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艾跃进】军事思想选公开课15讲南开大学|真理只在大炮范围内

2023-08-10 00:30 作者:括笑君  | 我要投稿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1.战争的起源、性质和作用:

起因:即战争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是解决阶级、国家、民族、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一种最高形式。这种说法精辟的概括了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的战争起因。

性质:明确指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和逆兵的界线,没有明显区分正义和非正义战争。

作用:明确指出阶级社会“用战争制止战争”的思想,揭示了战争的作用在于镇压暴乱,制止不义。

2.战争与政治:

用正常(正义)的方法达不到目的就采取特殊手段;道:人心向背→天时地利人和;政

《尉缭子》:“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家们虽然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有比较深的认识,但是还不可能了解不同阶级的政治给予不同阶级战争的影响。

3.战争与经济:

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是以巨大的物资消耗为代价的。

4.战争与主观指导:

主观指导:战前和战中的指导

在军事活动要根据客观规律,充分发展主观指导作用,这样才有可能赢得战争的全面胜利。

5.将帅修养:

将帅修养的标准:智,信,仁,勇,严/总文武/将者五慎;将帅考核的标准:”九验“。

6.治军:

古代军事思想家突出法规法令地建设与实施和”教戒为先“两个方面。训练方法上主张“教得其道”,“练心”,“练胆”,“练艺”,以提高作战能力。

7.战略战术:

以谋制胜论;威慑战略论;“因敌制胜”论;“胜可为”论;先/后发制人论;掌握战场主动权论;使敌莫测的奇正相变论;进退无形论;集中兵力“以众击寡”论;速胜论;“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的四治论。

8.关于心战的理论:

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和抚慰“南中”是攻心范例。“一鼓作气”、“”四面楚歌“为夺气之楷模。

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家及其兵书、军事著作对精神因素的“心“、”气“予以高度重视,认为它们对作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9.关于制胜的其他保障:

物资储备和后方补给、地形、用间。

此外,古代军事思想中还有有关阵法、守城、攻城、乡导、行军、安营、警戒等方面的论述。

孙子兵法小结:

1《计篇》|政治|

中心思想:认真研究战争,认真研究敌我双方的情况,认真研究用兵之道,使对战争胜负的判断建立在客观基础上

全书的总纲,从主、客观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对待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要慎战(不是怕战),是重视战争,更要备战。

客观:道(人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地、|(自然情况)

         将(将应具备的五个素质:智、信、仁、勇、严)、法(法规,制度的执行)五要素是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根据

主观: 制胜之道:造势(留在第五篇来讲)、诡道(计谋;诡计多端 诡:多变。)、多算(多筹划,多研究)

诡道的12个轨迹 :“能而示之不能” 示弱、“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译文:能要表现出不能,用兵要打却表现出不要打,本来要在近处用兵却要表现出在远处用兵,而打算在远处行动却要表现出在近处行动。用利去引诱敌人,趁乱去攻取敌人,对于有实力的敌人要防备,对强大之敌要避开,对于易怒之敌要撩拨之而使其怒,对于谨慎之敌要使其骄,对于休整很好之敌要设法挑拨离间而使其分开。攻敌之不备,出敌之意料之外,这是兵家制胜的法宝,不能预先呆板规定。

 

《作战篇》《谋攻篇》—从战争全局出发,提出速胜和全胜的战略指导

 

2《作战(速战速决的进攻战略)篇》 |经济|

中心思想:举兵十万,日废千金。因此,兵贵胜,不贵久。同时还应力争做到因粮于敌,以减轻国家和百姓的负担

举兵十万,日废千金。(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慎战,备战)

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兵法讲进攻的多,防守的少。而进攻方求速,防守方讲究迂回。毛泽东《论持久战》用时间来赢得空间 )

因粮于敌 从敌国解决我方所需粮草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不仅粮食,武器也从敌人那‘领’,这就是毛的超越

 

3《谋攻篇》

从战争全局出发,提出速胜和全胜的战略指导

孙子兵法的核心篇章

在战术战略上论述战胜敌人的全胜思想,看谋攻篇参考1、2、4、6、8、12篇

中心思想:不战而胜,智谋取胜,知彼知己,全省为上

儒家思想一个字概括:仁

道家思想一个字概括:(零)无

佛家思想一个字概括:空(悟空)

中国佛家思想:馋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中国人讲实际

基督教:爱(沾边,’让世界充满爱‘)

伊斯兰教:真 (清真,清真二字是同义的重复。清或者真都行,凡是清的东西一定是真的,凡是真的东西一定能让你看清)

兵家思想用一个字去概括是‘全’

“全”为上策,“破”而次之,应追求 不战而屈人之兵(得有足够大的实力进行威慑)的“全”胜

谋攻之法在于伐谋、伐交,伐兵 (挫败敌人的计谋、外交,攻打敌人的军队)攻城乃下策

将之用兵之法,君避用兵之患(管理学责任制)

将为国之辅(国家栋梁,责任重大,不能轻言开站)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有缺陷,第六篇孙子做了重大补充)

 

《形篇》《势篇》《虚实篇》——从作战指挥角度,着重论述了谋形造势、避实击虚、争取主动的问题

 

