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前线三战(2045~2051)新苏联战场(版本3三战双方决战){完结篇}
而这也是苏联最高指挥部的策略——对荷兰低地和德国进攻只是一个诱饵,目的是将美方在华夏和苏联最后的预备部队引出,择机歼灭。
对苏联人的好消息是,北约方面的确上钩了。 坏消息:美国驻欧洲陆军战术导弹部队发射了4颗总当量为1600万tTNT的热核武器导致西线后勤差点崩溃
从2049年8月起,情报领域的眼线就不断传回北约要进行一场大规模作战的零碎情报。可以预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员将投入超过300个旅的部队,从德国南部到比利时一线全部展开进行一场大规模的穿插包围作战。针对可能出现的态势,莫斯科下令泛欧境内所有的智能战争机械工厂加班加点生产战斗用机器人并投送西线战场。到2049年9月1日,西线苏军利用来自联盟军工,IOP公司,铁血工造等企业的产品组建了40个旅的摩托化步兵旅并在西线分阶梯展开
2049年9月18日,北约方面的全线反攻开始。从纽伦堡到荷兰沿岸,长达900公里的战线上北约全面向苏军防线发动攻击。从英国出发的伞兵降落在安纳姆附近,企图切断苏军在荷兰低地守军的退路。9月22日,北约方面的空降作战被安纳姆以北的预备部队所粉碎。虽然如此,察觉到伞兵突袭的苏军指挥官则选择收拢防线。25日,苏军退出瓦尔河防线,向杜斯堡—阿帕多恩方向重新部署防线。随后的几个星期里,欧盟军的数次攻击也仅仅是夺回了阿帕多恩,荷兰北侧的大片领土依然掌握在苏军手中。如果不是考虑到荷兰方向可能遭受北约方面登陆的风险,最高指挥部才不会允许了西线撤回内陆地区的防御方案。11月3日,西线苏军放弃了荷兰的阵地,转移至德国境内构筑防御。
西线苏军的撤退鼓舞了北约司令部,欧盟军向荷兰方向推进的同时,攻占了杜伊斯堡和杜塞尔多夫的美军正在围攻埃森。西线撤退后,中央集群没有死守莱茵地区的必要。从11月10日起,苏军中央集群,南岸集群逐步向北撤退,重新构筑图林根山脉地区-明斯特-德国荷兰边界的第二道防线。
北约司令部认为,只要再从图林根山攻入德国并切断苏军退路。就有可能将苏军西方和中央集群包围在北德平原歼灭。因此在2049年11月底,北约方面调整了军事部署——将大量的主力部队沿法兰克福-纽伦堡一线展开,准备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2049年12月5日,新苏联多只特种部队携带3颗65万tTNT当量的热核武器通过白令海峡潜伏至美国境内
在波罗的海舰队掩护下,超过60个旅的部队分别从波兰和波罗的海海运航向两个方向朝吕贝克集结。当11月10日苏军向北撤退时,这些轮换的进攻部队已经从不莱梅向明斯特进军。11月29日,正当北约方面调动重兵至纽伦堡-维尔茨堡一线时,苏军开始执行“西风带”行动。
首先投入战斗的是增原来的60个摩托化步兵旅,这些部队装备了IOP最新制造的战术人形,并针对之前战斗中展开与部署弱点重新进行了调整。人类指挥下放到班长一级,可以更加灵活的直接指挥战术人形作战,其作战效率远高于之前的部队。刚刚接替美军驻守鲁尔区的盟军部队完全无力抵挡这种规模的进攻,不得不放弃荷兰和鲁尔区退守比利时。得知苏军展开反击后,美军企图通过威斯巴登向鲁尔区增援——却被中央集群和南方集群的牵制性的反击拖住,无法从战斗中抽身。
西方集群快速推进,直接向比利时和法国边境奔去。12月23日,西方集群先锋已经逼近巴斯通。同时在比利时,超过40个旅的欧盟部队退守比利时海岸线——显然苏军也没有想冒着巨大损失歼灭他们,只是通过河流和火炮将欧盟部队封锁安特卫普-布鲁塞尔一线无法机动。通往巴黎的道路上仅有巴斯同的一小支美军伞兵部队和色当的一直法国巡逻部队,完全无法直线袭来的西方集群摩托化步兵旅。美军的伞兵部队在抵挡了艰难的96个小时后朝博伊斯方向与欧盟军回合,苏军西方集群对这支溃兵没有任何兴趣,加紧向卢森堡和法国进军。1月5日,卢森堡被攻占,当日,色当防线守军向苏军投降。
通往巴黎的大门打开了。
