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通策医疗分析

2023-04-20 09:15 作者:FEIXIAOLOVE  | 我要投稿

公司介绍

通策医疗股份于1995年成立,总部位于浙江杭州,是一家以医疗服务为主营的上市公司,目前拥有多家口腔医疗、健康生殖医疗机构。


公司在全国各地开设了近30家口腔医院,是中国以口腔医疗为主的大型连锁机构。 是中国医药具有竞争力上市公司50强企业,连续五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中小企业100强”

行业分析

通策医疗主要涉及口腔医疗行业,口腔医疗兼容了健康和美学的概念,此外属于医疗服务,兼顾了消费属性。


从需求端来看,患者多集中在中年和老年,且很多业务往往需要长期持续服务或重复消费,客户黏性强且有一定经济实力。随着年龄变化,口腔医疗需求逐渐增加,从人口结构看当下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态势,未来需求有望持续增加。

其次行业受制于疫情,很多医药被迫隔离停业,但牙科疾病很难自愈,甚至很影响生活,疫情期间积压了大量的需求,随着经济生活恢复,口腔医疗需求有望进一步恢复。

口腔医疗属于消费范畴,中产阶层是最大消费群体,疫情期间居民收入受到影响,抑制了当前牙科消费需求,但当下储蓄率居于历史高位。随着经济生活恢复、消费水平和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内口腔医疗服务依然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当前口腔医疗在中国仍属于成长期,当下我国人均口腔消费只有韩国5%,但增速达到13%,远超其他发达国家,当下口腔市场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从牙科当下口腔服务供给来看,牙医培养成本较高,优秀的牙医除了学校学习外,往往需要多年工作历练,周期较长,基本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短期供给很难提升,优秀的牙科医生长期存在稀缺性。此外受制于疫情封控,牙科服务需要面诊。造成多数诊所长期几个月关店停业,很多中小诊所被迫关闭。造成当下医药行业短期产能很难快速提升。

政策分析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制定《健康口腔行动 方案(2019-2025 年)》。该文件明确就口腔健康行为普及、管理优化、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方 面给出行动目标,到 2025 年,实现全人群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提升。


集采对行业影响

集采主要集中在种植牙领域,通策医疗的种植牙业务占比为20%,种植牙在口腔医疗占比较高。2023年一月口腔种植集采结果公布,种植牙价格与集采前相比,平均降幅55%,


短期来看从价格端对口腔医疗行业的利润有所抑制,但当下我国种植牙治疗人数不及韩国3%,渗透率较低,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差距。增速来看年均增速30%以上,仍属于需求的高速成长阶段。


种植牙当下属于高成长和低渗透阶段,短期看集采降价会降低利润空间,后续随着价格大幅下降和种植牙普及,种植牙数量和渗透率未来有望快速提升,长期来看可以弥补短期价格下调带来的利润损失,推升行业利润。行业龙头企业具有价格和规模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推升企业利润空间。

行业市场空间

口腔作为服务医疗,存在消费属性,受制于居民收入影响。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跟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增长而增长,特别是人均 GDP 突破 1 万美 元,中产阶级(年可支配收入超过 10 万人民币)和富裕阶层越来越多的时候,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周期。

中国口腔医疗消费,属于新消费,还处于市场发展的中早期。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增速较快,市场规模由 2015 年的 757 亿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1199 亿元。

2021 年我国人均口腔消费支出 16.7 美元,与韩国、美国、日本相比差距还较为明显, 未来市场规模增长依然较大。


公司商业模式

通策医疗坚持“区域总院+分院”模式,形成旗下医院的品牌、医疗资源优势。目前,公司在浙江省内已经拥有 5 家口腔区域集团,由此扩张分院,形成多个“区域总院+分院”区域医院集群。每个区域总院打造为当地规模、水平均领先的医院,由区域总院平台对医生医疗服务技能、学术 地位形成支撑,并在区域内形成品牌影响力,分院作为总院的“护城河”可将品牌影响力快速推 开,在较短时间内积累客户资源、获取市场份额。


