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觉得可惜, 这只是一场游戏, 权利的游戏 —— To时至今日依然在坚持的曼昱球迷 IV
放眼未来,曼昱的路在何方?
“曼昱状态一定会越来越好”
“曼昱这么努力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信曼昱手撕剧本”
“相信老天爷会有报应的”
这类自欺欺人的话,我实在说不出口。
甚至到目前为止,还有相当一部分心地善良的球迷和粉丝,仍希望说服感动教练组,给予鳗鱼包括体能教练在内的一些资源。
咱不聊玄学,咱聊点辩证法唯物论。就当前的局势对曼昱来说:形势严峻,迫在眉睫,抛弃幻想,直面拼杀,韬光养晦,静候转机,但尽人事,不问天命。
值得球迷们欣慰的事,曼昱对这一点看得非常清楚。
还有一年就是巴黎奥运会,一个单打名额放给皇太女已是板上钉了,至于另一个名额,对于没有资源的曼昱来说,和小团体内的哪个人竞争都是白刃战,且不会有人让你喘息的。根据这一年各项比赛名额的分配情况,教练组现在的优先度是:四十年之太女,辽一姐,辽二姐,曼昱。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把这个单打名额放给曼昱的。以教练组的尿性,会在下半年一边压着曼昱,一边继续评估四十年太女是否能止住断崖式下滑以及辽俩姐是否能赶在巴奥前打磨成器,以确定另一个单打名额归属。为了让这三人在与曼昱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明里暗里的开小灶自然少不了。如果这三人继续支不起来,教练组才会不情不愿地启用备胎曼昱,但凡这三人有一个爆了种,教练组会毫不犹豫把名额放给这个人,且心安理得抹去曼昱的所有机会。这就是”形势严峻,迫在眉睫,抛弃幻想,直面拼杀“。
PS:既然杭州的名额出来了,咱就评论几句。
第一,双打组梦迪,说明国乒巴奥计划在积极谋求与曼昱解绑
第二,辽省低调但强势介入竞争的强度和深度以及立竿见影的效果远远超出路人的想象,甚至让人怀疑现在这位女猪脚chef马是否有什么把柄比如不雅照掌握在曾是他队友且十分不省油的辽女队主教练手里。
第三,去年底提出的所谓“奥运五人计划”,本质是抬辽队俩姐,自这个计划提出以来,男队形式并无太大变动,而女队动作频频,都是围绕提高辽俩姐地位贬低曼昱地位为中心展开的,说明这个计划只是个障眼法,其目的是要偷天换日,为后续比赛特别是亚运奥运惠及辽省以及减少小团体对曼昱的依赖埋下伏笔。
第四,刘土席李公公德班的三金王没推成,现在蠢蠢欲动又在策划亚运四金王,逼着曼昱为皇族卖力,虽然小团体积极谋求与曼昱解绑,但是渴求成绩的时候又不得不回头威逼利诱,它们大概率已有计划在亚运会结束后在威海和98年亚运四金王搞联动宣传,至于搞不搞得成,早已不是它们说了算的事了。
第五,休斯顿世锦赛结束后教练组所谓的培养女左计划,用意本是削弱曼昱的双打地位。如果真正想让女线技术全面开花,实际上应该制定一个全面的培养提升包括女左在内的特殊打法的计划,而不是只抬女左。凭李公公唯刘土席马首是瞻的德性,绝不可能像张燮林这个技术大牛一样做到全面培养各类人才。这个打马虎眼的计划,虽然搞了一年多颗粒无收,但是由于梦迪在德班的意外成绩,让教练组产生了它们找到了替代方案的错觉,因此培养女左的事也渐渐按下不表了。
第六,杭州重蹈无锡覆辙的可能性极高。
对曼昱来说,比赛机会就这么少,现在的每一场比赛,都是最好的锻炼机会,无论内战还是外站,不用刻意去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妨把目标设定为有序地回复自己的各项技术状态与试探各方敌情。对于每场比赛特别是遭遇战,自己可以在赛前制定一套方案,然后和实战情况进行对比并调整,锻炼自己独自备战的能力。毕竟,参考伦敦里约和东京,可以得出结论,就算教练组最后真的给了曼昱单打名额,也是让她守半区,曼昱自己的教练陪练后勤是绝对不会被允许随她入场的,连奥运村都进不去。前车之鉴,曼昱必须从现在开始就锻炼在奥运会上以一己之力备战一个团队的能力。这就是”韬光养晦,但尽人事,不问天命”。
这是我一介球迷的想法,我相信曼昱会做得更好更专业,用不着我担忧。
我比较关心的是,“静候转机”,这个转机,究竟会以何种形式,在何时到来?