巴黎,2050年1月6日。西方集群突然出现在法国境内让法国政府措手不及,到了6日中午他们在才仓促中下令法国南部防止地中海登陆的驻防部队立即北上增援巴黎。苏军的装甲部队沿着公路向兰斯进军,巴黎附近可用的兵力仅有凡尔赛附近驻扎的首都预备队。北约司令部匆忙调动在英国的伞兵部队,并向法国政府保证只要他们能守住巴黎一天,从英国起飞的伞兵可以在8日早晨增援巴黎。
对巴黎的进攻在7日清晨打响,虽然苏军只有两个摩步团的兵力,但是面对仅仅一个凡尔赛卫戎营,他们还是有信心可以很快攻陷巴黎。攻占巴黎北部的战斗很顺利——但是在第四区,塞纳河上抢占桥梁的战斗中。苏军面对守军顽强的抵抗,未能前进一步。8日凌晨,巴黎城内的苏军得到了北约伞兵部队重新部署的情报,为避免在巴黎城下被歼灭,他们趁夜撤出了巴黎。
撤出巴黎后,西方集群先锋掉头向比利时的欧盟守军反扑。10日上午,从里尔向巴黎进军的法国部队遭遇了北上的西方集群。两天的激战过后,西方集群开始向比利时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方向收缩包围圈。显然,闪击巴黎的计划破产后,他们需要夺取比利时挽回比分。1月15日,西方集群包围根特。未能来得及从包围圈中撤出的15个法国旅向俄国人投降。成功脱逃的欧盟部队一路向海边溃退。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的悲剧即将再一次上演——如果不是美军及时的攻陷科隆,迫使西方集群回防荷兰。
2050年,1月22日。科隆失守,美剧18个旅在稍作休息后继续向杜塞尔多夫进军。西方集群和中央集群之间的缝隙逐渐扩大,这迫使西方集群司令部放弃了围剿欧盟军队的想法,转而向中央集群方向靠拢。2月1日,美军对杜塞尔多夫的攻势被粉碎,但科隆突出部依然如尖刺一样随时可以切断西方集群撤回德国的退路。北约司令部根据1月底杜塞尔多夫中,苏军“机器人部队”的作战表现分析判断——此时苏军西方集群已经不具备发动攻势的能力。
现在,苏军占据着大半个比利时,荷兰,德国北部。在地图上长达600公里的战线上有3个作战集群进行防守。其中,卡塞尔和鲁尔区方向上是他们之间可能薄弱的防御空隙。山区不利于进攻展开,苏军在图林根山脉地区的顽强防守在2048年就被领教过,因此唯一的选择是从鲁尔区方向北分割西方集群和中央集群并最终消灭比利时荷兰境内的苏军。按照北约方面预计,苏联的战争机器已经处于极限状态。一旦一整个集群的兵力被消灭,敌人的失败是不可避免。
2月5日,美军展开了反击。科隆-杜伊斯堡,马尔堡-卡塞尔,维尔茨堡-莱比锡方向上,美军各自集结了50个旅的兵力同时同步展开攻势。凭借着地形与防御准备,中央集群和南方集群的防线暂且稳固。但是在西线上,杜塞尔多夫两次被美军攻入,西方集群的残部很难抵挡准备充分的美军重装部队。2月15日,中央集群放弃马尔堡-卡塞尔地区的防线,抽调预备部队途经山区从侧方攻击科隆——这场不怎么成功的反击只是暂时拖延了美军对杜塞尔多夫的进攻。2月26日,美军再次发起进攻。杜塞尔多夫守军无力阻挡进攻,最终全部被歼灭于城区。中央集群和西方集群不得不调动预备的休整部队迅速开赴鲁尔区,然而在同一天,欧盟军重整旗鼓,向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方向进攻。3月5日,西方集群放弃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向马斯河方向转进。3月9日,卢森堡,被美军收复············3月20日,西方集群仅控制德国边境地区。
苏军展示出的防御弱势让北约司令部相信,只要将西方集群和中央集群分割并歼灭后,东方阵营将无力维持战争并选择投降。他们并不知道,甚至正在荷兰,比利时(残军,未撤退从而打游击),德国境内顽强抵挡北约进攻的苏军将士们都不知道——苏军最高指挥部克里姆林宫暗藏的杀手锏即将启动。