这种模式,较大程度抵御了口腔医疗独特的手工业性质带来的管理和扩张的风险,使得口腔医院区域医院集团可以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公司业务分析


疫情期间受风控隔离政策影响,行业经常面临停业停业。但通策利用自有不断逆势扩张,疫情期间,但牙椅数量和口腔医院数量不断提升,为疫情后释放大量产能。公司新的项目,蒲公英分院贡献 2.98 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02%,目前仍处于筹建或培育期,并为此储备医护人才等储备共计 1000 余人。预计未来产能有望持续释放。


口腔医疗由于消费价格相对较高,中产阶级为主要服务人群。从收入结构看公司精耕浙江省内市场,集中在宁波、杭州等大型城市。浙江产业结构中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也是全国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企业的集聚地。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的崛起,有望持续推升地区居民收入,进而推升通策的利润和成长空间。


从业务结构来看,种植、儿科、正畸和综合医疗分别占据2%以上的份额。种植业务价格和利润较高,随着种植集采的落地叠加疫情收入放缓,短期受集采降价影响,有望拖累收入增长。

但相对其他业务对医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且很难统一定价。包括牙齿正畸业务需要针对不同患者做出不同方案,和后续持续服务,同时医生水平也是重要收费依据,很难统一定价和集采。短期来看优秀牙医属于稀缺资源,培养成本高周期长,当下口腔医疗领域依然是供给不足格局。

综合来看医药集采短期通过降价会减低企业利润,但长期看随着种植牙普及,大幅降价会提升总需求,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随着社会消费是逐渐复苏,有望推动通策成长性的持续。

财报分析


从成长性来看,疫情之前随着医院的不断扩张,利润增速一度高于50%,疫情增速明显下滑。期间通策医疗逆势扩张,扩建大量医院和牙椅设备,推升了企业利润,整体依然延续高增长。随着22年疫情加重,常常持续数月停业,造成利润下滑明显。但随着后续疫情后业务重新展开,和新设医药逐渐投入使用,通策医疗大概率延续成长。


从净资产收益率角度看,前期受疫情影响造成ROE增速放缓和下滑,但整体保持较高盈利能力。随着经济复苏和疫情结束,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充分恢复

公司从成本占比来看,公司的各项费用均出现明显下滑,在公司扩张中并未出现成本大幅抬升,成本把控能力较强,资产质量较高。


估值分析


从估值角度看,当前市盈率位于历史低位,充分消化2022年业绩下滑的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但从成长性角度看,长期牙科医疗行业尚处成长期,市场长期产能供给不足,牙医仍属于稀缺资源。且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未来有非常高的成长空间。

短期来看集采落地,种植牙降幅55%,叠加疫情停业,对短期业绩有所压制,22年年报和一季报大概率将迎来利润首次下滑。


从股价表现看2021年受大蓝筹行情助推之外;企业扩张,业绩大幅抬升达到股价历史高位,后持续下跌。截止当下跌幅66%,股价已经跌去一半,已经充分反映了2022年业绩下滑和医药集采的预期。

未来种植牙降价有望打开需求空间,且种植牙当下渗透率较低。后续有望通过种植牙数量提升,和扩大市占率,弥补价差。随着疫情结束,国内经济强复苏,居民收入端有望恢复,企业二季度后业绩有望大幅改善,企业大概率延续前期高增长,推动股价上行。

投资逻辑

  1. 疫情结束消费场景展开,推升企业业绩反转。

  2. 牙科医疗尚处成长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3. 疫情期企业逆势扩张,后续有望产能逐渐释放。