4《形(军队的外在表现)篇》

中心思想:积蓄军队作战实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以镒称铢,寻机歼敌。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胜敌之策:修道保法、活用攻守、胜于易胜、以镒称铢。

(镒、锱、铢古代计量单位:一镒相当于现在的20或24两,一锱6铢,四锱为一两,一镒为480铢/576 |20*4*6=480 24*4*6=576|)

在双方人员素质,武器装备一样的情况下 480人打一人 为480人胜 在军事上是 “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毛泽东的超越:毛泽东井冈山起义是最多的几千几万人,而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是几十万。尤其是解放战争之初我军127万,蒋军430万,1:3.4我们没有优势兵力

毛的创造是加了两个字: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5《势(在战场上所表现的实际战斗能力)篇》

中心思想:充分发挥军队作战力量,选择适合之人去创造有利态势,去争取胜利

掌握好分数、形名、奇正、虚实四个环节

善用奇正

择人而任势(第一篇 怎么造势? 选择合适的人,造成有利于我之态势;势:感觉。例:打仗心态。三国时期曹操最会用人,诸葛亮最不会用人 ‘蜀中无大将,人才做先锋’ 关羽大意失荆州,傲慢不可守魏延有个性有思路,但被逼成反骨;用人最大失误是马谡,历史上的马谡是个好同志:先皇说‘此人只会纸上谈兵’,人家参谋就是干这个的,客观评价马谡的本职工作,但诸葛亮不知手下的长处短处马谡革命热情高涨,总把诸葛亮请战,要把理论付诸实践,你给他锻炼机会也可以,你先让他慢慢干,先来个副手,一上来就任命为主将,没经验一下就败了。脑袋长不回来)

 

6《虚实篇》

中心思想:避实击虚,敌变我变,致人而不致于人

致人而不致于人(我要掌握主动,而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毛泽东的超越在于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对手没有能够摸头他的‘灵活机动’

毛“打仗无非就是这样一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避实击虚(战术):明察虚实、转换虚实、乘敌之虚,以众击寡

敌变我变,因敌制胜  “因敌变而取胜者,谓之神”(对第三篇 知彼知己 进行了补充 )

 

《军争篇》《九变篇》—从作战指挥角度侧重讲趋利避害、通权达变、避免被动的问题

 

7《军争篇》

中心思想:争取先机之利,掌握战场主动权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西方管这叫间接路线)”后人发,先人至“ 后人发争取民心,先人至军事上占先。让你先动手,但打到你的是我的手。(好好学原文)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军争之法则:统一号令行动、善于治气治心治力治变、根据八种具体情况用兵

八种情况:”高陵勿向、背丘勿迎、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

译文:敌军占领山地不要仰攻,敌军背靠高地不要正面攻击,敌军假装败退不要跟踪追击,敌军精锐之师不要去攻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去理睬,敌军撤军之师不要拦阻,包围敌人要留有缺口,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逼迫

 

8《九变(各种变化)篇》

中心思想:以战争实际出发,不拘泥于常规,随机应变,灵活用兵

通九变之利,知九变之术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必须兼顾利害两个方面)

有备无患(准备很重要)

克服将帅之”五危“(管理学内容)

”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译文:只知死拼,会被杀;贪生怕死,会被俘;急躁易怒会被捉弄受辱;廉洁好名,会受侮辱;保护居民,会因此导致 烦劳(敬辞,打扰麻烦)

 

《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从军事地理角度,揭示了兵因地利而致胜的规律

 

9《行(hang2)军篇》

中心思想:战场上因地处军、视情相敌,平时要加强对部队的管理和教育

军队在各种地形情况下的处置原则

军队在战场上观察判断敌情的各种方法

用道理去教育军队,用军法、军纪去统一军队的行动”令/合之以文,齐之以武“ 讲规矩,惩治了犯错误的队伍才能齐

 

10《地形篇》

中心思想:重视地形,因地制宜,因地制胜

地之道不可不察——明察六地之道,避免六败之道

六败之道:走(敌我势均力敌,却以一击十)弛(士卒强,军官弱)陷(军官强,士卒弱)崩(下级将领心怀怨怒而不服从,遇到敌人忿然擅自出战,将帅又不了解他们的能力和是否取胜)乱(将帅懦弱不严,管理训练没有章法,部将和士卒等于军中上下经常调任、无章可循,出兵列阵杂乱无章)北(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众,以弱击强,军中又没有选出冲锋陷阵的精兵)

六地之道:通(双方都可以走的道,应先占据地势高,向阳的地方,利于粮道)挂(难以返回的地域,敌人没有防备时突击)支(双方出击都不利,敌诱我,我不出。应引兵离去,让敌人前出一半时发起攻击)隘(在狭窄而险要的地域,应先占据,并用足够的兵力完全控制隘口严阵以待,敌人先重军据守就不要去打,如果没有就去打)险(险要的地域上如果我军先占据必须控制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等待敌人,敌人先占领咱就走)如果在敌我相聚较远,势力相当的情况下不打

遵循站道,善待士卒 “视士如婴儿”爱兵思想,但是孙子的思想不彻底,更多是愚兵思想,因为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11《九地篇》

