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流浪地球2观后感

2023-02-20 13:36 作者:木头乔喜风  | 我要投稿

2023年02月18日跟两个朋友聚餐后看了流浪地球2。在煽情的地方我选择了捂住耳朵,可能是我对温情的画面很不适应。我的另外两个朋友都说中间睡着了,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有那么高的评分。

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影评,只是发发牢骚。我个人觉得还不如我和大学室友去年看的喜羊羊筐出未来。我好想对这类电影免疫了,我现在好想看喜剧。

回来后我思前想后,为什么我对这类电影无感了。

我好像有点头绪了。

第一完全没有代入的感觉,像是观看一个很尬的人在表演。这种尬应该是对亲情的难以理解,看《阿凡达水之道》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父母的爱情、父母对孩子的感情表演的套路让我感觉很难受。这是我的上一篇影评,


第二整个逻辑都是错误。虽然不想承认,事实就是刘慈欣完全没有洞悉人性。不管是大是大非还是小恩小惠,人类考虑的都是自己过的怎么样。

第三moose的发展刘慈欣真的想好了吗?一个可以决定数十亿人类生死的AI,在它的眼里面生命是加减运算,加大了底层人对现实中AI发展的恐惧。这一部片子可能能让民众对机器人的接受时间推迟几十年。

我就想问,什么是硬科幻?什么是软科幻?

按照传统定义流浪地球无疑是硬科幻,但是我觉得硬科幻的基础应该是软科幻。软科幻的基础应该是现有人文基础的衍生。遗憾的一点是流浪地球里面全世界联合起来这个基础就是扯淡的。基于一个扯淡的基础,上面的大厦在怎么坚硬抖一下也塌了。如果是看正能量,什么团结人类之类,我不如看《新闻联播》。

之所以流浪地球的小说影响力不怎么样我想也是这个原因。分析一下《三体》我觉得它还算可以是因为它的设定相对的有一点人文历史的影子在里面。所以《三体》比流浪地球要火,流传度要广。你用到什么历史什么人文的底,就能在对应的地区得到回应。

对西方科幻感到惊喜是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学习过西方历史,中东的历史也略懂,如果是一个非洲刘慈欣用非洲历史人文的底来写科幻,除了非洲以外的地区都不会感兴趣。因为这个故事不是他们熟悉的。

对比阿西莫夫银河帝国系列中对人性的探索,对机器人的设定。当初读完阿西莫夫我还在说人类怎么可能会独居,发展到后期几乎要一人一个星球。抚养后代都是机器人做的,父母甚至都不熟悉,父母甚至都不见孩子一面。虽然很残酷,但是如果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成现实。

我感觉阿西莫夫对人性的拿捏还是好点,别说楼上楼下的邻居不认识,就是对门的邻居我也不知道他叫啥。你问为什么不知道?我就说好好想一下我们公司提倡的随时随地回客户的信息,相当于时时刻刻都是工作时间,相当于我给我自己的手机打工。我TM去哪里认识他们,每天剩下的时间我只想躲在被窝里面休息。28岁母胎单身的我觉得很爽,未来要一直这么爽下去。


对机器人他创造性的提出了三定律。我甚至也想有一个类似丹尼尔的机器人,最起码我知道如果因为他的原因我死了,他肯定会短路的。不想moose,生命在它的数据库里面就是一个数字,可以做加减运算。我的生命,肯定是不能让他来守护。

电影真的沦为了社交工具,如果我的朋友不看这部电影我也一定不会看。我的朋友去看那部电影我就去看那部电影。


做一下总结吧,因为《流浪地球》原著的地基是虚无的,导致后续的电影很尬。如果不服可以找出来一个历史中任意一个例子证明人类会联合起来。如果有那个是在神话中的,现在估计已经被封神了。

一个优秀的科幻作品除了对未来科技的发展展开想象,还应该对人性的把握,从人类的已有的历史中寻找养分,这个是《三体》小火的原因,也是《流浪地球》失败的原因。

如果是我单独去影院的话,我想看龙珠和哆啦A梦。

其实还有一些我不方便说,但是事已到此还是拿出来晒晒。

地球流浪管我们什么事?我也没有后代,我不需要对我的后代负责。我也不需要对我爸妈负责。我爸已经走了,

有可能我是个loser,但是我仔细的想了一下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一路走来如果我的智力低下,那我从小学到高中还有一大半还没上大学呢?我的智力不是太低。我发现了我智力正常、性格正常、思维勉强算是正常吧。但是我到今天也没谈过恋爱,是家庭条件太差了吧,没办法给我喜欢的人一个好的生活所以我连开始的可能性都放弃了。

可能我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世界再精彩我也没有享受到。我真的该补一补精神食粮?如果在我老死、病死之前没有后代,我是否还应该为世界考虑?

各位有答案吗?

胡鑫宇的案件也给我了一点启发。他死了对他自己还有影响吗?

流浪地球2观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