  4. 集采结果公布,短期风险消化。

潜在风险

  1.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收入恢复缓慢,消费复苏动力度不足。

  2. 集采后价降价幅度大,需求增长不能弥补价差。

  3. 疫情后续反复的风险。

    通策医疗分析

    原创2023-04-19 16:11·鹏飞聊财经

    公司介绍

    通策医疗股份于1995年成立,总部位于浙江杭州,是一家以医疗服务为主营的上市公司,目前拥有多家口腔医疗、健康生殖医疗机构。


  1. 公司在全国各地开设了近30家口腔医院,是中国以口腔医疗为主的大型连锁机构。 是中国医药具有竞争力上市公司50强企业,连续五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中小企业100强”

    行业分析

    通策医疗主要涉及口腔医疗行业,口腔医疗兼容了健康和美学的概念,此外属于医疗服务,兼顾了消费属性。


  1. 从需求端来看,患者多集中在中年和老年,且很多业务往往需要长期持续服务或重复消费,客户黏性强且有一定经济实力。随着年龄变化,口腔医疗需求逐渐增加,从人口结构看当下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态势,未来需求有望持续增加。

    其次行业受制于疫情,很多医药被迫隔离停业,但牙科疾病很难自愈,甚至很影响生活,疫情期间积压了大量的需求,随着经济生活恢复,口腔医疗需求有望进一步恢复。

    口腔医疗属于消费范畴,中产阶层是最大消费群体,疫情期间居民收入受到影响,抑制了当前牙科消费需求,但当下储蓄率居于历史高位。随着经济生活恢复、消费水平和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内口腔医疗服务依然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当前口腔医疗在中国仍属于成长期,当下我国人均口腔消费只有韩国5%,但增速达到13%,远超其他发达国家,当下口腔市场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1. 从牙科当下口腔服务供给来看,牙医培养成本较高,优秀的牙医除了学校学习外,往往需要多年工作历练,周期较长,基本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短期供给很难提升,优秀的牙科医生长期存在稀缺性。此外受制于疫情封控,牙科服务需要面诊。造成多数诊所长期几个月关店停业,很多中小诊所被迫关闭。造成当下医药行业短期产能很难快速提升。

    政策分析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制定《健康口腔行动 方案(2019-2025 年)》。该文件明确就口腔健康行为普及、管理优化、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方 面给出行动目标,到 2025 年,实现全人群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提升。


  1. 集采对行业影响

    集采主要集中在种植牙领域,通策医疗的种植牙业务占比为20%,种植牙在口腔医疗占比较高。2023年一月口腔种植集采结果公布,种植牙价格与集采前相比,平均降幅55%,


  1. 短期来看从价格端对口腔医疗行业的利润有所抑制,但当下我国种植牙治疗人数不及韩国3%,渗透率较低,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差距。增速来看年均增速30%以上,仍属于需求的高速成长阶段。


  1. 种植牙当下属于高成长和低渗透阶段,短期看集采降价会降低利润空间,后续随着价格大幅下降和种植牙普及,种植牙数量和渗透率未来有望快速提升,长期来看可以弥补短期价格下调带来的利润损失,推升行业利润。行业龙头企业具有价格和规模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推升企业利润空间。

    行业市场空间

    口腔作为服务医疗,存在消费属性,受制于居民收入影响。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跟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增长而增长,特别是人均 GDP 突破 1 万美 元,中产阶级(年可支配收入超过 10 万人民币)和富裕阶层越来越多的时候,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周期。

    中国口腔医疗消费,属于新消费,还处于市场发展的中早期。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增速较快,市场规模由 2015 年的 757 亿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1199 亿元。

    2021 年我国人均口腔消费支出 16.7 美元,与韩国、美国、日本相比差距还较为明显, 未来市场规模增长依然较大。


  1. 公司商业模式

    通策医疗坚持“区域总院+分院”模式,形成旗下医院的品牌、医疗资源优势。目前,公司在浙江省内已经拥有 5 家口腔区域集团,由此扩张分院,形成多个“区域总院+分院”区域医院集群。每个区域总院打造为当地规模、水平均领先的医院,由区域总院平台对医生医疗服务技能、学术 地位形成支撑,并在区域内形成品牌影响力,分院作为总院的“护城河”可将品牌影响力快速推 开,在较短时间内积累客户资源、获取市场份额。