《九地篇》是总结篇 它暴露了孙子的愚兵思想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阶级局限性)

中心思想:作战要掌握九地之变、人情之理和决胜之法

掌握九地之变

九地:”散地“不宜作战(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作战的地区)”轻地“不宜停留(在敌国浅近纵深作战的地区)“争地”不要在被动情况下进攻(我军得到有利,敌军得到也有利的地区)“交地”不可阻绝交通(双方都可以来的地区)“衢qu2地”应结交诸侯(多国交界的地区,先到就可以得到各国援助的地区)深入“重地”就要就地掠取粮秣mo4以解决我方所需给养(深入敌境,许多城邑都在自己背后的地区)“汜si4地”迅速通过(行进于山林、险阻、沼泽,凡是难于通行的地区)陷入“围地”用谋设计(进入的道路狭窄,退归的道路曲折遥远,敌军能够以少击多的地区)“死地”奋勇作战,死里求生(迅速奋勇作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勇作战就灭亡的地区)

利用人情之理

兵之情主速

 

12《火攻篇》

通过火攻、水攻的论述,阐述了知天取胜的道理

中心思想:以火佐攻,慎战为重

以火佐攻者明

火攻运用的对象、条件和原则

合利而动,慎战为重 

”主不可怒而兴军,将不可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亡国不可复存,死者不可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译文:国君不可因恼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因气愤而与敌交战;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对国家不利就停止 国亡了就不复存在了,人死不能再生。所以,对于战争贤明的国君要慎重,好的将帅要警惕,折实国家安定和保全军队的关键所在。

 

13《用间篇》

孙子兵法的技术总结篇,对敌国进行战略侦察

总论军事情报。它同《计篇》首尾相顾,形成率然之势

中心思想:了解敌情必须依靠间谍,而不可取于鬼神

先知敌情必取于人

用间的种类、方法和要求

用间的重要性

第三章 人类最伟大的军事战略——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作为我党、我国、我军的缔造者和伟大领袖,作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作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军事统帅、军事战略家和军事哲学家,其军事思想体系完备,博大精深。

第一节毛泽东军事思想概述

1.“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

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经公开发布的著作有《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军事文集》、《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2.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必须放在当时历史的背景来看)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也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国际意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以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部分。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色

(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当家作主而服务,这是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立下的一个宏愿)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最大的特色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在阐述如何用军事手段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摆脱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奴役,过上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好日子。

第二个特色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富于哲学色彩的根本点——实事求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宏观:符合本国国情——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

微观:一切(P214) 从实际出发(P214内容:毛泽东本人不仅本人在指导战争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还反复告诫他的将领们要“按实情决定”战场指挥 。P305页下注主要内容:与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事必躬亲、处处牵制、每每“亲临指挥”相比,毛泽东十分信任他的将领,总是注意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意见,放手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主动精神,特别是在给前线首长的指示电文的最后总会有“望酌情决定”的字样);科学的态度:建国后毛泽东提出:“十大军事原则也要根据今后战争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可能要修正。”

(二)伟大的实践产生了卓越的理论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毛泽东从指导战争与国防建设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多次反复的实践认知,使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科学理论。解放战争中,仅攻城作战的方式毛泽东就根据我军指战员的军事实践总结了十来种,例如:“攻济(南)打援”;打临汾时采用地道斗争;打太原长围久困;打长春长围和政治瓦解相结合;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相呼应,战役中对敌若干重兵集团实行战役隔断,隔而不围,围而不打;天津的城市攻坚;北平的和平解放;上海的背水攻城、断敌海上逃路等等。

(三)对人类军事思想的巨大创造

补充了《孙子兵法》对防御战的不足。

毛泽东对前人军事思想的发展和创造:

根据当时担任东南亚盟军最高指挥官、英国人蒙巴顿勋爵认为“原子弹会停止远东战争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的谈话,提出了“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唬人的一只纸老虎” “决定战争的是人民(人心的向背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是历史的发展动力。辨证唯物主义:人与武器的辩证-人起到了决定作用),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的思想。

(四)充满辩证精神的军事哲学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地阐明了军事领域中地辩证规律。

此外,毛泽东还运用辩证法对其他涉及军事的若干范畴,诸如军事与政治、军事与经济、战争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客观实际与主观指导、全局与局部、进攻与防御、内线与外线、持久与速决、主动与被动、优势与劣势、集中与分散、技术与战术、运动战与阵地战、正规战与游击战等,都做了生动、辩证的论述和分析。(军事辩证法)

前提: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书中分为六个部分)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和体系的理论基础;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

人民军队思想是建设和发展人民武装的指南,人民军队生存、发展于人民战争之中,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适应人民战争需要的战略原则和作战方法;

民兵是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防建设及其发展离不开上面的任何一个。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萌芽:毛泽东第一次用兵是在上学时-大概在1917。主要在大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解决基本的立场问题

在1927年8月“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领袖:冷静、充分肯定群众谈论的积极性,并吸取双方合理意见整合。)

初步形成-了解党和军队是怎么发展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总结“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前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