北兰岛事件前,俄联邦已经在圣彼得堡完全吸收并建立了一支无人装甲部队和地效飞行器部队。然而这支部队的不管从规模还是配套构成上只能在东欧范围活动。在2049年一月,大量的德国工程师进驻新苏联东欧军区。这是一场跟时间竞赛的死亡赛跑,他们要在这里打造一支可以在东欧平原上对北约联合陆军产生致命打击的无人装甲部队。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包括400辆天王星-50BVM无人战车,各100辆提丰,奎乌重火力平台(我就这么叫,这两玩意不是坦克不是火力支援车),50辆道尔-50MW,200辆T14U/BVM主战坦克,150辆T-95MSW(195工程现代化无人版本)主战坦克,,100辆BMPT-14MSW无人火力支援车,50辆“联盟-50MSW‘152mm无人自行榴弹炮,30辆”联盟-郁金香MSW’203mm无人自行榴弹炮,15辆TOS-5W无人喷火系统(温压弹),50辆“通古斯卡MSW“无人自行防空炮,80辆"埃奎斯W"无人空地两用导弹车,600辆天王星-50BVM无人战车,4艘导弹攻击型地效飞行器,4艘大型载具地效飞行器和8艘人员运输飞行器。它将由华夏和苏联和东德工程师在9个月的时间内完成。
2044年德国社会党起义失败后,相当一部分德国人选择流亡新苏联。这些前东德,北德地区的德国人在目睹了法兰克福政权对与被污染区人民生活处境的不闻不问与刻意忽视,发誓要将腐朽的法兰克福政权摧毁。这些从未在档案上存在过的“德国人”成为了情报方面的黑区——北约渗透进苏联方面的眼线直到战后才知道这些人的存在。
在这群德国人的协助下,2049年8月,苏军在东欧苏占区实验了这些无人战车。9月,当西线的北约军展开反击后。最高指挥部针对第12WR加强装甲师的新任务也已经下达,这群科学家还有六个月的时间完成战术人形与无人装甲部队的匹配和训练。自10月起,无人部队在东欧军区进行登录+突破作战演练。同时自10月起,地效飞行器部队在巴库附近水域进行登陆作战演练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准备
2050年3月,北约军在北线猛烈进攻比利时的同时。东欧军区内的工程师们正在加班加点的调试最后一批决战先锋部队所需的无人装甲部队。“信风”计划——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纯无人部队(指挥不算)和地效飞行器部队作战。由400辆天王星-50BVM无人战车,各100辆提丰,奎乌无人重火力平台(我就这么叫,这两玩意不是坦克不是火力支援车),50辆道尔-50MW,200辆T14U/BVM主战坦克,150辆T-95MSW(195工程现代化无人版本)主战坦克,100辆BMPT14MSW无人火力支援车,50辆“联盟-50MSW‘152mm无人自行榴弹炮,30辆”联盟-郁金香MSW’203mm无人自行榴弹炮,15辆TOS-5W无人喷火系统(温压弹),50辆“通古斯卡MSW“无人自行防空炮,80辆"埃奎斯W"无人空地两用导弹车,600辆天王星-50BVM无人战车,由4艘人员运输地效飞行器和1艘载具地效飞行器配合1搜导弹地效飞行器的掩护下将首先在登陆点投送一个坦克连和一个人形步兵营的兵力,随后跟进的坦克登录气垫船和后续的登陆部队将投入登陆场,最终完成登陆目标,如果作战失败,克里姆林宫将会引爆由特种部队部署在华府的3颗65万吨热核武器。
目标只有一个,通过迅速撕开北约战线占领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直接改写东欧局势。

同时,这是莫斯科方面的一场豪赌。战争进行到第五年,不管是泛欧联还是苏联已经无力维持战争的人力消耗——从编成上即可以看出这一点:10个旅+1个师,只有2个是纯粹的陆军摩托化步兵旅编制,其余部队为:
一个内务部快反旅, 两个边防旅, 一个内务部快反旅, 一个海军步兵旅, 一个参与空降行动的伞兵旅, 一个内务部合成机械化旅, 一个内务部特种部队混编旅, 一个军工联合装甲破袭师
虽然从2049年10月起,这支部队已经进行了连续4个月的突破作战训练,但是这样混编对于登陆行动依然是极大的考验。为配合陆军的突破,苏联和泛欧联盟还抽调集结了90架的可进行空降作战的伊尔76M和安124M和20架TU-22M5轰炸机,第一阶段以空降兵夺取机场,控制意大利全境;第二阶段则以夺取的意大利机场为跳板,闪击法国。海军黑海舰队和地中海舰队摧毁北约地中海沿岸港口