  1. 这种模式,较大程度抵御了口腔医疗独特的手工业性质带来的管理和扩张的风险,使得口腔医院区域医院集团可以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公司业务分析


  1. 疫情期间受风控隔离政策影响,行业经常面临停业停业。但通策利用自有不断逆势扩张,疫情期间,但牙椅数量和口腔医院数量不断提升,为疫情后释放大量产能。公司新的项目,蒲公英分院贡献 2.98 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02%,目前仍处于筹建或培育期,并为此储备医护人才等储备共计 1000 余人。预计未来产能有望持续释放。


  1. 口腔医疗由于消费价格相对较高,中产阶级为主要服务人群。从收入结构看公司精耕浙江省内市场,集中在宁波、杭州等大型城市。浙江产业结构中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也是全国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企业的集聚地。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的崛起,有望持续推升地区居民收入,进而推升通策的利润和成长空间。


  1. 从业务结构来看,种植、儿科、正畸和综合医疗分别占据2%以上的份额。种植业务价格和利润较高,随着种植集采的落地叠加疫情收入放缓,短期受集采降价影响,有望拖累收入增长。

    但相对其他业务对医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且很难统一定价。包括牙齿正畸业务需要针对不同患者做出不同方案,和后续持续服务,同时医生水平也是重要收费依据,很难统一定价和集采。短期来看优秀牙医属于稀缺资源,培养成本高周期长,当下口腔医疗领域依然是供给不足格局。

    综合来看医药集采短期通过降价会减低企业利润,但长期看随着种植牙普及,大幅降价会提升总需求,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随着社会消费是逐渐复苏,有望推动通策成长性的持续。

    财报分析


  1. 从成长性来看,疫情之前随着医院的不断扩张,利润增速一度高于50%,疫情增速明显下滑。期间通策医疗逆势扩张,扩建大量医院和牙椅设备,推升了企业利润,整体依然延续高增长。随着22年疫情加重,常常持续数月停业,造成利润下滑明显。但随着后续疫情后业务重新展开,和新设医药逐渐投入使用,通策医疗大概率延续成长。


  1. 从净资产收益率角度看,前期受疫情影响造成ROE增速放缓和下滑,但整体保持较高盈利能力。随着经济复苏和疫情结束,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充分恢复

    公司从成本占比来看,公司的各项费用均出现明显下滑,在公司扩张中并未出现成本大幅抬升,成本把控能力较强,资产质量较高。


  1. 估值分析


  1. 从估值角度看,当前市盈率位于历史低位,充分消化2022年业绩下滑的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但从成长性角度看,长期牙科医疗行业尚处成长期,市场长期产能供给不足,牙医仍属于稀缺资源。且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未来有非常高的成长空间。

    短期来看集采落地,种植牙降幅55%,叠加疫情停业,对短期业绩有所压制,22年年报和一季报大概率将迎来利润首次下滑。


  1. 从股价表现看2021年受大蓝筹行情助推之外;企业扩张,业绩大幅抬升达到股价历史高位,后持续下跌。截止当下跌幅66%,股价已经跌去一半,已经充分反映了2022年业绩下滑和医药集采的预期。

    未来种植牙降价有望打开需求空间,且种植牙当下渗透率较低。后续有望通过种植牙数量提升,和扩大市占率,弥补价差。随着疫情结束,国内经济强复苏,居民收入端有望恢复,企业二季度后业绩有望大幅改善,企业大概率延续前期高增长,推动股价上行。

    投资逻辑

    潜在风险

    1.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收入恢复缓慢,消费复苏动力度不足。

    2. 集采后价降价幅度大,需求增长不能弥补价差。

    3. 疫情后续反复的风险。

    4. 疫情结束消费场景展开,推升企业业绩反转。

    5. 牙科医疗尚处成长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6. 疫情期企业逆势扩张,后续有望产能逐渐释放。

    7. 集采结果公布,短期风险消化。


通策医疗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