“三个一”:找到了“一条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提出了“一个原则”,党指挥枪让农改无产阶级革命;将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形成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类此消彼长的战略战术,从而奠定了我军战略战术的第一块基石。

建立:抗日战争时期

“三个思想”:1935年12月,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策略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下年同月,毛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根本观点和研究指导战争的基本方法,深刻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问题,确立了积极防御的基本原则(毛泽东思想形成);1945年,党做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阐述了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军队战略理论(在政、军、文、外交等多方面阐述中国立场)。

随后发布的《实践论》《矛盾论》等重要哲学著作,系统回答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和策略问题,奠定了党内(毛)权威/领袖的作用。

1938年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军事巨著,通俗易懂;奠定了我党领导【在抗日战争中】战争中流砥柱的地位《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名著中。阐明了有关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一整套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原则的理论。

还有毛的《论联合政府》报告、《和英国记者内特兰的谈话》《论新阶段》等

从此,毛泽东昂军事思想所阐明的内容,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成熟: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大举出击,经略中原》《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包围中》《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反攻时期的力作)《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关于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追歼逃敌》《将革命进行到底》等大量文章和电文,不仅使战略防御和运动战理论有了发展,而且还创立了战略反攻、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等系统理论。全面论述了涉及军事的所有问题。

新发展:建国以后

在抗美援朝时期,毛《对美英军目前应实行战术的小包围、打小歼灭战》;

毛根据这场战争的新特点,提出和解决了现代条件下进行国际主义行动的局部战争的方针、政策和作战原则。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以抵御外敌入侵的历史任务,确立了国防科技尖端发展的战略。

这里简要提到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1917年毛写的《心之力》其中就写到了改革开放。

第三节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

由此正式进入军事哲学的殿堂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显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

战争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

1.毛泽东的战争观:

战争起源:“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

战争是其他形态无法解决时而激化上升出来的。

现代战争的根源主要来源于帝国主义及其争霸。

帝国主义的和平只是战争的幌子。如布拉格之春。和常说的“灭世”其实也可以说“灭视”等等。

唯心主义对战争起源问题的观点:(七个)

心理决定战争论     唯心

自然主义战争论     例:没有阶级的原始主义(社会)战争是“暴力冲突”

宗教战争论         唯心 例:基督教

马尔萨斯战争论     例:资源有限-用战争消除多余人口

种族战争论         例:消除劣等民族

地缘政治战争论     例:地理位置好 有石油

技术工艺发展战争论 例:鸦片战争

课中辩证:用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判断}证明(生产力)

也就是找七个的共性,然后归纳。

辩证注意两点:灭世辩证法要受到惩罚 不先进必落后(《尉缭子·兵令上第二十三》“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中,武为表,文为里)。

学习毛的看待问题角度。

战争的本质是政治:

毛泽东战争观的逻辑主线是:战争起源——私有制和阶级;战争本质——阶级政治的继续;战争的最终动因——经济;和平——阶级社会两次战争间的休战;对待战争的态度——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用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战争的最终目的——消灭战争;战争消灭的途径——用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

2.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学习毛先进的思维方式)

四个方面>>>

(一)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战争规律(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将土地革命时期敌我诸方面的情形概括为四个点:

一是中国是一个经历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大国

二是强大的敌人

三是弱小的红军

四是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毛泽东指出:一四个特点规定了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胜利;二三个特点规定了红军不可能很快战胜敌人,弄不好还可能失败。

战争规律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战争规律

一般战争规律在战争中具有普遍性,特殊战争规律为制定指导战争的特殊方法提供了依据。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意味着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在一般战争规律时要注意战争的特殊性,避免教条主义的错误;在研究战争的特殊规律时,要注意不凭个人臆断任意普遍化,避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二)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抓本质,抓联系,抓发展

即从研究战争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出发,用联系的观点去把握战争的发展历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装备优劣差距十分悬殊。运动战(大量歼灭敌人)不适用→小歼灭战(积小胜为大胜)使敌人损兵折将后谈判,由于敌人和我军国土线划分分歧,不愿停战。→金城反击战役(阵地防御站转化为阵地进攻站)使敌人被迫签字认输。

(三)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问题。

例: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战役和战役之间的巧妙配合】

在辽沈战役中,首战锦州“关门打狗”,锦州的解放让长春不费一枪一弹就解决了。(封锁卫立煌集团)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杜聿明集团俩兵团被我军困于陈官庄地区,命华东和中原野战军就地休整,让傅作义集团(平津地区)心存幻想不逃。

东北野战军打完打完辽沈战役后迅速入关困住傅作义集团后休整,再歼灭杜聿明集团。发起平津战役,攻克天津,和平解放北平。

(四)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战争指导规律: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第一,  熟识敌我双方的客观情况;知己知彼,敌变我变

第二,  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中国传统哲学:知行合一

第三,  在客观物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

第四节人民战争

毛泽东战争思想: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人民军队建设、我军战略战术的形成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人民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法宝,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指导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毛泽东思想区别于其他军事理论的主要标志。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哲学思想)

毛泽东人民战争基本思想:在中央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主干,坚决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行主力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斗争和非武装斗争相结合的人民战争。