3月15日,西欧局势的恶化已经迫使莫斯科启动“信风”计划——装甲部队从列宁格勒运到战线最前沿。2050年3月20日,“暖潮”行动开始执行,黑海舰队倾巢出动。23日,意大利境内活动的克格勃特工确认了意大利政府应对攻击的反应,在当日的天气广播中发出“高压带即将降雨”的暗号。
24日,确认了行动暗号后,在空天军编队和航母编队的掩护下,地效飞行器登陆部队向意大利发动进攻。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巴西利卡塔省和塔兰托港的夺取——在夺取塔兰托后,泛欧联盟的无人装甲部队和装甲部队可以搭乘运兵船进入意大利 。同时,从保加利亚,希腊方向起飞的空降兵在3个歼击机团和黑海舰队海军航空兵的掩护下,向意大利全境实施空降作战。突然出现的地效飞行器让意大利军队完全没有准备,塔兰托的分舰队还未能作出反应前就已经被导弹地效飞行器捕捉并被超音速反舰导弹击沉。地效飞行器部队的登陆没有遭遇到多少抵抗,意大利守军还未来的及进入滩头防御阵地和启动重武器就已经被登陆部队击溃。落下的苏联空降兵攻占机场后,苏联飞机迅速的将坦克和大炮通过空中运抵意大利。在行动开始后的24个小时内,近半个南意大利就已经落入了苏军手中。
25日,意大利政府才绝望的意识到大量的泛欧联军队已经在他们的国土上出现。那不勒斯的舰队匆忙出港才免遭被陆地火炮击沉的命运。那不勒斯,塔兰托,巴里,安德里亚——现在,整个南意大利已经落入苏联人手中,而不知疲惫的铁血人形部队和无人装甲部队还能继续往北进攻,剑指罗马。
抵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26日,未通知美国和法国方面。罗马政府向苏联和泛欧军事联盟投降。黑海舰队的航母编队无害的进入了第勒尼安海。27日,从罗马转场起飞的战术轰炸机在远程歼击机的掩护下轰炸了土伦,马赛和蒙彼利埃。法国人绝望的意识到,西地中海已经不再安全。与此同时,欧盟的绝大多数重型兵团已经与苏军在比利时和荷兰陷入鏖战。完全没有可能短时间内回防地中海沿岸。
法国局势逆转的比莫斯科估计的还要夸张,由于罗马毫无抵抗的迅速投降,法国政府内部就是否继续战争产生了极大分歧。28日,在法国活动得谍报组织探明法国人的军事防御能力比最初的情报评估更为乐观,因此发出了“低压带即将降雨”的暗号。29日,黑海舰队对土伦以东的小镇发动登陆作战。匮乏防御能力的土伦港在30日被攻陷,法国舰队为避免战舰落入苏军之手选择坐沉港口。而在空中,完全没有遭致任何空中拦截的苏联空降兵成批量的降落在法国南部。空降兵与后续登陆的部队汇合后,立即沿着公路向北进军。
对北约军团的决战开始了。
2050年4月1日,巴黎在惶恐中迎来四月。虽然西方集群几个月前第一次进攻巴黎,因为凡尔赛主驻守的法国卫戎部队和来自英国的伞兵的反击而暂时告败。但现在,黑海舰队成功在土伦登陆后,法国的命运已经揭晓。坦克履带碾过普罗旺斯的薰衣草,沿着罗纳河的河谷北上,拿下里昂只是时间的问题。图卢兹外已经能看到苏联人赤红色的军旗,毫无防御能力的法国南部在一周之内就会被征服。再有两个星期,为了军队就如同铁幕一样展开,将凡尔赛和巴黎牢牢困住,到那时抵抗除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人道主义灾难外不会有别的意义。
是将最后的机动兵力集结在巴黎城下迎来最后的战斗,还是在局势变为跟意大利一样糟糕之前和苏联人退出战争?法国政府尚在争论不休的时候,美国人鲁莽而冲动的行为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4月3日,苏军先锋已经抵达里昂。对于德国境内的美军来说,法国南部的苏军随时可以切断他们德法边境的补给线,并且从背后攻击向北线进军的军队。此时此刻已经没有部署在法国的军队任何办法阻挡苏军沿着公路北上,对于美军和华府来说,为避免法国无法承受本土战争的压力而退出战争,必须采取高风险的方式将法国留在战争中。
4月4日,紧急调向贝桑松的陆军战术导弹(ATACM)部队向里昂发射了载有战术核弹头的导弹。夜间19:56分,蘑菇云从法国里昂升起。
