(比如我的Rochester MSBA项目在12月份就收到了),既免除了申请季手中无Offer的恐慌,也可以减少申请中期在保底校上的精力浪费,有更多时间去干更有意义的事情。坏处就是和考语言双线并行,实在累的不轻,建议有能力的朋友们还是趁早把语言考出来呀!


整个申请的中后期就是一个漫长的改文书、填网申、面试、等待的过程了,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多喝水多吃蔬菜少熬夜,相信心仪的Offer只会迟到,永远不会缺席( ̄▽ ̄)”


关于文书


相比起科学,我更愿意形容申请其实是一门玄学;或者说,相比起来简单的三维比大小,申请更是一个测试你与某所学校的某个项目的“契合度”的过程;一篇独具匠心的文书无疑会比略高一筹的GT成绩更加能抓住招生官的眼球。


在申请季即将到来的时候,我在GGU的mentor耐心地指导我从0开始构建一篇文书,然后开启了一遍遍Meeting、改文书、Meeting、改文书的无尽循环。每次我把改好的文书发到申请群里,祈祷着能收到一条“我觉得可以”“还不错”的回复,然而绝大多数时候收到的都是“我觉得不行”,然后又是新的一轮Meeting(抓头发)。但所谓No Pain No Gain,回过头看,感谢世毕盟各位老师们的尽职尽责,严格要求,始终没有放弃弱小的我,才让我最后定稿的文书,和自己写出的第一版文书,拥有了质的飞跃,最终拿到Dream Offer,笔芯!


因为我在北京的实习位置十分靠近宇宙中心,在申请中期我甚至直接去到了GGU总部和培训师姐姐做了一场面对面、手把手的文书修改(然后白嫖了培训师姐姐从日本带回来的一盒巧克力+一顿原本按计划应该是姥姥家春饼的晚饭),改掉了很多很多大大小小,从语言、逻辑到构架等各方面的问题,这次面对面的Meeting也是我的文书从一直在反复横跳,走向定稿的最关键的一步。还记得在修改文书的过程中,老师们不经意间露出了手臂上那个尘封已久、一直被红色的布条包裹住的标志。这个标志至今仍然多次出现在我的梦里,那是一个金闪闪的“特”字——啊!这就是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特级培训师兼特级文书修改师吗!!!(毫无编撰成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当然,还要表扬一下世毕盟的外国人润色团队,他们在申请季相比工作量也非常巨大,但事仍然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文书润色,经常润色回来满篇红,值得期待!


关于面试


文书的部分顺利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一大难题:面试!!因为BA专业的对于面试可以说非常重视了,而之前对于申请面试的小白而言,这给了我非常大的压力。不过好在每次当我拿到面试之后,世毕盟这边都会有模拟面试的老师帮我耐心你准备,并且全套的面试指导真的是赞赞赞!!


总结


前面其实有提到,由于我的时间规划相对非常提前,所以其实在12月份我就拿到了第一个录取。说实话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在此前,我大概收到了1-2个提前批的拒信,而对于罗切斯特其实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这个Offer不仅仅给了我一颗定心丸,更让我变得自信起来。但后面USC又是让我锦上添花。一直我都非常向往加州的环境和学校,所以在收到USC的录取时,自己开心了好久。而当我打开CMU邮件发现上面赫然写着congratulation几个大字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都说彩票不好中,但没想到,经过老师和自己的努力,有一天我也可以拿到头彩!
一路走来回头看看,所谓申请季,大概就是这么样一个东西,带着几分执着、几分挫折、也有那么几分运气,就这么跌跌撞撞的走过来了。在收到自己一年多以来的女神校的Congratulations之后,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值得。
最后的最后,thanks again,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会姐姐和mentor,感谢GGU分配的出色的申请指导小组,以及一路陪我走来的所有的你们!(再次鞠躬了!)


记住CMU,这是我一定要去的学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