(一)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战争中的人包括人力、人心、人的能动性三个方面;人心是人的能动性的动力。人力是物质力量,人心、人的能动性是精神力量,因此,人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统一体。

二三四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

(二)  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

(三)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前提

(四)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

【人民战争

概念:“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人民,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战争。” 1849年恩格斯

基本特征:战争的争议性、群众性

总框架: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

人和武器是构成战斗力的两个基本因素,正确处理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是人民战争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一)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也是人力和心力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历史唯物论/胜利属于人民+辩证唯物论/人与武器的辩证)”

(人、人类、人民)的素质决定了武器效能的发挥。

(二)  武器是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是进行战争的重要工具,武器装备的水平决定着战争的进程、方式、方法和战略战术的原则。对战争的进程乃至结局有重大影响。人只有利用武器不能代替武器。

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唯物/意,强调人的作用也强调武器的重要作用,是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整体和局部)。

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没有改变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

因此,在新的 历史时期,要在努力改变武器装备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人的军政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人民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

同时也是内在联系。

1.     真正地总体战思想和主次矛盾的思想

2.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武装斗争)+坚持中共对革命战争的统一领导,党指挥枪

3.     “人民创造历史”,坚决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4.     建立最广泛的革命土地战线,“团结大多数人”

5.     实行以人民军队为骨干的三级合同武装力量体制 “有组织有层次的全民皆兵”

6.     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密切配合

7.     第一条战线(政治)和第二条战线(军事)的会合

8.     “物质决定意识”-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9.     创造一整套适应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毛方法论特点:阶级性(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不能利用我们的战略战术)、科学性、求实性

第五节人民军队

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人物的人民子弟兵的武装集团

军魂: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毛规定:在军组织中,党支部建在连上,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和党委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双主观制。

原则:“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否决了军权论

宗旨:紧紧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的为中国人民服务。“为人民当家作主而服务”。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原则

官兵一致:革命军队人人平等 政治平等

官民一致:军队与老百姓“军兵团结,视看天下谁能敌“

瓦解敌军:化敌为友

人民军队三大任务:“世界上所有坏人坏事都是从不劳动开始的“

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人民军队三大民主

“政治民主”:人人平等>官长和上级要虚心对待来自士兵和下级的评议

“经济民主“:反腐反贪

“军事民主“>党的群众路线在对敌斗争中的具体运用:相信、依靠群众,集中集体智慧,打赢军事斗争.

人民军队严格而自觉的纪律:民主是服从命令下的民主,反对平均主义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分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说话和气,买卖公办,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之后又不断完善了一系列的条令、条例。

自觉是为共同的理想,自觉地培养需要并长期养成。和也有灌输的意思。

人民军队的顽强作风和勇敢牺牲精神:为坚持,并夺取最终胜利

重视军队作风建设,以清除自私自利,贪图享受思想,树立革命远大理想;清除怕苦怕累、贪生怕死思想,培养艰苦奋斗和勇敢牺牲精神,引导我军在长期艰苦复杂的环境中经受住考验,形成了一种压倒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优良作风。集中到一点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确定了人民军队的建设方向:

毛泽东人民军队思想的逻辑主线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第六节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上)

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是深入浅出地毛泽东思想

左倾(局部和具体问题上不谨慎、不讲究斗争艺术、不集中全力作战)

和右倾(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而不敢推翻他们、不敢胜利)

都是错误思想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一个问题,俩方面:

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

战略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不犯右倾错误。

战术上,它们又是活的纸的真的老虎,不犯左倾错误。

敌对双方战争力量的强与弱,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实行积极(包含转化)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

从自卫的、后发制人的立场出发,在敌强我弱的总形势下,将战略上的防御与战役战斗中的进攻紧密结合起来,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抗击敌人,不断歼灭和消耗敌人,转化敌我力量对比,争取战略主动权,并适宜的把战略防御导向战略反攻和进攻,彻底消灭敌人,取得战争胜利。

1.     自卫的后发制人原则

2.     战略上的防御与战役战斗的进攻相结合的能动指导

3.     坚持持久中的速决胜敌

4.     在战略的内线作战中,采取主动进攻打好战役战斗的外线作战,即攻防的有机结合

“将敌军对我军的一个大‘围剿’,改为我军对敌军的许多个别的小围剿“

这是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秘诀之一。

5.     把战略防御适时地导向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最终战胜敌人

歼灭战是基本的作战方针

歼灭战、消耗战与击溃战

“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如果说歼灭战的效果是质变的化,那么消耗战的效果则是量变,当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也可以达至质变。因此,将战略上的消耗战与战役上的歼灭战结合起来,将主要作战方向上的歼灭战与其他方向上的消耗战结合起来,是毛泽东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带来美感且不可复制)的体现

三种作战形式(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密切配合(联系)并适时转化(发展)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战略是“以一当十”,战术是“以十当一”

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战

↑↓因果或必然联系

慎重出战,实行有利决战:人主观能动性

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

“自由行动是军队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

使敌丧失局部的主动权中一块一块被我分割,一部分一部分的被我集中优势兵力所各个歼灭,从而导致在丧失许多局部主动权和优势的积累下,最终丧失了战争全局的优势和主动权。而我军采取“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完全主动作战政策”,在夺取许多局部优势和主动权的基础上,最终获得战争全局的优势和主动权。(质-量、主-客)

