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失败者辩护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大顺政权和李自成,我的态度一向是赞扬,赞扬和赞扬。我认为李自成和他的继承者们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一种力量,即斗争。陕北举义旗是如此,中原鏖兵是如此,上茅麓山亦是如此。我们常常感叹大顺政权走向封建朝代的步伐是如此慢,又说他们是什么流寇主义,什么短时间内迅速腐化,有的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李自成的选择在哪里?我看他在被历史大势裹挟着前进的当口,唯一的选择恐怕就是在双泉里去做一副朽骨了。斗争,尤其是对压迫自己,甚至要剥夺自己生命的不义政权斗争,是不是正义的,是。值不值得后人的肯定,值得。因为后人再次面对前人经历过的在生与死,人与奴隶之间的选择时,看到因选择做人而死的前人,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会做出同样的价值选择,最终更多的人就不会以奴隶的形式存活。
有人说,大清是胜利者,大顺对大清败得多么多么惨,大清是秋风扫落叶一般入主中原,多么有武德啊。我对明末清初这段历史只能说是看了几本书和论文,远远达不到精通的地步,也没有什么高论大作,我只是想说:胜利者不一定伟大,清军对中原、江南的巨大破坏怎么也无法让我昧着良心去认可。你说李自成有没有屠杀的记录?有,比如永昌二年从陕西南下的时候就屠过邓州。但大顺政权对中原经济的恢复还是功大于过的,我们就仅仅以《再生记略》中的记述来说明吧:追忆出都时,人言籍籍,皆云盗贼密布,跬步难移。今布帆安稳,殊出望外。该书内容较为客观,在其中还有部分关于地方秩序的论述,总体而言,在大顺迅速填补了明朝政府的治理空白后,地方趋于稳定(书中有大顺地方官员擒杀土贼安定秩序的记载)。而清军入关后,把本已稳定,“诸贼始消”的北直、山东再次变成了官兵和“土寇”拉锯的战场,张存仁水淹榆园军给鲁南造成的破坏,恐怕不亚于明军决河于开封对豫东造成的破坏。



我一向更喜欢历史一角的失败者,如刘备、窦建德、李自成和洪杨,我也曾写过一些诗文去赞颂他们,他们的一个共同的品质就是我说过的代表了斗争的伟大,有的是和自己斗争,有的是和压迫的来源斗争,而他们都很得民心。我很遗憾的一点就是有关太平天国的研究,虽然史料极其丰富,近代史史料丛刊和续编二十册,以及数不胜数的日记、笔记、奏折等,但却没有一部专著像《明末农民战争史》一样大火。如果火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很多谣言都会不攻自破。我曾尝试着研究,但却晕头转向,主要是手头的这个万历十年的地图总是画不好。现在还剩下西北一隅的土司、青藏和缅甸,堪堪将要收尾了。不过收尾之后,我还是打算回归自己的兴趣。我自17年读《南明史》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六年,那个糟糕的南明地图也已经成为了历史,我还是想重绘明末清初的战线地图。话说回来,李自成已经成为了我的精神寄托,有人说他是汉奸,有人说他无能,但在我看来,他比历史上很多被粉饰为“英雄”的人更值得被称为英雄。
最后用我去年写的一首诗结尾吧:
商洛
此谷疑曾瘗雄兵,春深更显血色腥。树树镝鸣惊战鼓,山山虎啸栗孤鹰。
四海激荡赤云涌,九州沸腾寒夜惊。覆舟水是万家血,不入中原河不清。