欲知未来,以史为鉴。
曼昱这孩子的成长经历,熟悉她的球迷早已倒背如流了,首位世青赛单打卫冕冠军,从小到大成绩拔尖,稳健上升,18年斩获多项重量级冠军,19年陷入“低谷期”,21年技术更上一层楼,东奥受任败军之际,力挫东道主,为女团卫冕立下汗马功劳,全运状态全开横扫宇内,休斯顿登顶实至名归。
不知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何18年表现优异的曼昱,到19年突然陷入了所谓的“低谷期”?很多人包括一些专家都说这是曼昱的技术漏洞被chef马抓住了,也许有吧,你倒是说说哪个运动员还没点短板呢,但我想聊一个不同的角度。
18年,是刘国正临时主持工作的一年,这位在运动员时期曾在大赛中扭转乾坤的年轻教练,在国乒搞网红营销的年代之前,知名度并不算很高,队里一些大牌球员他甚至不太压得住。在他主持球队工作的这一年,可以说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大赛抓得都不错,并主动开始提拔新人。正是在这样权力相对平衡气氛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曼昱大放异彩,一路过关斩将,将她凌厉的球风展现到极致。19年初,曼昱甚至还拿了个卡公单冠。
不过好景不长,18年底,体总备战东奥进入冲刺阶段,做了些妥协。于是被仲文同志发配到宁古塔的刘土席摆驾回宫了。
曼昱所谓的低谷期,基本和刘土席回宫主政的时间线是一致的。
之前分析过,国乒与其说像个球队,更像个封建官僚机构,你用分析封建官僚人事变动与权力变更的方法来看问题,会发现比分析什么技术漏洞更契合实际情况。
段翔教练那段关于曼昱和光头在低谷期努力的解说大家都听过,光头像对亲女儿一样,拼命帮曼昱找出路,有人劝曼昱换教练,曼昱坚决不换。
为啥光头要拼命找出路?很简单,因为刘土席回宫了,来个大抄家,把光头和曼昱所有的资源都查封了,把人脉全堵死了,估计还给了不少小鞋让两人穿得十分难受,大概率那时曼昱的陪练都只剩光头一人了,曼昱那时才二十岁,一般家庭的孩子在这个年纪怕是连父母离异长辈离世都见不得,更何况刘土席这秋后清算的大阵仗?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猛敲一棍,孩子状态能没起伏么?
至于曼昱坚持不换教练这事,最近也有很多人评论,说曼昱太讲义气了,太重感情了,当时要是换了教练,现在不就没这些破事了?