“知己知彼”要求敌变我便,这样才可能 “百战不殆”

毛泽东九条战略战术的内在逻辑: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面对强敌的基本态度;“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与强敌进行军事斗争的目的;“实行积极的防御”是消灭的人的战略思想;“歼灭战”是消灭敌人的基本作战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实施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并最终歼敌的具体手段;“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并适时转换”是消灭敌人的作战样式;“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是指战前准备歼敌的态度;“慎重出战,实行有利决战”是与强敌进行军事斗争的初始阶段和歼灭一度强大的敌人的最后阶段所采取的不同的对敌作战方式;“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是取得对敌进行军事斗争并最后歼敌所必不可少的主观因素。

九条战术精华的概括:以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为指导,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在内线的战略的持久防御战和外线的战役、战斗的速决进攻战,把全局和战略上的的劣势转变为局部的一个个战役、战斗的优势,通过在一个个的局部集中优势兵力,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使量的积累达致质的飞跃,最后取得战略上的主动和优势,并获得全局的胜利。这就是毛泽东高超的军事辩证法和积极防御战略的要旨。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还包括重视后勤保障、勇敢牺牲精神、军队适时休整、无大后方作战等。

第七节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下)

体会理解书:p297-316附一内容:《全面解放战争的基本经验》


《九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

第八节民兵

民兵在人民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六点):

1.     民兵是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年内战时期,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是由主力红军、游击队、赤少队构成的

抗日战争时期,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是由解放区的军队、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构成的

解放战争时期,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是由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构成的

2.     民兵是游击战争的主力,是正规军与游击队的有力助手

3.     民兵是正规军的后备队

4.     民兵是保卫家乡的地方部队

5.     民兵是支前大军的骨干

6.     民兵是生产的模范

民兵的游击战术:

1.民兵游击战术的创造:

民兵战略战术思想:民兵这一群众性武装组织由于具有群众性、地方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决定了民兵适宜于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以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我国民兵基本作战的方法是游击战。

2.民兵的各种传统战法:十二个

1)麻雀战

犹如麻雀一样,忽聚忽散,神出鬼没,使敌人打不着追不上。

在抗日战争中,各根据地的民兵时而三三两两,出没于山野密林,街头屋顶,地道暗洞,青纱帐中,忽而打冷枪,出敌不意,乘机吃掉敌人。敌人反扑时,迅速转移他处,敌人奈何不得。

麻雀战大体有三种手段:一是袭击,打击驻扎之敌。抓敌之弱点,乘敌之隙,加以攻击;二是伏击,在敌人必经之路上,打击运动之敌。或分割吃掉,或四面埋伏,出奇制胜;三是狙击,民兵选择优等射手,射杀敌人的步哨门卫,或运动之敌的单兵,杀得敌人昏昏然不知所措。

2)地雷战

各式地雷与爆炸技术训练:不光是军工地雷,利用废铁壶、瓦罐子等可以装填弹药的容器,都可以为战斗需要做出铁雷、木雷、石雷、瓷雷和水雷等;民兵用地雷布置了地雷封锁线,摆下了地雷阵,设置了地雷警戒圈。

3)地道战

利用平原构筑“地下村庄”,凭借地道为依托,攻可以杀敌,守能稳如泰山。钻了藏,藏了打,打了又走,看准机会吃掉敌人。这是人民游击的一种特殊战法。

4)破击战

抗日游击战的任务就是“妨碍敌人运输” 民兵配合正规军破环敌人交通运输和通信联络的一种游击战术就是破击战。破击就是破坏和攻击或袭击敌人的公路线、铁路路基和铁轨、机车、火车站、电话、电讯枢纽,以及仓库、工厂、矿山、机械兵器等,使敌人完全陷入绝境。

5)围困战

对敌人的据点进行包抄和围困,断其水道和粮路,严密封锁住敌人,并造成敌无法生存的条件,最后迫敌逃遁或被吃掉。

沁源围困战:1942年秋 截击敌人后勤运输部队。冬 在公路上泼水,使敌车辆不能通行。夏 挖壕蓄水破坏敌人的交通,同时布雷阵,设伏兵,袭击敌人军队。白天,在据点周围吹军号,插红旗,竖假人,燃火堆,通过喊话进行政治攻心。夜里,往青蛙嘴里塞进胡椒面,抛到敌人据点附近,青蛙怪叫不止,吵得敌人不得安眠。三伏天里,把死猫、死狗、死老鼠扔到敌人碉堡底下,臭气冲天,敌人忍不住出碉堡透风也会遇到冷枪冷炮的“接待”

(人心向背,人民群众智慧无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十字诀:敌入我扰,善于总结,善于联想,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6)伏击战

埋伏即伏击,是游击队有计划的隐蔽配置于敌人必经的道路的一旁或两旁,待敌通过时而突然袭之。

根据情况及配置不同,分为两种伏击方法:一是特伏。预先在敌人必经道路上埋伏好,待其通过而袭击之。二是诱伏。以主力埋伏好,而以一小部分故意示弱,诱敌至埋伏圈内,然后袭击之。

