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让您快速了解一个公司整体流程的能力

品质成本分析技术不是六西格玛系统的独创,但六西格玛将品质成本分析作为一个标准工具来加以使用,组织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追求利润,而利润和成本是紧密相连的。六西格玛已经证明“最高品质的生产者同时也是最低成本的生产者”这一论断。品质成本比例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公司整个流程的能力高低,也反映了公司获利能力的高低。
一、品质与成本(利润)的关系
下图表现了品质与利润的关系:

从上图可看出,随产品/服务品质水平的提升,会导致制造和服务等成本降低,同时导致订单量增加。这些方面都对利润的增加起到作用。
二、质量损失函数
1.质量损失函数是衡量由于产品质量波动而产生的损生方法,广为各大公司接受和使用,质量损失函数的公式为L(x)=K(x-M)2
式中:K=常数
x=产品质量特性实际值
M=产品质量特性的目标值
L(x)=产品质量特性实际值为x时的质量损失
从质量损失函数可以看出,由于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所致的质量损失,与质量特性的实际值偏离目标值的平方成正比。这意味着只要产品质量特性值与目标值不重合(存在波动),就会产生质量损失。实际值偏离目标值越远,质量损失越大。
从质量损失函数公式我们会发现合格品也会造成质量损失。
因为一般的质量特性要求均为一个范围,计为(Tu,TL),Tu和TL分别为质量特性值的公差上、下限,质量特性的中心值记为M,如果实际产品的质量特性落在(Tu,TL)区间,我们通常认为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如下图所示。

按照传统观点,上图中实际产品的质量特性值均落在(TL,Tu)区间,全部产品算合格品。
2.质量损失曲线:

根据质量损失函数,可心画出质量损失曲线,如上图所示。
上图中,在x=M时,抛物线L(x)与x轴相反,表示当产品实际质量特性与目标值重合时,质量损失为0。
三、品质成本的定义及结构
1.品质成本的定义
品质成本因为不良品质所造成的成本。这可以理解为第一次就无缺陷的做好某件事所花的代价和实际做此件事所花的代价的差值。如下图所示:

2.品质成本的结构
从品质成本的定义我们可知,品质完美的理想状态下完成某个任务所出成本与实际状态下完成该任务所需成本的差就是品质成本,即品质成本是由于品质缺陷所导致的成本和为了防止品质转陷所增加的成本所构成,对于品质成本的结构,目前的主流观点是认为其可分为四大部分,如下图所示:

对各部分分述如下:
(1)预防成本:为防止品质缺陷发生,使缺陷费用和鉴定费用降低而发生的品质规划、品质培训、购买设备、仪器等成本。
预防成本可细分如下:
①品质管理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品质计划、检验计划、可靠性计划、品质信息系统等体系的建立、管理及维护成本,如:
a.进料、过程、半成品、成品检验计划
b.过程控制计划
c.品质信息分析
d.供应商调查与管理策划费用
e.产品、物料信赖性试验
f.新产品评审费用
③品质测量仪器设备的设计与开发费用,包括:
a.品质仪器设备开发人员薪资
b.仪器设备研发费用
c.讨论会支出
③品质培训成本,包括:
a.公司外聘顾问费
b.公司内部培训费
c.协办厂培训费用
d.品质指导费用
e.现场座谈会费用
④品质改善费用
a.品管圈活动费用
b.品质奖金、奖品费用
c.表彰会议开支
(2)鉴定成本:指测量、控制、检验与审核物料、组件、在制品、完成品以确保其符合品质要求并减少不良流入客户生产线所需支出的各种费用。
鉴定成本可细分如下:
①进料检验及测试,包括:
a.供应商评价
b.在供应商工厂的检验及测试
c.本公司进料检验及测试
d.委外专业机构对来料进行检查与测试
②过程检验及测试,包括:
a.半成品检查费
b.作业中的检查费用
c.新产品、新过程检验费用
d.破坏性试验的物料消耗费用
③出货检验及测试费用
④品质审核费用,包括:
a.外聘专家诊断费
b.过程品质确认费
c.制品规格书的审查费用
⑤检验和试验设备的校正与维护费用
(3)内部缺陷成本:指产品、半成品等在未出厂即已不符合品质要求所发生的费用。
内部缺陷成本可细分如下:
①报废损失
②返工费用
③重检费用
④降级损失
⑤调查缺陷原因之费用
⑥设计变更费用
⑦周期时间增加导致的费用
⑧库存增加产生费用
(4)外部缺陷成本:产品交付客户后,因品质缺陷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外部缺陷成本可细分如下:
①客户投诉处理费用
②报废损失
③赔偿
④修理、返工费
⑤售后服务费
⑥退货处理费用
⑦品质责任鉴定、诉讼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