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 “她” 与性别多元化

一、“她” 字缘由
今天很无语,看到微博田园小仙女又在通过汉语第三人称复数代词无性别区分,污名化 “他”,进而将矛头一转又开始输出蠢笨的田园女 “拳” 文化。即没有汉语言文字的一般朴素知识,也缺乏客观思考。为女性单造 “她” 字,实则是近代西学东渐与女性运动的造物,是为女性专造的专用代词。打个比方,实际上,“他” 字(在北京官话)的使用是不区分男女的,但 “她” 字创造后,“他” 承载女性第三人称的用途被弱化,从性别泛用到普遍地特指男性第三人称。

汉语女性第三人称代词 “她” 的出现,最早始于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人物——刘半农的新诗《教我如何不想她》(此处 “她” 为新造字,从女从他,他省声,他字义转;同形字 “她”,古文 “姐” 字,与 “毑” 同)。
“她” 字出现前,主要受英法文学翻译,第三人称有阴阳性之分,再加上为声援 “天乳运动” 等女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先锋派便在刊物(《新青年》等)、文学、报纸等纸面媒介中,通过人称代词对女性角色进行强化,前后有 “伊”、“他女”、“那女人” 等多种表述,但依旧主要流于文人的文字,难以下沉到普罗大众的口语中。
刘半农创造性地利用六书转注新造同音 “她” 字,一来无需增加口语负担,二来直接通过替换意符区分性别,在最大程度不破坏大众口语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三人称性别的区分。同时期,虽然英法语并未对第二人称强区分男女性别,但依 “她” 字,第二人称也完成了 “你” 字转注分化为特指女性的 “妳” 字的过程(同上,新造转注字 “妳” 也有同形字,“嬭” 俗字,同 “奶” )。虽然现如今大陆通用规范汉字已经剔除 “妳” 字,“你” 字不区分性别,但在台湾及需强调女性性别的非规范场景(如互联网与广告中),“妳” 字仍具有字用的广泛性。
注:关于近代新文化运动与女性解放运动,“她” 字缘由,可参见钱玄同・周作人《英文 “she” 译法商榷》、刘半农《“她” 字问题》、康白情《北京学生界男女交际的先声》等。



回到一开始的博文中,博主对 “他” 字的恶意批驳,实际上根本不理解历史缘由、以及英法语第三人称代词天然残存的阴阳性区分。
近现代以北京官话为基础的大众口语中,男女人称不存在性别之分,故 “他” 字实际上是一个不考虑性别的泛用代词。乃至今日,《现代汉语词典》中对 “他” 字的释义,仍有其性别的泛用性,女性仍拥有使用 “他” 的权力;而 “她” 字女性独有,只能指代女性。
性别的 “泛指” 与 “特指”,具象化类比,就是类似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的 “女性专用车厢”。与中东国家不同,东亚女性可以自主选择搭乘一般车厢或专用车厢,而青壮年男性进入女性专用车厢,则可能受到规章的制约或舆论的攻讦,因此女性专用车厢实质是基于性别平等的 “女性特权”。同理,女性可以使用专用代词 “她” 或泛用代词 “他”,而男性并没有自己的专用代词,技术上 “她” 字同 “女性专用车厢” 一样,也是基于性别平等的 “女性特权”,故博主将 “她” 字暗含的 “女性特权” 谓之 “他” 字的 “男性主体性” 观点,不攻自破!



二、代词与性别多元化
第一部分说完了 “她” 字缘由,再来说说第三人称 “他” 在近现代性别和指称多元化影响下衍生的其他书写形式:牠、祂、⿰乂也、⿰无也、𤜣(⿰犭也)、TA:
【牠】从牛从他,他省声,他字义转,“it” 转译,指代非人的第三人称,后简化合并为 “它”,见刘半农《“她” 字问题》。有同形字 “牠”,同 “㸰”。
【祂】从示从他,他省声,他字义转,圣经用字,特指称上帝,现也用作神灵的尊称。

【⿰乂也】从X从他,他省声,他字义转,实际从英文字母X,X意为不定的;
【⿰无也】从无从他,他省声,他字义转,“无” 意为无性别区分的;
以上二字实际是自造字,用于尝试作为性少数、性中立的第三人称代词。



【𤜣(⿰犭也)】从犬从他,他省声,他字义转,袁硕(河森堡)自造字,意为人类演化从(非人属)动物过渡到人类(人属动物)其间的代称(见 BV12Z4y1P73L)。有同形字 “𤜣”,同 “㹝”。

【TA / ta】字母词,音同 “他”、“她”、“它”,以拼音形式取第三人称字音,从而在书写上抹削了性别之分,既可作为不区分男女性别的泛用性代词,也可作为性少数、性中立的指称代词。在互联网领域及年轻一代中具有较高使用频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