7)扑捉战

以秘密的动作,出其不意的扑捉敌人的零散人员,从心理上造成敌人的恐怖。

扑捉战是镇压汉奸敌特,获得情报,建立隐秘组织、开展工作的有效措施。

8)窑洞战

是晋冀鲁豫根据地太行山区武乡县民兵,利用山区丘陵起伏到处是黄土断层的自然地形特征加以创造,并利用和改造地形条件,总结出来的一种特殊战法。

9)联防战

联而防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统一指挥,共同战斗,互相接应。

四个方面:联防警戒、联防战斗、联防破击和联防围困。

10)水上游击战

河湖港汊地带的根据地,民兵利用芦苇 “青纱帐”和江河湖海的礁石等有利地形,发扬自己熟悉水性的长处,进行水上游击战,打得敌人往水兴叹,束手无策。

11)攻心战/政治战

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相结合,是我们的传统战法。

以军事攻势为前提,针对日伪军的脆弱心理,展开政治攻势,打击其士气,挫伤其锐气,以达到分化和瓦解日伪军的目的。

主要方法:一 对敌喊话和口头宣传。二 文字宣传。三 利用伪军家属写信等方法。

12)坚壁/空舍清野

目的:粉碎日伪军“以战养战”的阴谋。

“在反对敌人的工作中,地方戒严和可能程度的坚壁清野两事是重要的。前者为了镇压汉奸,并使敌人得不到消息;后者为了协助作战(坚壁),并使敌人得不到粮食(清野)。这里说的清野,是指粮食成熟时早日收割的意思。”

毛泽东关于民兵和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思想,表面上看来,好像内在的逻辑关系不明显——民兵的六个作用、十二个传统战法,但游击战的袭击是其战略战术思想的一部分,而渗透于其中的积极防御、灵活机动的思想则是毛全部战略战术的核心和灵魂。

第九节国防建设

言传身教的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的生命线【原则:党指挥枪;+本质:人民子弟兵(工农);】

生命线保证政治合格政治合格保障“不变质”(积极开展政治工作:革命化)

宗旨:为人民服务

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的国防军”

1.建设一支现代化(物质)、正规化的革命(精神)军队【总要求】

2.积极开展政治工作:

(1)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的生命线;

(2)搞好新时期政治工作改革:

    必须恢复和发扬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必须明确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方向。

    必须掌握我军政治思想工作的方针、原则和方法。

(3)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有用人才;

要大力培养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的人才,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学现代战争知识、现代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还有学会做政治和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发挥作用!

(4)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能提高我军军政素质,促进军民、军政团结

3.加强司令机关建设和创造新作风、新气象(此句加上后5句粗字都是为了保证“打得赢”

4.大力加强后勤保障工作

科学-系统-精通的后勤工作(通晓战争知识、科学知识和有战斗经验)

后勤工作:指挥战斗、组织供应、保证战斗胜利

5.不断改善我军武器装备

6.加强诸军兵种合成部队的建设与训练

7.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重要地位

8.实行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

“今天的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毛还专门指出,要找“有政治军事头脑的同志”研究一下苏联和美国的有关军事著作。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

1.人民战争思想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2.扎扎实实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3.加强和调整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搞好国防科技建设

尖端武器:两弹一勋

1.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要协调发展

2.要抓紧研制尖端武器

3.适当的、有限的核威慑思想

  我国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尖端武器方针:以自力更生为主,立足国内,大力协作。

  我国发展核武器的目标:“有一点,少一点,好一点”

 我国运用核武器的政策:着重反威慑,坚持独立使用核武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核武器,但坚决实施核报复的立场

4.毛泽东国防科技思想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增强了国防实力,奠定了丰厚的、坚实的、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保卫祖国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1.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重大发展

抗美援朝中 全面运用了“十大军事原则”

(要结合前面九条战略战术学习,但不能并列 九条是更高层次规律性的)

提出了一系列同现代化敌人作战的理论和方法:

   1)后发制人,乘敌之隙

2)轮番作战

3)实行战术小包围,打小歼灭战

4)抗登陆作战

5)空中作战,反坦克作战,反空降作战

6)依托坑道工事坚守阵地的防御作战

7)实行战术和战役反击

2.保卫祖国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1)确定战争初期的科学概念

  重视战争初期的战略地位:

    战争初期的主要战略任务:坚决抗住敌人的战略突袭,制止敌人的长驱直入,保存我军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掩护我军的战略展开和国家转入战时体制,初步稳定战局。

    战争初期的主要作战指导原则:要重点设防,重点守备;要积极开展反空袭斗争;要正确地运用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三种作战形式;要避免同敌人进行战略性战役决战;要建立并保持强大的战略预备队;要密切诸军兵种协同作战,发挥整体威力。

2)坚决抗住敌人的战略突袭,制止敌人长驱直入(不要像蒋介石、希特勒)

3)以坚守防御的阵地战为主与有利条件下地运动战和广泛地游击战相结合(顶放结合)