我觉得,曼昱做得对,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没法换教练,只能咬牙坚持,有两个理由:
第一,曼昱无钱无势,她从小到大,可以说是蒙了多少慧眼识人又爱才惜才的教练们的恩走到现在。无论是启蒙教练,体校教练,还是省队教练,这些人都认可她的才能,帮助她进步,这就是一个好汉三个帮。教练们是曼昱珍贵的人脉资源。曼昱和这些教练甚至到现在还保持联系,可见曼昱也认可他们对自己的帮助。从人性角度讲,像曼昱这样凭本事单打独斗的孩子,必须要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多交朋友少树敌,有恩必报,有仇化解。此时光头对曼昱算是有恩,而曼昱和刘土席并没有直接的仇恨,刘土席对曼昱的仇恨是透过光头投射下来的。从道义上讲,不地道的是刘土席,曼昱是占理的,她没必要退缩示弱。从理性角度讲,这就是在建立自己立身处世的信用。
PS:最近居然看到有人骂曼昱启蒙教练,说他没教好曼昱。不知道这些人年纪多大了,可曾上过学,现做哪一行。
第二,在这种情况下能来劝曼昱换教练的,大概率是李公公,或者其他传话的公公。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光头手里唯一的苗子拔了。如果曼昱听他们摆布换了教练,好了,苗子是拔出来了,但这群人还会再把你种下去吗?大概率是当杂草甩田边了,根都没了。不换教练等于苗子上压了个大石头,出头确实是难,但是根基都还在,光头也在努力移走石头,总归是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PS:细节见人心,我从来没听某些皇族聊起自己从前那些教练,大概觉得现在人家人微言轻,不值一提了。
可以说,从备战东奥开始,就是以刘土席为首的小团体,腹背夹击,一手制造了所谓的曼昱的“低谷”。
这两年确实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普通人早放弃了。
现在刘土席故伎重演,而且还招安了光头,无怪乎李公公chef马急吼吼跳出来宣布曼昱进入“低谷”以方便它们名正言顺的打压行为,因为19年20年它们也是如此这般操作的。
如果说上一次对曼昱来说是困难模式,这次就是地狱模式。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些全是毫无根据的猜测,全是为运动员状态不好找借口。
那我们来聊点有证据的吧。
里约单冠,丁师姐,资历长,威望高,成绩突出,可惜在东奥之前,被教练组以技术严重下滑,打不过某倭瓜为理由,放逐出主力层,最后宣布退役。
这位师姐确实是见过大世面,她一声不吭离开了大家的视野。东奥过后,在一次球迷会为她庆生的活动中,已经在高等学府就读的她,把一封信寄给了球迷会并公开于众了,这是她的主管教练陈彬在备战东奥前写给她的信。这位教练在信中先深情回顾了两人多年来并肩奋斗取得的辉煌战绩,然后写道,在接下来的东京周期,很遗憾,我不能继续陪伴你了,对不起!
看过这封信的球迷,即便是心胸豁达的七尺男儿,也无不因深深地感同身受到这信背后透露的无奈、不甘与凄凉而潸然泪下。
陈教练真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他没有跪,他选择离开。
丁师姐没了教练,竞技状态下滑,自然落人口实,要她让位。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不就空出来了吗?
如果要说有一点庆幸,至少丁师姐此时已经功成名就了,而曼昱现在还什么都没有呢。
这只是冰山一角,刘土席做这类事驾轻就熟,估计平时每个无权无势的队员和教练都曾是他练手pua的靶子。
东奥周期的现实就是这么让人绝望,不过,后面的峰回路转,现在大家也都知道了,在所有人对曼昱都放弃期待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国乒丢了奥运史上第一块混双金。
球迷失望,咒骂,民族情绪高涨。
这场比赛前前后后发生了许多事,不予评论。
如果硬要聊点玄学,这一刻,仿佛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在小憩之余,偶尔幸灾乐祸地将目光投向在他们看来早已在世俗的名利场中堕落迷失的人世间,却惊喜地瞥见,有一个稚嫩但挺拔的灵魂,手持圣火,心怀虔诚,以朝圣的姿态一步一步向山顶走来。于是众神决定和她开个小玩笑,先将她脚下的山路化为凭人力绝不可逾越的断壁绝崖,然后在她面前搭起一座直通山顶的彩虹桥。
可惜咱是真不喜欢聊玄学。
混双丢金的本质是什么?
