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优公考】2022合肥市直、巢湖、庐江事业单位面试题预测:谨防花样电子烟
考生请听题:
近日,有科普评测自媒体发布了一则“警惕儿童电子烟”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该视频曝光了一款号称“气体口香糖”但与电子烟十分相似的产品。该产品吸一口就能吐出烟雾,产品外观风格“可爱”,包装像零食,对未成年人有极强的吸引力,甚至纷纷购买,效仿成风,对此,你怎么看?
下面开始示范答题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青少年正如园中的青葵,终日向阳,朝气蓬勃。但是近期,“气体口香糖”打着“果味口香糖”的名号,却行“电子烟”之实,对青少年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危害,一方面,由于它含有尼古丁,被青少年吸食后会危害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未成年人的模仿能力强,这种行为很快就会传播,从而形成不良风气。
是草有根,是事有因,想斩断这只伸向未成年人的罪恶之手,我们还需全方位透视:
1.青少年防范意识差。部分学校只重视学生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心理状况,导致青少年虽然学习成绩尚可,但防范意识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商家的蛊惑,从而落入万丈深渊。
2.政府缺乏管理措施。“儿童电子烟”之所以瞒天过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因为其不在《食品安全法》和《烟草专卖法》的管控之列,所以才能够放肆打擦边球,行走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烟草专卖局的管控之外。
3.平台资格审查不力。一些网购平台对于“气体口香糖”的资质审查力度不强,有些经营者甚至售卖三无产品,准入门槛很低,并且没有对购买者进行实名认证,核实其年龄,从而为青少年集体接触“儿童电子烟”搭建了桥梁。
既然已经找到病灶,我们必要对症下药,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加强宣传教育。有关部门通过开展“宣讲进校园”活动,将“气体口香糖”的外形以及危害向在校师生进行讲解,揭开“儿童电子烟”的伪装;学校也要加强监督,发现吸食“儿童电子烟”的学生要及时制止,并对此进行心理辅导,以劝解为主,惩罚手段为辅。
2.填补法律空白。针对“儿童电子烟”三不管的现象,及时制定出配套的规章制度,严格判定“气体口香糖”的性质,积极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断绝“儿童电子烟”与儿童的接触渠道。有关部门更要建立监督小组,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做到严惩一起,打击一起,警示一片。
3.提高准入门槛。平台加强对电子烟经营商家的资质审查,一旦发现假冒伪劣或者三无产品,立刻下架处理。对于购买者也要进行实名认证以及人脸识别,未满十八岁不可购买电子烟类产品。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青年时期正是读书奋进的关键时期,正因如此,所以无论电子烟包装成什么模样,只要它以“吸烟”为卖点,就必须远离未成年人,这是道德的底线,更是法律的红线。
答题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