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选择类】(小白速学面试必刷题)

2022-08-30 09:05 作者:上岸大青蛙  | 我要投稿

6.有人说道德对社会秩序有支撑作用,有人说法律对社会秩序起决定性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审题】

这是一道态度观点题,要求谈谈道理和法律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可以把两个观点设定为两个论点一一进行理解。具体结合题干进一步分析。

审题点1:“有人说道德对社会秩序有支撑作用”

这是题目中的一个观点,所谓支撑作用是指道德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这个观点是有其道理的,道德所规定的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而且道德是一种行为选择,出自于认同感,所以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良好道德,那么在做出行为选择的时候也会符合规范,必然可以带来社会秩序的稳定。

审题点2:“有人说法律对社会秩序起决定性作用”

法律是从道德中抽离出来的,他以强制力保证着道德的底线不被突破。所以法律会把人的行为约束在一个框架之内,保证着每个人都不会出现太大的“越轨”行为,这种保障就是其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所以这句话也是非常正确的。

审题点3:“谈谈你的理解”

这是典型的态度观点的问法,对双观点的题目谈理解,可以先对每个观点谈谈看法,并通过道理、举例的方式进行论证。比如在论证道德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前中国的抗疫工作,民众的主动配合就是通过道德来起作用的;比如在论证法律的时候,可以结合美国当前黑人的游行运动,看到法律不公之下会带的混乱。

之后可以谈谈两个观点之间的关系,说明道德法律并行的重要性。并由其重要性来一一阐述如何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如何维持法律尊严。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以是:结合题干中两个观点,分别就道德和法律对社会秩序的作用谈重要性并举例论证——结合道德和法律的特点说明两者均需保证,以此引出如何提升道德素养以及如何保证法律尊严。

【思维导图】

【解析示例】

我认为这两个观点都是有道理的。“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两者都对社会秩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道德对社会秩序有支撑作用,强调了道德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保证着社会秩序不崩塌。道德是千百年来经过社会的不断积淀所形成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一个人所能做出的良好选择,它依靠着人内心的认同感发挥作用。道德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他可以帮助大众做出有助于社会发展的行为选择,比如当前,我国民众越来越有大国国民的素质和风范,社会风气日益清朗,大家越来越能够把文明、礼让、和谐等优良品质时刻落实在行动中,这一结果,少不了的是我们当前好家风、好民风、好社风的建设,政府不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引导行为规范,就是在努力发挥道德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法律对社会秩序起决定作用。这句话强调了只有法律有效力,社会才能运行的有条不紊。毕竟,法律是对行为的底线设定,一旦越过法律,带来的肯定是对他人或社会的伤害,所以法律一直在告诉着人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它把社会行为约束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帮助构建起公平公正而又相对自由的生存环境,而这种能够让人感受到公平与自由的秩序恰好就是良好的社会秩序。反观当前美国混乱的社会秩序,就有由于之前黑人群体在法律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引发的,长期以来的偏颇执法,会挤压人内心对法律的尊敬,进而通过打破法律约束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这就带来社会上的混乱。

法律和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体两面,毕竟道德可以弥补法律约束的空白部分,而法律又把最底线的道德以强制力来保证每个人的绝对遵守,所以我们既不能缺少秩序的根基,也不能缺少秩序的维护,这就需要:

一方面要不断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政府要深刻认识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大意义,把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来,通过提升政府使命感,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另一方面,提高法律威严。“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我们一定要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操作性,也要对已有的法律制度严格、公正的执行,确保法律落地生根发挥作用。

【拓展知识】

这道题在对策方面还可以有其他可以补充的。比如在提升公民道德方面,还可以从多方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可以发挥学校作用,通过设置思想道德相关课程,引导学生群体以品德高尚之人为模范,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通过制作一些关于传扬良好社会风范的小短片,引导大家向上向善;比如在维护法律方面,还可以细化执行。通过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净化执法人员队伍、厘清法律职责、强化执法监督等手段,推进执法人员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增加民众对法律的认可度和敬畏感。

【知识积累】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法治精神强调对法治的尊崇和敬畏,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实践的精神动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大力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好这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坚持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道德是法治精神的重要滋养。法律和道德都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社会规范,都能发挥规范人们行为的功能,但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不同。法律更注重以国家的外在强制力保障规则实施,主要是一种他律。道德虽然也通过社会评价等方式产生外部约束作用,但更强调自律,通过人们内心的价值认同来感染人心、凝聚共识,实现个体对于道德规范的自愿遵从。现代法治强调良法善治,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道德作用的发挥。道德为法律创制提供伦理基础,为法律的正当性提供评判标准,也为法律实施提供道义支持,对于法治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道德能够通过价值认同,引导个体自觉尊崇良法善治,增强个体的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契约意识、责任意识等,让法治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信仰。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结合起来,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当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必须充分发挥道德的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自觉,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真题】

(1)最高法发布案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中,让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不再是法律和道德的两难问题,让做好事的人没有顾虑,让做坏事的人有所畏惧。对此,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2021年5月31日上午内蒙古区考)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对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2019年4月14日上午辽宁省考)

【选择类】(小白速学面试必刷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