向内看,以小团体为首的国乒领导层,对困难估计不足,对敌情判断有误,对局势把握失控,以及,国乒女队对外协女队的绝对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注意,我说的是“绝对优势”。
向外看,外协女队,特别是日本女队,已经成长到了可以在充满变数的大赛中冲击国乒并得手的程度。
说白了,外协成长了,国乒衰落了。
为何把乒乓球奉为国球,以举国之力供养一个小团体的国乒会被外协逼迫到这个份儿上?
第一,技术优势不在。一向支持女子技术男子化的祖师爷徐寅生曾经说过,“男子(技术)的今天就是女子(技术)的明天”。元女猪脚李公公偏偏不擅长这个,还特敌视技术男子化的曼昱。日本女乒要进步,要超越中国,就要积极推动技术男子化,人家撸起袖子就干,整个零零后一批都走在中国前面。现在李公公当了宫里总管,似乎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问题了,不过李公公来了个更骚的操作:他并没有出台系统的女队训练方案,而是继续压着曼昱,然后把皇太女送到男队龙胖二位那里去观摩学习。
这配方熟悉吗?这味道熟悉吗?这就是冥顽不化江河日下的大清,在看到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革图强之后,忸忸怩怩有点想搞洋务运动了,又怕汉人就此起势,于是一边镇压汉人,一边派自己的旗人子弟出任要职,妄图独得洋务的利好。
第二,商业化失败。国乒本来联赛就搞得不怎么样,但是国乒之前有举国体制积累的人才以及历代教练研究的技术优势加成,各国球员来国乒联赛竞技提升的意愿还是很强的,自从无锡杀出个平野,刘土席吓得赶紧关上了国门,以为可以就此高枕无忧。
这配方熟悉吗?这味道熟悉吗?这就是闭关锁国的大清,以为把所有人都挡在门外,自己的天朝上国黄粱梦就可以永远不醒。
然后人家扛着枪炮打进来了。
现在欧洲联赛搞得红红火火,日本T联赛也开始赢利了,退役的老国手们也往这两处跑,且这俩地方鸟都不怎么鸟wtt。欧洲日本本来就有丰富的体育商业化经验,之后良性循环,资金人才都被吸走了,国内联赛只会越来越流于形式。
第三,厚度优势不在,也就是人才不断流失,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特殊打法的人越来越少而且一代不如一代,曾经陪练层的模仿者技术都高于外协本人,现在这一批人越来越打不过外协,就连所谓的奥运五人计划都输外协。另外大家都能看到的就是有经验有技术的教练统统跑路。厚度的消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商业化失败导致资金匮乏人才青黄不接,技术改革理念的落后又使其雪上加霜,现在再也没有谁敢说”我们随便派谁出去都能夺冠“这种话了。
第四,任人唯亲,作茧自缚。
刘师姐受伤做手术,不是东奥前一天,而是两年前就发生的事了,教练组有充分的时间重新考虑混双人选。
教练组考虑了谁?
皇太女,皇太女,还是皇太女。
自始至终,只有皇太女和黄金左直尝试过配对。
效果如何呢?左直师兄采访亲口说,配得不太理想,不太满意。于是土席公公又让现在的巴黎组合出去试试,一出家门直接输了水鸟倭瓜。
而且太子现在还接不好倭瓜模仿者的发球,倭瓜退出混双竞争,太子皇女真应该手拉手去磕个响头。
折腾一圈回来,最后不得不又把担子撇回给师姐。
曼昱自17年全运会在允许跨省配对的残酷赛制中登顶混双领奖台后,每次在全运全锦中和不同队员搭档,就没出过混双决赛。而刘土席考虑东奥混双人选时,就因为和光头的私人恩怨,从未把曼昱划在名单中,最后翻车了,不带民族情绪平心而论,你说,该骂的是日本人,还是刘土席?