美国人单方面对法国境内城市发射战术核武器,没有对于法国正在撤离中平民的做任何考虑,发射过程还碰巧被贝桑松的居民拍摄并发布在战时网络上后——法国舆论如滚油锅里撒进一把盐一样炸开:对于盟友向自己国土单方面使用核武器的行径,法国战时政府在议会遭弹劾。4月4日之后,对于法国人来说,战争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已经被动摇。法国政府是否还要跟北约在战争中共进退的根基已经摇摇欲坠。
2050年4月5日,无人装甲部队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进入巴黎
法国政府下定决心,宣布向泛欧军事联盟和苏联媾和,并立即禁止北约组织进入法国或通过法国领土向德国运输物资。
这意味着德国境内的美军被彻底切断补给线。
法国的背信弃义和新苏联的快速推进顿时让位于布里斯托尔的北约司令部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最终,北约司令部下达了美军全方位向鲁尔区进军,突破苏军封锁与荷兰防守的欧盟军汇合并撤离欧洲大陆的命令。这是一场没有胜算的突围作战——深陷在南德的重装部队过多,哪怕西方集群难以抵挡美军的进攻,只要弹药和油料耗尽,在德国境内的北约部队不过是砧板上的肉。4月15日,美军在突围的过程中遭受了来自三个方向的攻击,苏军动用了一切在西欧运转的空军基地和作战飞机对美军施加地面打击。最终,仅有的20个美军旅成功从鲁尔区突破苏军防线撤至法国海岸,其余的美军则在耗尽弹药后放下武器投降。同时,比利时的欧盟军队遭受了一场比敦刻尔克大撤退还悲惨的溃败。最终成功从炮火和轰炸下脱逃至英国的部队仅不超过10个旅。
至此,欧洲大陆上的战事彻底终结。
历经5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最终在欧洲大陆和华夏熄灭。然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火种尚未完熄灭——北约的失败犹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的战争债券如同废纸一样被抛弃之后,领不到抚恤金的美国公民向华盛顿特区进军。联邦政府在一夜之间垮台,诺克斯堡被各路人马包围,成为了混战的绞肉机。纽约则成为了雇佣兵和富人最后的壁垒,从波特兰到迈阿密,从堪萨斯到纽约。美国内战的突然爆发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画上了句号,失去了对手的而停止的战争却永远的改写了世界的格局。
在南美,失去了美国支持的傀儡政府轰然倒塌,然而对于拉美的起义军来说,秩序崩塌后要面对的是穷凶极恶的军阀和犯罪分子——他们尚需多年才能将秩序带回自己的家乡。
在欧洲,面对陷入混乱的美国,英格兰已经缺乏了继续战斗的理由。而那些未能返回美国的士兵,不知应该用喜悦还是悲伤面对自己剩余的生命。
在亚太,失去了国家和家乡的美国士兵则留在南太平洋的孤岛上,期盼着有生之年有机会返回自己的家乡。而华夏的大地上,肃清了叛徒之后,华夏人民更需努力的重建破碎的家园。
而原本被北兰岛事件和北极光事件重写的世界秩序,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后再一次被改写:新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的势力从乌克兰的边界一直抵达了英吉利海峡的沙滩,并且把整个阿拉斯加(新苏联决定的原决战地点)泛欧军事联盟和华夏作为共同的胜利者囊括了地中海和印度洋畅通航行的权力——他们将作为新联盟的盟友承担着中东和非洲的未污染区的开发责任。
战争,也永远带走了许多生命。由于食品,能源,医药供给配额限制,在2045-2050年间,约有2000万平民死于以上因素导致的死亡。反而,有统计的战争阵亡和失踪人员仅为195万。在这场战争中,人类摧毁了最后一点可能自我挽救的基础建设和工业设施,换来的是接近于中世纪一般,未开发的世界。
如若不是那些在战争中提供战术人形的人形机械公司及时挺身而出,用人形机械取代了这些损失的劳动力,人类文明的灯火将注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