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语言障碍,中国小伙仅凭3个单词就娶到俄罗斯姑娘,真实记录
俄罗斯女多男少,早就引发了国内网友的关注,因此网上很多人喊着要去俄罗斯找媳妇,但又担心不会俄语。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个俄罗斯老华侨的真实故事,让语言关不再成为国内网友的障碍。
在90年代初,一个中国人受国内单位委派,前往开设在俄罗斯乌兰乌德的公司做技术性工作。这个中国人这里就叫他小周(化名),由于是技术员,自然是一句俄语不会。乌兰乌德是毗邻贝加尔湖的一座城市。有一天,这个公司组织员工去贝加尔湖畔烧烤。小周自然也在其中。由于小周在乌兰乌德还认识一个中国老乡,会俄语,平时出去玩的时候总是帮忙当翻译。两人处成哥们,于是这次烧烤小周就喊上了这个翻译一起去。这个翻译暂时就叫小刘。

烧烤的时候,小周公司的人在一起烧烤,而小刘却跑到湖旁边,和一群也来湖边休息的俄罗斯女孩聊上了。等烧烤做好了,要吃的时候,小周就去喊小刘。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小刘不但没有喊过来,小周也坐在旁边,通过小刘和这群俄罗斯女孩聊了起来。结果双方聊得还不错。最终分别的时候,俄罗斯女孩主动要了联系方式,小周当时也没有想太多,于是随手把公司的电话写到一张纸上,递到其中一个女孩手里。
结果过了一个星期,真的有电话打过来了。公司接电话的人俄语也不好,小周也不懂俄语,两人手忙脚乱,最终把一个为公司员工做饭的俄罗斯老太太叫过来,接电话。老太太接完电话后一个劲笑,然后和小周说,有女孩约小周礼拜天去市中心列宁头像下见面。

那个周日,雨下个不停。小周邀请了小刘一同前往,两人撑着伞,在列宁像下等了半天,却没有人来理会。正准备失望而归时,那个女孩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让小周惊喜的是,她正是当时向他索要电话号码的那位女孩。女孩解释道,她一直在对面的电影院观察着小周和小刘的一举一动。接着,她告诉小周:“明天,只你一个人来。”
小周并不傻,他回到家中后,立即向小刘学习了三个俄语单词。有人可能会猜测是“我Я”、“爱люб”、“你ты”这三个单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小周学习的三个单词是“那边Вон там”、“电影院кино́, кинотеа́тр”和“公园парк;городско́й сад”。他的计划是,见面后先带她去那边,然后一起看电影,再一起去公园散步。

如预想的那样,见面后一切进展顺利。虽然两人语言不通,但他们通过互相数手指,以及用对方的语言教对方如何数数,成功地沟通了彼此的想法。尽管交流内容简单,但这次约会的气氛十分融洽。
这次经历给了小周动力,他开始学习俄语,并经常主动与公司里的俄罗斯同事交流,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最终,他的俄语突飞猛进,并成功地与这位俄罗斯女孩结婚、生子。小周最终留在当地,度过了青春年华,成为了老周。
这个故事是由老周亲口讲述的,虽然他忽略了一些细节,但故事仍然引人入胜。我认为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两点:首先,在感情方面,只要双方有诚意,语言并不是最大的障碍。这一点对于当今被感情困扰的人具有启示意义。其次,当时的人们非常单纯,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的人,都少虑少思,跟着感觉走。最终,生活也给予了他们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