  实行以坚守防御阵地战为主的原则

  贯彻运动战配合防御阵地战的原则

  全面发挥游击战的战略作用(理论一定要从实践中总结)

    ——具有人民战争实质地游击战仍能给侵略者造成巨大威胁和损失

  正确处理三种作战形式相结合的关系

    ——西方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在我国周边地区危险依然存在。东北亚、南海、台湾海峡、西部的分裂势力等等。都对我国安全造成了威胁。

     ——世纪之交前面的几场局部战争告诉我们: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以精确制导武器为主导的高技术兵器,以远距离空中打击为主要手段、以破坏敌国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为目标、以空地海天为一体的局部战争,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模式。在大规模、大强度、高密度、高烈度和相对不长的时间里进行猛烈的空中打击并给敌国造成巨大损失后,再展开诸军兵种协同的、多方向的地面机械化突击攻势,同时实施后方空降。

毛泽东思想的真正价值: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是战争的主体;人民战争在任何时候都是正义一方以弱胜强的法宝。

      国防建设主要内容(八点,注意逻辑总结和内在联系):第一,根据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指导,从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确立国防建设的目标和方针;第二,国防建设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相适应;第三,国防建设必须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第四,国防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第五,国防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六,努力做好工作、避免或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保持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政治局面;第七,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持性质,提高战斗力,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的军队;第八,加强攻略后方和战场建设。

古代-现当代军事思想代表书籍:

先知者,不可取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1.     奴隶社会:此时的主要代表作大内容还是宗教迷信;攻守,前后期

中国《军志》《军政》《易经》;外国《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     奴-封建社会:《孙子兵法》最杰出

《长征记》《谋略例说》《军事首长教令》《三略》《李卫公问对》

3.     资产阶级:《论军事艺术》《战争论》 孙中山、蒋介石、蔡锷、蒋百里、杨杰等

4.     现当代:毛泽东军事思想

5.     无产阶级出现: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列宁、毛泽东等

汉武帝:军政杨仆“捃摭遗逸” “纪奏《兵录》”

汉成帝:“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 将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和四十三卷图,

分为兵权谋、兵形式、兵阴阳、兵技巧四大门类。

三国·诸葛亮注心战和军事科技实践

(注:心战-攻心夺气,攻其心 意在乱其谋;夺其气 意在谒为力)

三国·曹操注屯兵并释《孙子兵法》

宋代综合性兵书《武经总要》 时代局限:火枪

《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治国)、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十一家注孙子》、《历代兵制》、《何博士备论》、《虎铃经》、《百奇法》等

清朝+明朝前期对军事思想的探究大都基于具体的军事问题

《纪效新书》《练兵实记》明·戚继光、《车营扣答合编》、《武备志》古代的军事学的百科全书、

《登坛必究》、《投笔肤谈》、《筹海图编》、《武编》、《阵记》、《兵迹》、《兵经百篇》等

“无邀正正方旗,勿击堂堂之阵。”的 “治心、治气、治力、治变”四治论

《军备志》:兵决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

/兵者六家/古为今用/阵·练/六十五细目/占(卜)度(地)

1983年《孙子兵法浅说》和2000年《军事学教程》 书的部分内容出处之一

马恩列斯军事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及其所代表的无产阶级对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战争实践的产物,是马列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自身解放而进行革命和战斗的理论指南。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等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等

虽然马克思没有参加过战斗部队,恩格斯也只当过一年兵,但他们对军事问题都有十分深入的研究,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对革命和战争的发展预见十分准确,受到当时社会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战略家。

无产阶级军事学说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奠基后,在列宁和斯大林那里得到了继承,补充、丰富和发展。(理论创造-实践和发展)

列宁:《旅顺口陷落》、《革命军队和革命政府》、《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马克思主义和起义》、《社会主义与战争》、《战争与革命》等

斯大林:《武装起义和我们的策略》、《关于俄国南部》、《论俄国共产党人的战略和策略问题》、《论中国革命的前途》、《论红军的三个特点》等

早期外国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著名代表人物:

意大利:尼可洛·马基雅维里

尼德兰:莫里茨·奥兰治

英国:奥利弗·克伦威尔、亨利·劳埃德、哈·J.麦金德、

约翰·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富勒、利德尔·哈特

俄国: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库图佐夫

法国:拿破仑·波拿巴、费迪南德·福煦、夏尔·戴高乐、马尔索·费尔当

奥匈帝国:路德维希·约翰·卡尔

瑞士:安东尼·亨利·若米尼

德国:赫尔穆特·卡尔·伯恩哈德·毛奇、海因里希·迪特里希·比洛、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

埃里克·鲁登道夫、赫尔穆特·施密特、亨利·基辛格、朱利奥·杜黑、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

全书数十万字,该书战争的本质、军队建设、作战指导等问题做了较全面系统的理论概括。提出了一些正确的见解,对世界军事思想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岁月,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对待该书,我们应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发展我们的军事思想。

美国: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汉森·鲍德温、伯纳德·布罗迪、丹尼尔·格雷厄姆

日本:原田稔久、小山内宏

【艾跃进】军事思想选公开课15讲南开大学|真理只在大炮范围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