如果当时不偏不倚,愿意让曼昱和左直配一次试试,东奥混双花落谁家犹未可知。
混双丢金的本质,就是曼昱转机的本质。
外协的成长曲线和以小团体为首的国乒的衰退曲线的交点动态起伏,最终会活动到一个临界点,一个逼着教练组不得不启用曼昱的临界点。
由于旁人无法窥及的暗流在涌动,因此很难判断这个临界点会在何时何地到来。
也许在杭州,也许在平昌,也许在釜山,也许运气不那么好,在巴黎,在卡塔尔,甚至在洛杉矶,也许这个时机早已到来了,就在新加坡,就在萨格勒布,只是我们还未能把过去与未来的碎片拼成道标。
在这个时机还未正式明了之前,曼昱要做的,就是韬光养晦,时时打磨自己的兵器铠甲,随时准备决战。
休斯顿就是一个例子,东奥结束后,由于小团体必须直面衰退程度比女队更严重的男队问题,不得已抽出手来处理一些变故压力,没法完全控制女队局面,曼昱趁着压在身上的石头暂时被移开之际,稳稳把握住机会,一举登顶。刘土席倒是阴损,想出了让曼昱和美国队员打混双一招,居然还冠冕堂皇地打出小球外交的旗号,确实是高。可惜这种小风小浪,对于在那黑暗的两年中早已千锤百炼的曼昱来说,就是piece of cake。
聊个小插曲,刘土席的小球外交成果究竟如何呢?当时美国各路大小媒体,没有一家提这个事的。只有休斯顿当地一家媒体,在其网页上刊登了一条连竖向滚动条都没显示的消息。消息一公布,社交媒体上外国球迷大骂,不是有规定混双一个协会最多只能出两对吗,凭什么中国可以组三对?这就是外协们对刘土席处心积虑策划的小球外交的真实反应。
回到我最初的问题,曼昱是否能从这个近乎绝望的境地中,斩获她最想要的那块金牌?
第一,取决于以小团体为首的国乒的衰落速度。
第二,取决于外协的成长速度与冲击强度。
用不着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我不爱国,指责我唱衰国乒。
不爱国,谁tm有闲心关注你这些破事?
唱衰国乒,这是我有的能耐?一个握着一手皇家同花顺还能出老千的庄家,硬生生把自己输得底裤都赔干净了,这是我唱衰的?
我不过是希望一个勤奋的天才能站在她应得的世界最高舞台上向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炫耀人类突破自身极限那一瞬的美学。
曼昱现在的处境,本质上和19年20年那会儿是一样的,而且只会更艰难。等级清零,道具清零,存档清零,从困难模式调到地狱模式。之前至少能摸着光头过河,现在是独自站在泥沼中,所有的梯,桥,舟,都被撤了,还有无数幽灵般的手不知何时从哪个阴暗的角落伸出,冷不丁地扼住咽喉。
国乒历史上不是没有过被逼入绝境的天才,她们或选择退役,或投身外国赛场,像曼昱在21年这般硬杀出一条血路,还真是前无古人,如若遭遇曼昱当下这番绝境,没有一个运动员敢奢求自己的明天。
曼昱不想走前辈们的老路,想开创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现在看来她走得稍微有点远,不止开创了独特的技术风格,甚至披荆斩棘地从一片蛮荒中开出了一条路,一条不需要追问终点在何方,其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的路。
虽然曼昱看似在重复19年20年的经历,可又有些不一样,她自己在悟。那些曾经授之于人的教条背后,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她在融汇贯通。
天下武功绝学,降龙十八掌最后一式,师傅传授不来,秘籍记载不了,无人可问,无门可学,唯有凭一己之力在死生之地奋力冲撞,激出开悟的火花,点燃敌人用于障眼的那层薄纱,过往的积累会如清风明月在心中拂过,让隐秘在来路上每一个脚印中的一招一式明晰连贯起来,这一刻你看的比谁都真切,势,完全站在你这一边,每一个细胞,蓄势待发,绝杀之技,呼之欲出,此时尽可放手去搏,纵横战场,快意厮杀,风卷残云般直至冲刷到敌军片甲不留。
在这一刻来临之前,我的朋友,人类全部的智慧,就是等待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