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态环保大讲堂 | 穿越于水陆之间的动物世界
白白胖胖的“黑芝麻团子”
到古蜀先民神秘的鸟图腾崇拜
“打开生物多样性之门”系列讲座第五讲
《跨越水陆:四川的两栖爬行世界》
开讲啦!

2021年10月23日由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成都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与对外交流合作中心、成都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清流讲堂、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共同组织开展了成都生态环保大讲堂第54期——“打开生物多样性之门”系列讲座第五讲—《跨越水陆:四川的两栖爬行世界》。


本次讲座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工程师、博士,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负责两栖爬行动物调查与鉴定工作,从事爬行动物多样性与分类厘定、爬行动物红色名录等研究的——蔡波老师。

什么是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开课
蔡波老师就向大家提出了问题
“什么是两栖动物? ”
“什么是爬行动物?”
在场的小朋友们叽叽喳喳的回答说:“两栖动物是既能在水中生存,又能在陆地上生存的动物,而爬行动物就是会爬的动物。”
“其实不是的,两栖动物是小时候在水里头用鳃呼吸,长大之后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都可生存。也并不是所有会爬的动物都是爬行动物,例如蚯蚓会爬就不是爬行动物,因为蚯蚓没有脊椎,爬行动物是有脊椎的。”蔡波老师耐心地向大家解释。
独特的地形
据统计中国的两栖动物约545种,居世界第5;爬行动物:约551种,居世界第7;其中四川两栖动物就有110种,爬行动物有120种。
那么为什么中国能有这么多的两栖爬行动物呢?
蔡波老师表示:“因为我国三大阶梯的独特的地形,使得我国孕育了种类极多的两栖爬行动物.”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蓝尾石龙子
看见图片上漂亮的蓝尾巴,一位听众不禁发出了疑问。“为什么它的尾巴是蓝色的呢?”蔡波老师表示,虽然目前还不知道为什么它的尾巴是蓝色的,但热烈欢迎并鼓励小朋友们努力学习,长大后也可以参加咱们生物多样性的考察研究。

仙琴蛙

北草蜥

翠青蛇
生存现状堪忧的中国两栖爬行动物
蔡波老师向志愿者们介绍道
目前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存现状是
“忧”大于“喜”

斑鳖,2019年中国目前唯一一只斑鳖于苏州动物园死亡,现今全球仅剩越南的两只斑鳖。

扬子鳄,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的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仅在200条左右。

四川温泉蛇,四川温泉蛇为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主要栖息在温泉附近的石堆、水边和沼泽草甸。近年,由于大量的温泉被开发,致四川温泉蛇栖息地减少,四川温泉蛇数量已大大减少。

普雄原鲵,分布于中国四川,由于栖息地邻近居民居住地和放牧区,极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普如今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丑”动物需要保护嘛?
在学习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知识之后,蔡老师向志愿者们提出问题。“长得漂亮可爱的动物需要保护,长得丑的动物需要保护嘛?”
“需要!”
大家毫不犹豫的齐声回答道。
蔡波老师向志愿者们介绍了动物的威胁因素,其中人类干扰占了很大一部分。
由于人类的无知与贪婪,许许多多的动物遭到捕杀,并导致栖息地受到破坏,因此许多动物数量骤减甚至灭绝。


蔡波老师告诉大家,保护动物,一定要学会认识它们,并且正确对待它们,做到不杀、不吃、不做药、不随便养、爱护环境、科学保护。
动物与我们人类
都共同生活在名叫“地球”的家园
动物与人类密不可分
倘若动物大量灭绝
那人类的生活生存也终将受到影响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一起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